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大逾象,腹下行車,相傳周世宗時物。世宗數急邊,常過州,立烽堠長蘆北備偵隙。今堠 址尚存,易為藥王廟台。時州人某罹法當死,善治冶,願輸鐵萬斤鑄獸請免。世宗薄其罪,使治之。獸成,即今獅,昂首野中,宛若行然。州遂以獅著,蓋舊郡也, 而非蘆。康熙八年冬,今上曾臨幸觀焉。
48.5【綱】秋,南歸,寓居淮上。得讀潘檉章《國史考異》。
【目】先生《書吳潘二子事》:“吳江有吳炎、潘檉章,二子皆高才……及數年而有 聞,予乃亟與之交。二子皆居江村,潘稍近,每出入,未嘗不相過。又數年,潘子刻《國史考異》三卷,寄予于淮上,予服其精審。又一年,予往越州,兩過其廬。 及余之昌平、山西,猶一再寄書來。”(《亭林文集》卷五)按所述事序推,潘檉章寄書至淮上事當在是年。
潘耒《國史考異序》:“亡兄力田,以著作之才,盛年隱居,潛心史事,與吳赤溟先 生搜討論撰,十就六七。亡兄尤博極群書,長于考訂,謂著書之法,莫善于司馬溫公,其為通鑑也,先成長編,別著考異,故少抵牾;李仁甫仿其體為九朝長編,雖 無考異之名,而事跡參差者,備載于分注,蓋必如是而後為良史。于是博訪有明一代之書,以實錄為綱領,若志乘,若文集,若墓銘家傳,凡有關史事者,一切抄撮 薈萃,以類相從,稽其異同,核其虛實,積十餘年,數易手稿,而成國史考異一書,盛為通人所稱許。……全書合有三十許卷,今惟存六卷,高皇、讓皇、文皇三朝 之事,當考正者略具焉。”(引自謝國楨《增訂晚明史籍考》卷一)先生此時所讀《國史考異》三卷當係初刻者;後又“一再寄書來”則當是其餘卷耳。
據先生《山陽王君墓誌銘》自述,自與王略定交後,其“一二年或三四年”一過其廬。竊以為是年先生至淮當主王家。
257
48.6【綱】至南京。
【目】《王譜》謂先生是年抵南京在冬過六合之後,誤。先生是年《答徐甥乾學》詩有云:“飲牛澗底觸秋聲”;《白下》云:“清笳皓月秋依壘”;《重謁孝陵》云:“春謁長陵秋孝陵”。足見其詩皆作于秋間,則其抵南京必在秋間無疑也。
48.7【綱】作《答徐甥乾學》詩一首。
【目】此詩載《亭林詩集》卷三。《王譜》將此詩次于《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後, 即以其為作于南歸前。然從“飲牛澗底觸秋聲”句來看,其詩當作于秋間。另據《張譜》載,是秋,乾學中武順天舉人。順天鄉試在南京舉行,先生抵南京時,乾學 很可能尚未離去,故有可能與其舅相會。從詩題看,當是甥先以詩贈舅,後舅以詩答甥。由此觀之,是年其甥舅極可能在南京相會,其詩當作于會面之際。
48.8【綱】作《白下》詩一首。
【目】此詩現有兩種不同版本,內容迥異:
(1)通行本《亭林詩集》卷二《白下》云:“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2)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蔣山傭詩集》本《白下》則云:“白下西風木葉多,重來舊館一經過。氈裘水上依搖櫓,烽火山頭出負戈。月逗隱磯驚鸛雀,雲迷絕島失黿鼉。登樓即有清笳韻,獨夜何人與嘯歌?”
