Search 2.0

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289

跋元彝求序疏(陳克恕藏本)真按:陳克恕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陳克恕

  去年以此帖見贈,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兩字.-去年兩峰以此帖見贈.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真按:羅聘-當作兩峰!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真按:羅聘送翁方綱東西 今又見目耕所藏本。拓手相同,顧從來著錄家未有及之者,何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與賞鑑學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成績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與採訪的關係 題記俟考。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拓工真按:翁方綱的俟考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存以俟考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庚子臘月望日。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題記俟考-備材料-蓋時仍在四庫館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83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835.jpg          今錄愚所讀如下:      跋陳吟香克恕所藏元彝求序疏去年兩峰以此帖見贈,今又見目耕所藏本。搨手相同,顧從來著錄家未有及之者,何也?題記俟考。庚子臘月望日。          「臣稼孫印」四字陰文印。﹝真按:稼字俟考!﹞       末有萬歷己未吳繼仕跋云「予十五年前見此帖」云云。[835]

289

跋石淙詩(薛曜書)真按:原題云〈跋薛曜書石淙詩〉.

  武后及其諸臣遊石淙詩,凡十七首,久視元年薛曜書。顧亭林謂“天台”訛“天右”,今驗石本,實是“台”字,歲久中有泐痕似“右”,而“台”字甚明白,未嘗訛“右”也。真按:顧炎武治學的毛病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真按:目驗-不耳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迷信權威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質疑真按:這就是所謂的大家麼? 惟“白日將移銜疊巘”句,“銜”訛“衝”;“瀑水”訛“曝水”。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校勘學 此則薛書之訛,薛亦同賦詩,真按:這就是所謂的大家麼?真按:薛曜精心大意 非不曉文義者。由此推之,古人落筆時,竟實有不檢核處,與小史不曉文義者無異,諸碑類此者尚多,皆可以證之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訛以為常-古人落筆時,竟實有不檢核處,與小史不曉文義者無異真按:見怪不怪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寬厚勿苛真按:這就是所謂的大家麼?真按:摘要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真按:翁方綱的論據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末 云“久視元年,歲次庚子,律中蕤賓十九日丁卯”。是年夏五月己酉朔,則丁卯十九日無疑矣。第何以不書“夏五月”?而云“律中蕤賓”?或疑其於年月書法不 倫。按武后時,改用周正,以建子為歲首,至是年始復以建寅為歲首,故此石刻言“律中蕤賓”,以見其為夏正建午之月,若書“夏五月”,則與周正相混,此亦見當時文字斟酌處,人多忽之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曆算真批:怪哉,于文字則不講,于曆法則計較!真按:翁方綱的細心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二卷第15頁。真按:翁方綱:〈跋薛曜書石淙詩〉,《復初齋文集(二)》(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2,頁942

