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November 15, 2009

391



閹宦學識不足真按:師曰-古今中外大概最可憐的即宦官了.太監一定是窮人家的小孩(12歲以下,12歲以下還童音,聲音沒變;童音不分男女,男女聲音一樣的.電視劇裡的太監偽聲成娘娘腔,是不對的,應是童音才對.太監手術是很殘酷的,用木板夾破睪丸,體質弱的就死了,必昏厥.)中國是活體解剖,西洋是屍體解剖,故看得到血液流環的情形.故中醫知經絡脈絡.         老師曾做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全國只有泰雅族才刺青.布農族是最矮的.腳短易攀援登山,但不適合田徑.泰雅族最壯.    施明德的哥哥在忠孝東路開了骨科. 宦官會學識不足,正自窮苦人家出故也.入宮後做奴隸也沒有讀書機會,    如癌症不要找中醫,會耽誤.骨科則因為撿骨時會觀察,故中醫也強.唯內臟理論中醫論著缺乏,於此不精. 故其書校勘多不精。


  3殿本:清代武英殿所刊印之書。清代武英殿刻書,多由詞臣掌管,真按:師曰-即文人,一般的進士也. 故殿本以精善著稱。


  4內府刊本:清代凡由內廷刊行者,稱內府刊本。真按:師曰-經廠本、殿本也算在內哦! 所印行者,多為帝王御製或敕編者。真按:師曰-中國寫詩最多的是乾隆皇帝.為寫詩而寫詩,毫無意義了.


  5官刻本:官府所刻之書。如宋時之秘書監、茶鹽司、漕司真按:師曰-運河.要過關費.故貴. 郡庠真按:師曰-府州縣.庠是高等學校,郡庠即府學. 郡齋、府、州、縣學等;元時之國子監、各路儒學、府學、興文署、真按:師曰-元朝中央政府主管刻書的單位. 書院、醫院等;真按:師曰-多只刻醫書.專刻醫書,因為醫書不能亂刻,會鬥人命的. 真按:師曰-還有公使庫本.乃地方政府招待中央官所剩之貲財也.宋有 元更甚. 明代之南監、北監及各王府等所刻之書,均屬官刻本。明代諸王府所刊,又稱藩刻本真按:師曰-因皆為皇帝之屏藩也.故為藩.


  6家刻本:著書人家中所刊印者謂之家刻本。


  7家塾本、私塾本:真按:師曰-老師讀過私塾.光復以後居外婆家,在頭份.戰時在新竹.老師客家人.私塾教師唸一段,叫學生背 背完 宋代私家所刻之書,間題某氏家塾(私塾)者稱之。


  8坊刻本:「」即「書坊」,真按:師曰-即今之"". 或稱「書肆」、「書林」、「書堂」、「書鋪」、「書棚」。凡書坊所刊者,統稱坊刻本。


  9書棚本:專指南宋時陳道人之陳宅書籍鋪所刻之書。真按:陳起-師曰 陳氏書坊在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故名。同時又有尹家書籍鋪所刻之書,真按:師曰-尹家已無從考了.但其流傳之書極少. 亦稱書棚本。


  10建本:又稱「建刊本」。宋、元時,福建建寧府(今建甌縣)及建陽縣書坊極盛真按:師曰-河邊種楊柳,楊柳根很會找水性(水性楊花哩).榕樹長得快.福建叫榕城,想念故鄉,故引入台灣.榕樹幹水分太多,刻書不牢.易漫漶. 此兩地所刻之書,謂之「建本」。


  11麻沙本:建陽縣麻沙鎮(里)書坊所刻之書。


真按:師曰-品質不一定好.故常以麻沙本叫版本不良也.   12高麗本(又稱朝鮮本):韓國在宋朝時稱高麗,明代洪武二十五年(西元一三九二年)李氏朝鮮成立,改稱朝鮮。該國所刻之書稱之。


  13日本本:日本國所刊印之中文圖書謂之。真按:師曰-以下再補充幾個:浙本、蜀本、閩本、婺州本(浙江金華,不僅豬有名,故火腿有名.)