《顧詩箋注》:《江寧府志》:白下縣城即南琅琊郡,古白石壘。《唐書‧地理志》:武德元年,罷金陵縣,築此城。《地名大辭典》:白下城,在江蘇江寧縣西北。本名白石陂。晉成和三年陶侃討蘇峻至石頭,從部將李根言,于白石築壘。宋元嘉二十年,閱武于白下,即此
258
。唐武德時改金陵為白下,移治白下故城,故今亦謂江寧曰白下。
48.9【綱】七謁孝陵。有《重謁孝陵》詩一首。
【目】此詩載《亭林詩集》卷三。
48.10【綱】冬,過六合,為亡友顧夢游刪定詩集并序之。
【目】先生《顧與治詩序》云:“余兄事與治,曩北行時,謂與治曰;‘兄平生作詩 多散軼,今老矣,可無傳乎?’與治曰:‘有一編在故人沈子遷所,其他稿雜舊笥中,病未理也。’余行三歲乃歸,次揚州,而與治卒。宣城施尚白欲集其詩刻之, 未果。明年冬,余過六合,子遷出其一編并所搜輯者共二百六十首,余為刪其大半,授子遷刻之。”(《亭林文集》卷六)案:據先生詩序,夢游乃卒于去秋。然錢 謙益《有學集》則謂夢游卒于是年九月,《四庫全書總目》亦云卒于是年。竊以為當以先生詩序為準。
據先生序云,與治名夢游(案:他書亦作孟游),明貢士。原籍吳郡,洪武中,徙金 陵。從曾祖華玉先生,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以文章聞于代。至與治亦號能詩,其書法尤為時所重云。當崇禎之世,天下多故,陪京獨完,得以餘日賦詩飲酒,極意江 山,流連卉木,騁筆墨之長,寫風騷之致。晚值喪亂,獨身無子,迫于賦役,困躓以終。
施閏章《愚山先生文集》(《施愚山先生全集》本)卷十七《顧與治傳》:“夢游少 稱神童,十歲作《荷花賦》,十九廩學宮,數就闈試,輒病不終牘。一意攻古文詞,與四方名士賢豪深相結。……善行草書,閑逸自喜。箋素委積,所至無少長貴 賤,方伎女史皆應之。晚年閉關,以書易粟,求者成市。將歿前一日,猶為僧作大書,從容如平時。”錢謙益《顧與治遺稿題辭》:“予初識與治,見其威儀庠序, 筆墨妍雅,喜王國之多士而華玉、英玉之有後也。……晚年屢遭坎陷,困于蒺藜,卒無子,窮老以死。施愚山學憲經紀其喪。又屬其友方爾止
259
、沈子遷網羅放失舊稿,手自排纂為集,刻而傳之。”(《四部叢刊》初印本《牧齋有學集》卷四十九)《錢譜》;“與治卒于江寧,施愚山欲搜刻其遺詩,因與方爾止就曹石倉所刊本及與治外孫梁爾礪所鈔本,又假沈子遷所藏本,重加芟訂,釐為八卷,愚山與子遷合資刻之。”
先生序中所云與治從曾祖華玉先生者,即顧璘也。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卷五:“顧 璘,字華玉,先世吳縣人,徙南京。弘治丙辰進士,歷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又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顧璘“有《息園》、《浮湘》、《憑几》、《山中》、 《歸母》諸集。華玉與劉元瑞、徐昌穀,號‘江東三才’”。案:顧璘從弟瑮即與治之曾祖父。《人名大辭典》:“顧瑮,璘從弟,字英玉。正德進士。歷南京兵部 郎中、河南副使,以正直為同官所惡,罷歸。居一小樓,教授自給。璘時與客豪飲,伎樂雜作,呼瑮,瑮終不起,其孤介如此。”
48.11【綱】作《贈林處士古度》詩一首。
【目】此詩載《亭林詩集》卷三。
《張譜》:“古度,字茂之,一字那子,福清人。”《清詩紀事》明遺民卷“林古 度”條引陳文述《乳山訪林古度故居》:“古度……孝廉章子。章字初文,負大志,嘗獻書闕下,不報。歸而卜居金陵華林園側,具亭榭池館之美。古度與兄君遷, 皆好為詩。與曹學佺友善。少賦《撾鼓行》,為東海屠隆所知,遂有名。詩多清綺婉縟之致,有鮑、謝遺軌,與學佺相類。萬曆己酉、壬子間,楚人鍾惺、譚元春先 後游金陵,古度與泝大江,過雲夢,憩竟陵者累月,其詩乃一變為楚風。甲申後,徙真珠橋南,陋巷掘門,蓬蒿蒙翳,彈琴賦詩弗輟也。王士禛司理揚州,每集名 士,泛舟紅橋,古度年八十五,士禛親為撰杖。”《漁洋詩話》卷上:“福清林古度茂之……亂後居金陵乳山,每過余,親為撰杖結襪。康熙甲辰,林攜其萬曆甲辰 以後六十年詩詣余,求為揀擇,僅存其甲子以前詩百餘篇。施愚山見之曰:‘吾交林翁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