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ly 27, 2009

429

。乾隆辛亥春二月朔,北平翁方綱。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九冊第240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407.jpg

429

跋藏園春疴圖真按:羅聘為蔣士銓作畫

  聞兩峰為是圖,因與瘦同同為遙題之作,真按:翁方綱與張塤 又倩宋芝山遙作是幀,合裝成軸,以奉先生清賞,庶千里之外如一室也。真按:翁方綱與張塤.蔣士銓.羅聘.宋葆淳 甲辰七夕雨中,方綱識。真按:翁方綱與蔣士銓的交情 真按:蔣士銓適卒于此年也.蓋其疴亦沉矣!一作1785,則蓋年終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7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72.jpg

429

跋許江門寫生冊

  許江門寫生十幅,錢塘黃松石先生題首并簽,小松復題其後,亦一家風味也。真按:黃易之家世 張苧邨錄畫家舉楞山,真按:陳撰 而不及江門,其未見此種耶?真按:翁方綱對張庚畫學的批評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60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00.jpg

429

南小隱圖(陸耳山藏御題摹本)真按:原稿作松.-跋松南小隱圖(陸耳山藏御題摹本)○原稿題〈跋陸耳山學士所藏御題松南小隱圖〉. 真按:翁方綱與陸錫熊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翰林侍讀學士臣陸錫熊以總纂《四庫全書》,得預重華宮侍宴聯句,蒙賜明楊基《南小隱圖》一幀,真按:原稿作淞.則沈津蓋據此以題也. 上有御題七言絕句一首。真按:翁方綱與陸錫熊與四庫全書 真按:陸錫熊在四庫全書總纂任內工作情形考 真按:清高宗對陸錫熊的賞賜 真按:清高宗對四庫全書館臣的賞賜 而錫熊父別號松南,蓋陸氏家於上海,在吳淞江之南也。真按:陸錫熊之家世 真按:陸錫熊之父 適錫熊迎養來京,得仰讀奎文化工妙付真按:原稿如此! 真按:國無.詞無. 是用敬摹原本裝潢成軸,屬方綱恭摹御詩於上,并摹楊基、王原題於幀內。真按:疑有誤!-此字可疑. 將以秋仲南歸,敬奉於松南之舍,從此江鄉晨夕瞻詠恩光,一水一石,皆聖天子敕賜之榮,非復眉庵舊棲所能專美矣。真按:楊基 是歲八月七日,翰林編修臣翁方綱敬摹并記。真按:翁方綱與陸錫熊與四庫全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26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60.jpg

429

跋黃秋盦岱麓訪碑圖冊真按:黃易在泰山的金石採訪

  暴書臺三篆書石刻,無年月姓名,是楊辛泉書也,真按:楊桓 方綱往來拜謁摩挲石刻者十度矣。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在泰山的金石採訪 今得題此廿四圖,得讀秋盦記遊始於此幅真按:原書如此.蓋謂得讀黃易遊記乃始於此幅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6_虛齋名畫錄(二)\_000143.tif 非宿緣邪!

  嘉慶三年戊午仲春六日,適孟博士傳槤來京師,真按:孟傳槤-乃孟子後人也. 與於辟雍之典,方綱亦得叨陪橋門作頌之末,欣幸歡感,載筆記之。真按:翁方綱與孟子 真按:翁方綱與孟傳槤 (跋孟子廟)真按:沈津擅改原文-原實前有「孟子廟(隸書)」之題,故此云云.

  方綱每至曲阜,訪問淹中里,而未確得其地。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若得稍有考據,即請吾秋盦以此蒼茫之筆作魯淹中圖,恍若置身徐生蕭奮間真按:斷句不當!-恍若置身徐生、蕭奮間 豈非大快。(跋孔林)

  門欄之外,依東者,真按:原書作戺字!是也!-門欄之外,依東戺者,此即永壽、熹平二碑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6_虛齋名畫錄(二)\_000143.tif 此即永壽、熹平二碑,其欄內舊列漢碑,則不具圖也。讀此一幅,典彝古氣,真按:國無.詞:【典彝】常典,法度。 南朝 任昉 《王文憲集序》:“自朝章國紀、典彝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頃,神無滯用。” 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論道闡敬一,明倫垂典彝。” 照耀百代,盡在案之間矣。真按:原書似訛作凡.-讀此一幅,典彝古氣,照耀百代,盡在凡案之間矣。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6_虛齋名畫錄(二)\_000144.tif

  《韓後碑》,真按:原書作勑.-《韓勑後碑》,屢訪求之不得 屢訪求之不得,欲商量如何作《訪韓敕後碑圖》,庶幾精靈感召,此碑復出爾。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零丁帖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竹垞、谷口皆常常見之,真按:朱彝尊與鄭簠 或寫朱、鄭在幅前,真按:朱彝尊與鄭簠 黃、翁步後,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可否?(跋孔子廟)

  予往來鄒縣屢矣,而未能與秋盦攜手彳亍崖石間,想秋盦是日亦必恨不與予同遊耳。然今日得披讀所寫鐵山、岡山諸幅,亦何減同遊之樂邪?即作。是日,覃溪、秋盦同來,又何不可?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交情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金石採訪學 真按:斷句之誤-即作是日覃溪、秋盦同來,又何不可?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