  3不屬於雕版者:


  1本:真按:師曰-與鈔因聲近而通. 根據底本而抄寫成之副本。如《四庫全書》。


392



2舊抄本:抄本之年代久遠,又未能考訂其正確傳抄年代者謂之。


3影抄本真按:師曰-古人影抄本的技術很高超,幾乎辨不出來.中央圖書館有很多古器物的搨本.或者因古人太閒吧!臺灣沒有裱畫師,原是日據時紙簾的糊紙師改行的.糊紙門(用漿糊)改來的.          有些技術已經失傳了. 抄本之字體點畫、行款格式,均與所據之底本完全相同者謂之。


4寫本:以手寫方式完成之書,如《永樂大典》。一說抄本之字體工整者,亦得謂之「寫本」。前者為狹義之「寫本」,後者為廣義之「寫本」。


 5稿本:已經寫定尚未刊行之書謂之。


 6手稿本:作者親筆寫定之稿本。


 7清稿本真按:師曰-即謄清的稿本也. 凡稿本經人代為繕寫者。真按:師曰-即雇,請人家也.


 8活字本:宋代慶曆年間,畢昇發明以活字印書。最早為泥活字,元代有木活字,明代以後又有銅活字、鉛活字。凡用活字版印行之書,統稱「活字本」。真按:師曰-其中銅成本最高.銅可以做武器,也可以鑄銅.黃金可以開採,但銅不能開採也.因為銅可以做武器.要造反也.    古今圖書集成首刻即用銅活字,400,贈予大臣,而為大臣摸光了.


  9聚珍本真按:師曰-以每個活字都像珍珠一樣珍貴也,聚眾多活字即若聚眾多珍珠也.故名聚珍. 清代乾隆皇帝以「字」之名不雅,真按:師曰-活字那裡不雅,蓋乾隆皇帝年事已高,見活想到死也. 下令更名為「聚珍」。中華書局《聚珍版四部備要》,即以活字版印行者。


  10石印本:以石材製版印成之書。石印術係西元一七九六年由奧人施納費爾特(Alois Senefelder)所發明。其法先用膠著性強之藥墨將文字寫在特製藥紙上,再將藥紙覆鋪於平整之石板,字跡自然移置在石板。揭去藥紙,用水拂拭石板,趁水未乾,滾上油墨。石面無文字部分,因有水,不著油墨,而有文字部分,則著油墨,然後鋪紙刷壓,即完成印刷。真按:師曰-後來即發展成臘紙油印術. 中國以此法印書,以上海點石齋石印書局為最早,所印書最著稱者為石印本《康熙字典》。石印術為中國平版印刷之先河。


二版本之術語


  書目中之版本項,除需用及版本類別名稱外,亦需涉及版本之術語。此外,撰寫古籍敍錄、善本書志及閱讀善本書目時,亦需熟悉版本術語。茲列舉最常用之版本術語如下:


393



  1行款類:


  1邊欄:亦稱「版框」,書版四周之墨線。四周僅一道墨線者,稱「單欄」;四周有兩道墨線者,稱「雙欄」;上下僅一道墨線,左右則兩道墨線者,稱「左右雙欄」。


  2版口真按:師曰-因為版口向外,故曰版口 亦稱「版心」。真按:師曰-還沒摺疊時,在中心,故曰版心. 即書葉之中間,用以折疊處,通常有做為折疊標記用之象鼻或魚尾。版口正中有墨線者,稱「黑口」真按:師曰-因為凸出來的部分為書口也,故名黑"".此乃書口的稱呼. 無墨線者,稱「白口」。墨線粗者,稱「大黑口」;墨線細者,稱「小黑口」。無墨線而刻有文字者(多為書名),稱「花口」。


  3界格真按:師曰-用以判斷活字或刻本很重要的標誌.活字版字會歪倒,又凡界格會斷或彎者,皆為活字排印也. 書葉行與行間之界線。如係抄本真按:師曰-梁啟超知交手札裡即可見設計精美的信紙.古人信紙很講究,老師那時也是,且稿紙信紙在年輕時也常自己設計呢. 其界格黑色者稱「絲欄」,真按:師曰-臺灣話的黑即此字. 紅色者稱「朱絲欄」,藍色者稱「藍格」,綠色者稱「綠格」。真按:師曰-亦可稱綠絲欄,只是罕用.烏絲欄亦罕有稱作烏格的.


