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91


  經義攷補正序


丙申春與丁小疋晨夕過從相質諸經說,真按:丁杰 見所校朱氏經義攷積數十條,錄存於篋。後十二年秋在南昌重校是書,欲彙成一帙而未暇也。真按:翁方綱與江西鄉試 又後三年,方綱按試曹沂登萊諸郡,而門人王實齋來相助重加校勘,因錄所補正凡千八十八條為一十二卷。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 竊念先生是書綜覈該貫,為經訓淵藪,其於楊止庵周易古今文正其訛舛,真按:楊時喬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周易古今文書」,然當作「周易古今文全書」,已去函校正矣.線上目勘誤:周易古今文全書寄件者: 孫守真 寄件日期: 2008821 上午 121747 收件者: 文哲所圖書館 clplibrs@gate.sinica.edu.tw); 傅斯年圖書館 敬啟者:  此書名,據原書著錄,乃當作「周易古今文全書」請覈正。附註欄提要處亦同。前亦有類似提要同誤,想係複製貼上,未重鍵入故也。孫守真謹啟 作者 楊時喬 (明)   書名 周易古今文書 二十一卷 / (明)楊時喬撰 出版項 臺南縣 莊嚴, 1997[86]    館藏地  索書號  處理狀態  OPACMSG  條碼    傅斯年圖書館中文圖書區   082.44 0621  18      在架上  30530103616371   傅斯年圖書館中文圖書區   082.44 0621  19      在架上  30530103616413   文哲所參考室叢書區   082.1 8544  18      在架上  30580000969985   文哲所參考室叢書區   082.1 8544  19      在架上  30580000969993 版本項 初版 稽核項 2 27公分  (精裝) 叢書名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 易類 8-9  附註 附錄: {212235}四庫全書總目‧周易古今文書二十一卷{212236}提要  據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主題 易經 -- 評論 csh          顯示相似館藏   經部 -- 易類 sk          顯示相似館藏 曰「非敢形前賢之短,慮誤後學也。」然則今茲區區附綴之意,固亦先生所樂予乎?小疋名杰,浙江歸安進士。實齋名聘珍,江西南城拔貢生。


91



  經解目錄序一


92



徐氏所刻通志堂經解近有以不全本別為目錄以眩人者,真按:徐乾學 故不得不就其原刻次第略舉卷帙原委,錄為目,備檢查而巳。或曰:「此書未有總序,盍序之?」予應之曰:「是無庸也。當徐氏未入梓時,仿宋槧楷書悉用此板樣寫成,而後來卻未果刻,予前後見數種矣。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且以諸經,如易之李鼎祚集解,書之伏生大傳,詩之呂氏記、嚴氏緝說,春秋杜諤會議、程公說分紀,皆學人所時時取資者,此內尚皆未有也。宜廣勸有力者博取精校而彙刻之,豈得以此數十種該備經學耶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目則宜錄之,序則無庸也。」


92


  經解目錄序二


李生常洽真按:李常洽-此人不知與刻者李彥章同人否? 葉生志詵旣皆錄前數語於經解目錄前,真按:葉志詵 進而請曰


93



:「經解久無人作總序,先生曷不略筆其概。」予曰:「難言哉!昔聖人諸經固不計後人為作傳釋也,後人作傳釋又豈好為此煩言哉?誠慮經之不明也。乃至有注經而經反因以晦者,故讀者有舍經從傳之說,焉有以經訓經之說焉?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詮釋學 夫謂以經訓經則所立不偏矣,信無獘矣,然而經有各見之時地、有各見之指歸,若必以彼經所云即此經也,將執一而不能權兩,安在其立於無偏乎?真按:翁方綱之經學 不平心虛衷以研審之,而但經語之是執,其與舍經從傳者厥獘均也。是故通經之難,有旁推借證以為通者,有墨守不變以為通者,有融合隅反以為通者,真按:國:隅反 注音一式 ㄩˊ ㄈㄢˇ類推。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詞:【隅反】《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即以“隅反”指類推,舉一端即知其餘。 張之洞《讀古人文集》:“此類甚多,可以隅反。”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炙輠錄》之說、歌、行、引,或得其理,推而準之,可以隅反。” 有闕慎以為通者;有其語必博綜前說者,有其義不得不申己說者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94



,知通經之難,則知讀經解之難耳。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94


  經解目錄序三


二子又進而語曰:「盍悉陳其利獘?」曰:利固難言,獘則有之。夫以後人讀後人之訓釋,其推演滋益,日出不窮,吾烏從而詳究之?惟傳論之最在前者,則人所宜敬之、慎之。伏羲畫卦,文王命繫,難以語後人也。惟吾夫子筆諸十翼真按:翁方綱的易學-關鍵字 此萬古傳注之祖始也。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乃有宋歐陽修者疑十翼非聖人作,其誣謗繫辭傳至數千百言,而無一言近於理,此則獲罪於聖人,即獲罪於天;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態度 學者顧未詳觀其卷耳,未有觀此而不為之髮指者矣。歐陽,世所稱有道而文者也,吾為此語得不議其過乎?真按:翁方綱對歐陽修的批評 然愚又竊有說焉:聖人作春秋


95



,賴三傳以考之,韓昌黎欲推許盧仝,乃有三傳束高閣之語。三傳旣束閣,則更從何處究其終始?恐韓公亦當自笑也。盧玉川之書吾嘗於江陽杜氏所輯卷中見之,真按:盧仝 真按:盧仝 亦有一二可取,其厭三傳,偶束高閣,卻又時復取而讀之,未可知也。惟一事不得不說者,書、詩之序即古經之傳也,更無在此前者;而宋儒必力攻書、詩序,若蔡傳於康誥、多士、多方諸篇竟是立意與序為對敵而攻擊之,此則復安用傳注為乎?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96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