289

跋龍門山薛稷楷書

  荷屋侍御於其友王君處得殘楷三片,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吳榮光 自記云:“王魯泉藏宋拓《涅槃經》二段,真按:吳榮光交友資料 項子京題為薛稷書,此其分贈七十三字。”黃玉圃《中州金石考》云:真按:黃叔璥 “《金石補遺》、《涅槃經》殘字大小五段,無年月,內有武后時字,在龍門山。”然宋人《寶刻類編》所載薛稷書碑無此種,薛書存者罕矣。昔黃秋盦嵩洛,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稿作遊(逰)真按:國:游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ㄡˊ 1.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遨遊。通「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   3.交往。通「遊」。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4.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十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5.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游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6.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詞:游1yu 〡ㄡˊ〕〔《廣韻》以周切,平尤,以。〕1.人或動物在水中行動。《詩‧邶風‧谷風》:“就其淺兮,泳之游之。”《後漢書‧馬援傳》:“男兒溺死何傷而拘游哉!”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丁玲《母親》一:“三隻鵝,八隻鴨在塘裏面輕輕的游。”2.指船在水上行駛。郭小川《廈門風姿》詩:“當我在近海裏巡游,回頭又見我們的海岸線,那又是什麼所在呀,為什麼顯得格外壯觀?!”3.河流。《詩‧秦風‧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毛傳:“順流而涉曰‘溯游’。”《史記‧高祖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茅盾《脫險雜記》十三:“小溪上下游全是密茂的灌木,你看不到這一脈活水從何處來,又向何處去。”4.流動,不固定。謝覺哉《不惑集‧續語一》:“游的目的在於擊,避免敵人的優勢,找尋或製造敵人的弱點,以便下手。”參見“游環”、“游兵”。5.移置。《漢書‧叔孫通傳》:“願陛下為原廟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廣宗廟,大孝之本。”《隋書‧禮儀志二》:“既營建洛邑,帝無心京師,乃於東都固本里北,起天經宮,以游高祖衣冠,四時致祭。”參見“游衣冠”。6.虛浮不實。《易‧繫辭下》:“誣善之人其辭游。”孔穎達疏:“游謂浮游,誣罔善人,其辭虛漫,故言其游也。”7.同 “遊”。行走;運行。《淮南子‧覽冥訓》:“鳳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高誘注:“游,行也。”《太平御覽》卷三五八引漢 陳琳《武軍賦》:“﹝馬﹞受銜斯游,歛鞚則止。”晉 張華《勵志》詩:“大儀斡運,天迴地游。”康有為《大同書》乙部第四章:“四游之日有長有短,春秋游有八十七八轉者,夏冬游有九十三轉者,名曰某游第幾 轉,於地游轉之理最為得宜。”8.同“遊”。指鳥在空中飛行。《楚辭‧九辯》:“雁噰噰而南游兮,鶤雞啁哳而悲鳴。”王逸注:“群戲行也。”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彎蕃弱,滿白羽,射游梟,櫟蜚遽。”9.同 “遊”。特指帝王春季巡行。《管子‧戒》:“先王之游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游。”《晏子春秋‧問下一》:“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 給者謂之豫。”《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文選‧張衡〈東京賦〉》:“既春游以發生,啟諸蟄于潛戶;度秋豫以收 成,觀豐年之多稌。”薛綜注:“春游,謂仲春巡行岱嶽。”10.同“遊”。遨游;游覽。《詩‧大雅‧卷阿》:“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北平的歲月是悠閑的,春天放風箏,夏夜游北海。”11.同 “遊”。游憩;游玩。《禮記‧學記》:“故君子之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鄭玄注:“游謂閒暇無事之游,然則游者不迫遽之意。”《論語‧述 而》:“依於仁,游於藝。”楊伯峻注:“依靠在仁,而游憩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游,一本作“遊”。《漢書‧晁錯傳》:“服習以成,勿令遷 徙,幼則同游,長則共事。”12.同“遊”。優游;逍遙。《禮記‧學記》:“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孔穎達疏:“謂優游縱暇學者之志,不欲急切之故。”《莊子‧大宗師》:“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郭慶藩集釋引司馬彪曰:“方,常也,言彼遊心于常教之外也。”游,一本作“遊”。13.同“遊”。指空閑,閑暇。參見“游手”。14.同“遊”。游說。《管子‧小匡》:“公子開方,為人巧轉而兌利,請使游于衛以結交焉。”《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15.同“遊”。指宣揚。《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五年》:“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於世。”16.同“遊”。舉薦。《漢書‧鄒陽傳》:“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顏師古注:“先游,謂進納之也。”17.同 “遊”。結交;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史記‧魏公子列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號為剛直,所與游皆當世名人。”宋 曾鞏《戚元魯墓志銘》:“其好惡有異於流俗,故一時與之游者,多天下聞人。”清 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二:“﹝鄭學之﹞豪邁有任俠風,才情敏贍,詼諧間作,久居歷下,名士皆愛與之游。”子虛子《湘事記‧軍事篇一》:“﹝焦達峰﹞學程 低,無校可入,入體育會,練習數月,始與諸言革命者游。”18.同“遊”。外出求學;出仕。《墨子‧公孟》:“有游於子墨子之門者。”宋 蘇舜欽《推誠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韓公行狀》:“皇考以明經游京師,遂家焉。”魯迅《〈偽自由書〉後記》引《黎烈文啟事》:“烈文去歲游歐歸來,客居滬上。”19.同“遊”。泛指指離家在外。參見“游子”。20.同“遊”。閑散。參見“游手”、“游食”。21.同“遊”。舒展貌。參見“游龍”。22.同 “遊”。帝王游樂的宮觀。《周禮‧天官‧序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鄭玄注:“游,離宮也。”孫詒讓正義:“別於城中王所居之宮,故 謂之離宮。以其可以游觀,故謂之游。”漢 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綵,雖有五臺之游,未嘗一日登翫。”唐 柳宗元《天說》:“築為墻垣、城郭、臺榭、觀游,疏為川瀆、溝洫、陂池。”23.通“囮”。鳥媒。即捕鳥時用來引誘同類的鳥。《文選‧潘岳〈射雉賦〉》:“恐吾游之晏起,慮原禽之罕至。”徐爰注:“游,雉媒名。江 淮間謂之游,游者,言可與游也。”24.通“蝣”。《大戴禮記‧夏小正》:“浮游者,渠略也。”王聘珍解詁:“《爾雅》曰:‘蜉蝣,渠略。’”《淮南子‧詮言訓》:“龜三千歲,浮游不過三日。”25.通“淫”。逸樂。《呂氏春秋‧誣徒》:“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焉、嚴焉。”陳奇猷校釋:“游假為‘淫’,逸也。”《呂氏春秋‧貴直》:“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26.通“淫”。發情。參見“游牝”。27.古代行政單位名。《管子‧立政》:“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清 許旭《閩中紀略》:“見其經略之法,全在外洋大海中間分設五寨,每寨千人,五寨之間,又設五游,每游七百人。”28.姓。春秋時鄭有游楚。見《左傳‧昭公二年》。2liㄌ〡ㄡˊ〕〔《集韻》力求切,平尤,來。〕古代旌旗上的飄帶。《史記‧秦本紀》:“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游。”司馬貞索隱:“游音旒。謂賜以皁色旌旆之旒。”          . 親到龍門山,手拓諸刻殆遍,而不及此,豈泐失不可見耶?當更訪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計畫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黃易真按:黃易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嘉慶十七年辛未春二月六日,北平翁方綱。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39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391.jpg       錄愚所錄如下:       龍門山薛楷      荷 屋侍御於其友王君處得殘楷三片,自記云「王魯泉藏宋拓涅槃經二段。」〔次付摩奴羅云云至饒益〔二字稍大〕〕 〔揔百五十餘字/百卅六字。欵廿〕項子京題為 薛稷書,此其分贈七十三字。黃玉圃《中州金石攷》云:「金石補遺涅槃經字大小五段無年月,內有武后時字,在龍門山。」然宋人《寶刻類編》所載薛稷書碑無此 種。薛書存世罕矣,昔黃秋盦遊嵩洛,親到龍門山,手拓諸刻殆遍,而不及此,豈泐失不可見耶?當更訪之。嘉慶十七年辛未春二月六日北平○○○●