  4中縫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中縫】 注音一式 ㄓㄨㄥ ㄈㄥˋ 解釋 1.線裝書前後半頁之間的折縫。亦稱為版心、頁心。      2.報紙左右兩版間狹長的部分。      3.衣服背部中間的豎縫。 稱版口之正中。


  5魚尾:指版口中間魚尾形標誌,用以折疊時之標誌。僅有一魚尾者,稱「單魚尾」;二魚尾者,稱「雙魚尾」;有多至「三魚尾」、「四魚尾」者。魚尾中以墨填實者,稱「黑魚尾」;未填墨者,稱「白魚尾」;以圖案構成者,稱「花魚尾」。真按:師曰-元朝刊版最愛用.因其版多較大也. 魚尾方向相同者,稱「順魚尾」,方向相對者,稱「對魚尾」。


  6象鼻:指版口上下兩端中縫之黑線,以其形狀細長似象鼻而得名。用為折疊時之標誌。真按:象鼻


  7書耳:亦稱「耳格」或「耳子」。指邊欄外上端之小方格,通常用以書寫篇名、室名等。


  8耳題:指書耳中所寫文字。或雖無書耳,而於邊欄上端有所題記,亦稱「耳題」。


  9牌記:亦稱「木記」、「墨圍」、「書牌」。刻書者,每在序文後或目錄後,或在封面背面或書末,刻一墨色牌記,用以書寫書坊名稱或刻書經過,亦有書寫類似版權所有、翻刻必究之文字。其形多為長方形,亦有作正方形、亞形或橢圓形者。亦有作鏡形、爐形、鼎形、爵形、形等圖記者。真按:師曰-音立用來煮湯水的,不能用來煮米 煮米則會跑進其中空的腳中,拿不出來了.


  10天頭:亦稱「書眉」,指上欄以外之空白處。


  11地腳:指下欄以外之空白處。


394



12眉批:指書寫在天頭之批語。


13墨釘:亦稱「墨等」、「等子」,指書中闕文處之黑色墨塊。


14墨蓋子:墨釘上刻有陰文字者。真按:師曰-即白色的字.


15墨圍:刻書者為突顯「注」、「疏」或其他需提醒讀者注意之文字,在其四周圍以墨線者稱之。真按:師曰-多為黑字黑外圍線.


16大題、小題:「大題」指書名,「小題」指篇名。篇名下標著書名者,可云:「小題在上,大題在下。」真按:師曰-或者說首行為小題,次行為大題.又此種現象還不少呢,又漢書即有此式者.



2裝訂類及其他:


1書衣真按:師曰-今稱封面,古為書衣 封面乃打開後有書名或刊刻處所者才叫封面.與現代人習稱不同也. 俗稱「書皮」,指包在全書最外層之厚紙,亦有用絹綾製成者。清代《四庫全書》之書衣有四色:經部用綠色,史部用紅色,子部用藍色,集部用灰色真按:師曰-古畫雪景常是灰濛濛的一片也. 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古籍之「書衣」,不同於現代書籍之「封面」,古籍之「封面」,通常在「書衣」之次一頁,封面上書寫書名、刊刻處所等。


  2書帙:用以包卷軸裝之書衣。


  3書套真按:師曰-中央圖書館常將書套丟掉,因為書套綾布黏著於紙板上得用漿糊黏.而漿糊會引蟑螂與蠹蟲來蝕.以前漿糊可以吃,老師年輕為小學師時,漿糊得自己製做呢. 指保護古籍書函,有四合套與六合套兩種。真按:師曰-四合套者書頂腳二處沒有函板也,而六合套則全包也.


