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既合二本,論其得失,撰次為《廟堂碑考》一卷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著作 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的鑑定-翁方綱與虞世南 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適又得見此三百年前舊拓本,實亦近今所罕覯,爰為備記其中湊補之處,俾觀者得曉然於仿佛唐碑之遺意,又必須見愚所撰《考》,乃知陝刻與城武刻各有所合,各有所不合,則如見唐碑舊本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教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推薦自己的著作
《廟堂碑》城武本,在今日實足為考驗唐本之真券,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的鑑定-翁方綱與虞世南 即以虞銜內“撰”字,陝本縮小失真。“金行水惪”,“惪”字上半,陝本少一橫失真,漢勒諸字艹頭,陝本兩開失真,此類甚多,皆以城武正之,是其所從來之唐拓本,在王節度所見之前,無可疑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況如右肩直下之凝正,末捺修長之穩重,皆足正陝刻之失,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 即有微嫌單弱數筆,而大局之淵穆,即今淡拓,猶去唐本不遠。就此格制方穩,已得唐本具體,再加以神采,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筆意 若“宰”字、“書”字,藏藏之取如月虹之貫慶霄。“符”字左撇,如花露之絢初陽,即宛然唐本在目也。彼此問津,蕭羊而上,真按:蕭思話、羊欣 真按:標點符號不一-前有作蕭、羊者. 冀或拾棐几之削柎,真按:王羲之 有志晉法者,庶几得所問津乎?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此城武《廟堂碑》舊拓本,予既詳跋於此冊。後七年,復借此本、唐本來細對,真按:沈津標點之佳處-頓號下得好! 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此本與唐石本,皆前後在吾齋數月之久,與自藏何異?真按:翁方綱向人借閱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公天下-不必自有也 信乎有墨緣也。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真按:翁方綱的價值觀 真按:寓公於私 真按:寓共產於私有 真按:翁方綱的緣 何義門云:“城武本枯梗。”此蓋習見陝本之圓腴耳。真按:翁方綱對何焯書學的批評 真按:少見多怪 今以唐本對之,乃悉陝本太著意彎圓,且傷尖佻,實不及城武。此本方穩合度,若就此本體格,再渾以淵穆之光,即唐本宛在目矣。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體格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淵穆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 若論圓腴有神彩,則陝本似便於肄習,若欲講求永興用筆之意,上追晉法,則陝本不及此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理論-初學與進階的不同-因材施教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果能依此用筆立格,而能精於用墨,真按:摘要 加以神彩,真按:摘要 則由永興以仰窺山陰棐几之祕,猶叩門而求登堂室,非二事也。既幸獲借此,以得問津之券,安得不記。真按:翁方綱著作的動機 真按:翁方綱創作的動機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二卷第4頁。《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96頁僅有第一段。
103
跋孔子廟堂碑(城武本)
此城武本之舊拓也,城武本見於《虞勝伯集》,云定陶河決出此碑是也。真按:重出,重複, 勝伯此文作於元至正廿六年,至明洪武十年以定陶省入城武縣,則勝伯所謂樹於學宮者,即今曹郡城武學宮也。方綱嘗親見其碑,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前後及陰側皆無重勒年月,其石徑厚四寸,畫痕本淺細,今則更淺細矣。愚嘗手自模拓,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并得見宋拓舊本。此冊蓋元末明初所拓,字多殘失,用陝本雜湊補之。然所用陝本,亦是二百年前舊拓陝本,實則城武本,實有陝刻所未及之處。蓋陝刻一味肥圓,而城武本清挺穩重,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 尚能留唐刻原本之遺意,此所以許、文、張、王、顧諸君皆當日精鑒之家,而皆目為唐本者也。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的鑑定-翁方綱與虞世南 真按:明人誤以孔子廟堂碑城武本為唐本 唐本世所久無,雖嗜古博聞者亦不得親見,是以諸君見此方穩有異於陝刻,遂以唐本目之耳。方綱今年春始得見元康里氏舊藏唐本,其古雅淵穆,迥非此二本可幾及。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21頁。
103
跋孔子廟堂碑(城武本)
城武學虞書《廟堂碑》,據元《虞勝伯集》至正間河決定陶得之,真按:重出,重複, 蓋宋時刻也,且行次位置與王節度本不同,“相王”閒誤多“臣”字,亦可證原本“王”下嘗有“臣”字,是從唐本初翻無疑。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行次位置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字數衍敓 乾隆壬子二月,北平翁方綱識。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冊第2646頁。
103
跋孔子廟堂碑(城武本)
《廟堂碑》城武本,不知何時重摹入石,見於《虞勝伯集》,元末河決始得之,蓋亦宋時所摹勒也
104
。此是予按試曹南時手摩其石,屬工用意拓之,視外間所摹拓稍為得真,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工人 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手摩是碑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而其石僅四寸之厚,又以歲久漸就淺細。予昨得見唐石原本,又得見上海顧氏玉泓館舊裝城武宋拓本,然后深嘆此刻實有勝陝本處,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然後深歎"!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25.jpg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賞鑑學 既撰《碑考》一卷,得吾星伯精楷書之,真按:徐松的楷書 真按:翁方綱與徐松的文獻保護學 鋟板於山在學廨,真按:原稿「在」作「左」,蓋原稿極明白,不應係識字誤,故歸于刊誤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25.jpg 又擬謀諸當事移此碑於曲阜戟門廊下,題此裝冊,庶無虛負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22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25.jpg