289

跋絕交書(宋拓本)真按:原題云〈跋宋搨絕交書〉.

  東河持一冊來示,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來告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邱學敏 王安昆止止山房題簽云:真按:王安昆真按:王安昆-應即此人 “宋絕交書。真按:原書作搨.下亦作搨,可見此殆不及反正矣。 ”其紙墨是宋搨,而無跋,其帖即《停雲》所本者,真按:翁方綱論停雲館法帖的祖本 但《停雲》又自從一墨本摹勒,非從此本摹勒者也。《停雲》本載《元人跋》云真按:標點可議者-《停雲》本載元人跋云 “劉燾無言嘗摹刊於《續帖》中,辨論之詳,見黃伯思《東觀餘論》。”按黃長睿與劉無言論書一條云,真按:黃伯思與劉燾 “劉言《續帖》中李懷琳《絕交書》,多有古字,非懷琳所能自作,則知其有所仿也”云云。據此,謂劉言《續帖》者,非謂劉無言所摹刻之帖也。宋劉燾,字無言,嘗摹刻《太清樓帖》耳,未嘗摹此帖也。真按:劉燾的出版事業真按:劉燾傳記資料 長睿此條,乃謂劉嘗說《續帖》中有此《絕交書》,言字貫下非劉燾字無言之“言”也。元人跋乃誤讀黃長睿語,以為劉無言摹刊於《續帖》者,誤也。真按:誤讀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真按:善讀書者真按:古人誤讀例真按:古人斷句之誤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方法論-勤驗上下文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方法論-還原覈對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還原覈對 考宋人法帖,惟元祐五年四月,待詔邵彰所摹刻《續閣帖》第九卷,為李懷琳書《嵇康絕交書》。此本當即是元祐《續閣帖》第九卷之真本,真按:翁方綱對閣帖的鑑定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 後人又偽作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分隸題於前,遂致乍看不出耳。真按:翁方綱的細心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諦審精驗真按:斷句可議者-後人又偽作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分隸題於前,遂致乍看不出耳。-書分隸題於前,不好斷開。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三卷第3頁。真按:翁方綱:〈跋宋搨絕交書〉,《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3,頁953     

289

跋瀧岡阡表真按:原書題云〈跋瀧岡阡表二首〉.

  宋牧仲《筠廊偶筆》載歐陽文忠《瀧岡阡表》為龍神借觀事,真按:宋犖之誤真按:翁方綱對宋犖的批評 并載黃魯直《檄龍文》,稱知泰和令,真按:黃庭堅 以同邦之誼命直為文云云