  4書腦:指線裝本鑽孔訂線至書背間之空白處。


  5書背真按:師曰-書口則因為可以開()故名口也. 亦稱「書脊」,指書冊之背脊。


  6書根真按:師曰-書的根部也.包背裝的書則常以書口朝下放置也,而書根或書背則有印書名以便檢閱. 指書冊之下端。古籍多平放在書架,書根朝外,藏書家多在書根上寫書名及冊次,以便索取。


  7卷子本:指橫幅可以卷束之本。


  8蝴蝶裝真按:師曰-中正的蝴蝶裝打開來是完整平平的一葉也.用漿湖黏的,很容易脫落.宋朝才有蝴蝶裝,黏貼很不容易,而且容易脫落.因為打開來一張一張的,很薄,薄如蝶翼也.蝴蝶裝板心露得出來,是平的.蝴蝶裝不能穿洞的,一穿則破壞了板心. 版心向內,左右邊欄向外,以漿糊將書葉黏屬,裹以厚紙製成之書皮作包背式者,曰「蝴蝶裝」,亦稱「蝶裝」。


  9包背裝:版心向外,以紙捻鑽釘,真按:師曰-以紙揉成線,以前線和針都很珍貴的.蝴蝶裝也是包背裝,但沒有用紙黏爾.元朝包背裝的版心向外,又用紙捻穿洞了. 固定書葉,然後以書皮包裹書背者。


  10線裝:書口向外,在書腦處鑿孔穿線,裝訂成書冊者。


  11旋風裝:將長條橫幅摺疊成冊狀,首葉與末葉連綴,可以循環翻閱,宛轉如旋風,故名。此裝訂方式,多用於佛經


395



,故亦稱「經摺裝」或「梵夾本」。


  12裝:真按:疑為鱗之訛 以較厚之紙張,兩面書寫,謂之「葉子」真按:師曰-以前紙書寫者都較薄,厚者使其不墨透穿也. 然後將「葉子」如魚鱗櫛比般黏貼於長卷上,捲起時似卷軸,舒展時可逐葉翻閱,攜帶方便,易於保存。以其狀似魚鱗,故美其名曰「龍鱗裝」,亦稱「旋風葉」。


  13毛裝:以紙捻裝訂,未經切裁整飭之書,謂之。


  14書簽:指在書衣上所貼之紙簽,用以題寫書名。真按:師曰-與今日書籤義不同. 亦有用絲織品製成者。其顏色多配合書衣之顏色,以增加美觀。


  15包角:指書背之上下兩端角落,裹以綾絹。「包角」一方面可保護圖書,一方面可增進美觀。


  16襯紙:採「包背裝」及「線裝」之圖書,在每張書葉中夾以白紙,謂之「襯紙」。其功用一方面使紙張加長,翻閱方便;一方面翻書時不觸及書葉,可以保護圖書。襯紙係套在書葉中,故又稱「袍套襯」;以其可以隨時更新,故又稱「活襯」;古書紙張略顯黃色真按:師曰-古時漂白技術不發達.竹作的紙一般都略呈黃褐色 襯紙較新、較白,以潔白如玉之襯紙,夾於發黃之書葉中,故又有「金鑲玉」之稱。


  17書品:書之品質也。通常就圖書紙質之精粗、裝訂之優劣、印刷之美惡及保護、修補之良善與否等現象,綜合言之。




三古籍書目版本項著錄之方法


  清代以前藏書家於古籍版本項之著錄,甚為簡略,多云「宋刊本」、「元刊本」、「明刊本」、「抄本」、「舊抄本」等,其較詳者,則加著時代,如「明嘉靖刊本」、「明萬曆刊本」等,且各家著錄之方式不一,讀者每感不便。學者在編纂古籍書目及學術論文之參考引用書目,均需詳著版本,因此,如何正確而詳細著錄版本,為治目錄學者所應深入探討之問題。


  先師屈萬里(翼鵬)院士於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任職於國立中央圖書館,曾擬訂善本圖書編目規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