104
跋孔子廟堂碑(雙鉤本)
黃山谷云:“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蓋此碑唐本,前惟山谷見之,後惟王敬美、孫月峰見之,近日嗜古博聞如何義門、王虛舟、徐壇長皆未之見也。真按:重出,重複, 今幸得見元康里氏舊藏本,真唐石,字尚存千四百許,而泐損殘失者多矣。陝本最精腴,而每以欹側失其平正,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平正不欹側 又失在右肩圓滑,撇頂尖纖,捺腳笨鈍。城武本清健矣,又失枯瘠。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賞鑑學 今以原本證之,陝本、城武本皆有極肖處,而有必不可不訂正處,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得不 恨無名手可追二本格韻。真按:標點可議者-。恨無名手可追二本格韻, 與其勉強重鐫全文,遜於前人,不若擇其要者存之,為訂正二本之助。謹摹此百廿字,粗識其概,他日倘得遇良工,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工人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原則 摹此千四百餘字,砌諸曲阜齋廊,則閔中丞所重摹陝本,真按:閔鶚元-應即此人 及方綱所摹城武本舊拓殘字,皆不足云矣。惟“■庶樂推”句內,陝本闕一格,恰在此本所脫失處,無由詳考,此疑尚未豁然耳。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碑以證碑-不同碑帖間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考證方法論 嘉慶十二年丁卯夏四月望。北平翁方綱識。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的考訂-翁方綱與虞世南
注:見《蘇齋題跋》卷下(《叢書集成》1613)。
104
跋孔子廟堂碑(摹失字裱本)
予既取重刻《廟堂碑》之精善可追唐本者,別裝為冊,因復取其摹失之明白可見者,裝集於一處,以資別白,真按: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真按:摘要 非以彰前人之失,真按:摘要 正欲以表出其美者,庶幾猶問津之處耳。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的研究-翁方綱與虞世南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整理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毋自欺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書、文要中正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寬厚勿苛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471頁。
104
跋破邪論序(宋芝山藏舊拓本)真按:宋葆淳的收藏 真按:宋葆淳收藏虞世南書法 真按:翁方綱論虞世南書法
此序蓋從越州石氏帖摹出者,中間“亮”字闕右邊轉筆,則是其石曾入金,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避諱 而益以見石氏帖之為北宋刻無疑者矣。真按:摘要
凡觀此等摹刻虞帖,拙筆皆其提筆,真按:摘要 《停雲》雖秀,失之遠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學教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停雲館法帖的批評 十年前臨此序,今日始悟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心得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歷程
此即撥鐙法也,真按:翁方綱論撥鐙法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馮定遠謂《廟堂》全是《黃庭》法,真按:馮班 真按:馮班論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與王羲之黃庭經的關係 王履吉不知也,真按:馮班對王寵書法的批評 今以雅宜所臨此序證之,益信。真按:翁方綱對王寵書法的批評 真按:王寵的書法 真按:王寵臨虞世南的書法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55頁。
104
跋孔祭酒碑
《孔祭酒碑》,真按:詞無.國無.博客來簡體館>唐孔祭酒碑《孔祭酒碑》又名《孔穎達碑》于志寧撰文,無書人名氏,唐貞觀二十二年二八四八一立,碑額有陽文篆書\〃大唐故國子祭酒曲阜憲公孔公之碑銘乙十六字,正書,計三十 … 在醴泉縣,今拓本已少矣。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疑亦搨之簡化.見文海本文集頁902. 此本可辨者千三百六十餘字,考明崇禎十一年醴泉令苟好善所修縣誌云:真按:文海本文集亦作苟不作荀.按:苟亦姓也.見國語辭典.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志之簡化誤轉.見文海本文集頁902. “此碑存千字。”則此本是苟志未修以前拓也。以較歐陽《集古錄》所稱磨滅者,大約不甚相遠。歐陽云以其可見者質於《唐書‧列傳》,真按:迪志版四庫集古錄卷5題作〈唐孔頴達碑〉. 傳所闕者不載穎達卒時年壽,其與魏鄭公奉勅共修《隋書》亦不著。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歐陽修的金石學與史學 又其字不同,傳云“字仲達”,碑云“字沖遠”,可以正傳之謬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標點不當-此處前推至"歐陽云"乃歐陽集與集古錄語,宜略加引號識別.可見未還原原書. 此跋在治平元年,而《新唐書》表進在嘉祐五年,則或者進《新唐書》時尚未見此碑乎?然考宋高似孫《緯略》、明陳恂《余庵雜錄》,真按:簡化字之餘孽-文海文集本作餘庵雜錄. 并云:《新唐書》,歐陽文忠撰紀、表、志,宋景文撰列傳,當時以一書出兩手,命文忠看詳,改歸一體。文忠曰:“人所見不同,且宋公前輩,竟不易一字。”據此,則《唐史‧列傳》,歐公原非不得與聞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