290

。按是表撰於熙寧三年庚戌四月,其時山谷官葉縣尉,距其知泰和,尚在十年之前,且黃集并無此文也。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還原覈對真按:黃庭堅之仕履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牧仲不考,而妄載之耳。真按:宋犖之誤 文忠撰此表之明年,乃乞歸,則是時初未嘗有以舟載歸之事也。碑石邊有蝕狀,而俗傳以為龍爪之形,其妄不辨可知。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歐陽文忠撰書《瀧岡阡表》,并自題額,其陰則歐陽氏世次圖也。真按:世系圖-同義詞 是碑撰於熙寧三年夏四月十五日,時公以兵部尚書知青州。昔吾友錢竹汀考是碑,真按:錢大昕論歐陽修瀧岡阡表 謂《宋宰輔編年錄》所載太原之命,當撰碑時,除命未下,故不敘入系銜。予按公年譜,是時宣徽南院使判太原河東經略安撫之命,公堅辭不受,事在是月壬申。壬申,月之十二日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曆算 不得謂除命未下矣。蓋以辭命未受,故不敘入系銜耳。真按:錢大昕之誤真按:翁方綱對錢大昕的批評真按:翁方綱的精細真按:錢大昕的疏忽 至是年七月,乃改知蔡州,其明年七月歸潁,遂致仕。真按:歐陽修之仕履 是碑撰於在青州時真按:歐陽修作品編年真按:疑有誤!-文海本文集同此.然疑"於在"衍一字也. 真按:歐陽修瀧岡阡表之寫作時間 則宋牧仲《西陂類稿》所載黃魯直文,于文忠、文節二公年譜皆有所不合,予既嘗詳辨之矣。敏齋比部裝拓本為軸,真按:歐陽敏齋-名俟考-疑即歐陽時 屬為題識,故據其實,真按:原書作攷. 以著徵信焉。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目的取向論真按:翁方綱考證學的目的真按:摘要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考證的原因真按:示後人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五卷第3頁。真按:翁方綱:〈跋瀧岡阡表二首〉,《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5,頁1026

290

跋定惠院詩墨刻(蘇東坡書摹刻本)真批:何故此用蘇東坡不用蘇軾?

  前者跋喬介夫,真按:插入塗改位置誤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當作前跋者-前跋者喬介夫,固翁字,寶應人,石林侍○蓋此者在前跋二字中間右旁,有插入符,然其原意是者下尚有一句要並插入者,而該句後為畫去,獨留此者字,自應仍在原欲插入處置入也。 固翁字,寶應人,石林侍讀第三子。雍正中以貢生薦授銅陵縣教諭,真按:喬崇修之仕履真按:喬崇修傳記資料 工八分,有《樂玩堂集》。真按:一作樂玩齋集. 其子億,字慕韓,著有《劍溪說詩》。乾隆庚子冬,屬其邑孝廉劉端林台拱來索予所摹刻東坡《定惠院詩》墨跡,云是其家舊藏,售於揚州馬氏者。蓋喬氏鑒藏淵源如此,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與典藏學 今慕韓年已八十矣。真按:翁方綱與喬億 予今年春得《化度》真本,真按:翁方綱收藏化度寺碑的經過真按:翁方綱收藏化度寺碑的時間真按:翁方綱與化度寺碑的因緣 固翁手跋,而其子慕韓適亦見予所摹蘇帖,千里相求,是亦與固翁結此段翰墨緣矣,真按:翁方綱的墨緣 并再次後邨韻題於固翁跋後。

  曲阜孔氏刻入《玉虹鑒真帖》者,真按:孔繼涑-有玉虹樓. 即從此鉤摹也。適葒谷以拓本寄贈,展對此本,愈嘆其不可階躋矣。是日得觀方侯城手稿、邢來禽墨跡,即用來辭手□記於此。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84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840.jpg          今錄愚讀如下:       月下飛仙墨數行,●飛唐本闕未銷亡。﹝真按:唐本闕未四字俟考。蓋此乃翁題詩也。應即跋中所謂「并再次後邨韻題于固翁跋後」者,而此詩集未收。﹞    坡公始識邢房悟,正撫琴經笑客忙。﹝真按:客又似官、字。經疑為絃字--正撫琴絃笑客忙。﹞         前 跋者喬介夫,固翁字,寶應人,石林侍讀第三子,雍正中以貢生薦授銅陵縣教諭,工八分,有樂玩堂集。其子億,字慕韓,著有劍溪說詩。乾隆庚子冬屬其邑孝廉劉 端林台拱來索予所摹刻東坡定惠院詩墨迹,云是其家舊藏,售於揚州馬氏者。蓋喬氏鑒藏淵源如此。今慕韓年已八十矣。予今年春得化度真本,有固翁手跋,﹝真 按:有字模糊。﹞而其子慕韓適亦見予所摹●帖,千里相求,是亦與固翁結此段翰墨緣矣。并再次後邨韻題于固翁跋後。          曲阜孔氏刻入玉虹鑒真帖即從此鉤摹也。適葒谷以拓本寄贈,展對此本,愈歎其不可階躋矣。是日得觀方矦城手稿,邢來禽墨迹,即用●●手●記于此。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