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331

書方忠文公憶釣舟詩草真按:翁方綱與方孝孺的書法

  方忠文公正學先生自書《憶釣舟》七律,寸外大行草,後書洪武丙子二月廿四日方某。絹本。粵東順德人家毀古屋於壁中得之。真按:方孝孺作品的流傳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與輯佚學 蓋先生殉節時有人藏諸壁,今四百年矣。葉農部裝冊屬題。真按:葉夢龍求翁方綱題字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葉夢龍 真按:葉夢龍收藏方孝孺手跡 不特非品題詩翰之比,抑且仰贊忠節猶不足以盡之。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論書其小者也 真按:翁方綱對方孝孺的景仰 真按:摘要 方綱則因見壁藏此跡,而敬有附記者。嘗見董文敏作《松江書院求忠祠記》云:“有徐公善安者,於浙官僉事,奉詔收方氏族,脫其娠婦,事發,斷一臂,家戍保安衛。”語具《浦城志》。真按:沈津粗心大意-下即云「所云見《浦城志》者,亦未知邑志果能直書備載否也。」則此下引號可不括住「語具《浦城志》。」耶?才相隔幾行便如此不能周顧,又何敢望其周全? 又云:“僉事公於立孤事未躬閱。”又云:“復姓始末,予友陳布衣能言之。”此段於方先生身後事大有關係,真按:翁方綱考證學的目的 而其文乃若隱約未盡者,則豈明末尚多忌諱不敢詳著乎?所云見《浦城志》者,亦未知邑志果能直書備載否也。文敏記又云:“吾郡之方有亢,則必是其遺孤之賢能昌大亢宗者。”其云復姓,真按:標點不當-文敏記又云:“吾郡之方有亢”,則必是其遺孤之賢能昌大亢宗者。 真按:董其昌與方孝孺 又云吾郡,則是寧海方氏存一綫之遺孤記於他氏,而後來寄居松江,有復方姓之舉,董記雖未具詳,而大局已了然矣。乾隆四十一年春奉旨,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議建文殉節諸臣一體予諡,方先生得賜諡曰忠文,下至河西傭、補鍋匠皆蒙旌祀,真按:沈津粗心大意-前有標點荒謬者,此乃為碻!則先生此書究係一手,抑或自我踳駁如此,有待明眼金睛矣.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清高宗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清高宗之為人 其時方綱亦得陪預闕門,集議班末,若爾時得見董記,或能查訪《浦城志》,詳此事本末,豈不幸甚!而方氏遺孤復姓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時機因緣 如能核其實據者,竟當詳錄一通,垂之藝林,不更愈於董記之含意未申者耶?真按:翁方綱的責任感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目的論 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考證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與經世學 是以見此墨跡,敬書於後,俾觀者共知之,豈僅題識鑒藏云爾乎真按: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清高宗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非游藝-寶之勿作宋篆論,萬古津源此傳信。 真按:摘要 翁方綱的考證學與經世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七卷第15頁。

331

跋二沈學士書卷

  明初雲間二沈學士,并有書名,民則楷書,遠宗虞永興;真按:沈度與虞世南 民望草書,近法宋仲珩。真按:沈粲與宋璲 陸儼山云:真按:陸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對陸深書學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大家」看法的轉變 “民則不作行草,民望時習楷法,不欲兄弟爭能也。”然愚嘗見民則所書《朱子年譜》數萬言如一筆書,真按:目驗-不耳食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真按:不輕信 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真按:沈度的書法 真按:沈度的行草書 而愚所藏宋人真跡,後有民望小章草,更為精勁。又民則有與友人求惠梁鵠《孔廟碑》之手札,真按:沈度向人要東西 即黃初《孔羡碑》也。然則民則八分已開啟後來文衡山、孫雪居家數,不獨雲間書派所自始矣。真按:翁方綱論雲間書派書法的淵源-沈度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 真按:翁方綱論孫克弘書法的淵源-沈度 真按:沈度書法的影響 至其用筆,追及古人,分際處即離遠近,則覽者自喻之。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真按:斷句不當!-至其用筆追及古人分際處,即離遠近,則覽者自喻之。○即、離、遠、近。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1頁。

331

跋文雪山墨跡卷

  文信,號雪山,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文信傳記資料 永嘉人,此卷是其自書所作五言律、七言絕句,凡八詩,不著歲時。予考雪山題《趙彥徵畫卷》在洪武六年夏六月,證之此卷《題扇詩》“江南京國,鍾峰駐馬”之句,則前詩所稱聽宣喻者是在明洪武初年所作也。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後之輯明詩者,既未之及,而此卷自書所作,亦不著歲時。予嘗跋元四家《天冠山詩卷》,以為詩人鋪敘景事,而莫知其在何時何地者,蓋非風人之旨,抑豈知人論世之義乎?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知人論世之學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宗旨 真按:翁方綱創作的原則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言必有實-抽象與具體之間-不作膚泛語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 文雪山題詠之跡,不可多見,故為附著其概於此。瀔水博雅善鑒,真按:陳希濂 其必以予言為然。真按:翁方綱交友方法論 嘉慶辛酉冬十月二日。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卷第5頁。

331

跋解春雨一經齋記真按:解縉

  右明解學士《一經齋記》墨跡。齋為其里人龍氏所築,當元之季解氏以治《易》名於鄉。觀我名觀,真按:解觀 求我名蒙,真按:解蒙 并學士大父行。真按:解縉之家世 觀我有《周易義疑通釋》,求我有《易經精蘊》。觀我主師席於龍氏家

332

。 後經亂齋毀,至明初龍氏後人構是齋,請學士為記,記字多漫滅,結銜有“翰林學士兼春坊大學”數字可辨。學士入參機務,在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其晉學士在永樂 二年,其黜外在五年二月。文內有登第後二十年之語,則此卷當是四年丙戌,或明年正月所作,距其舉鄉之洪武二十年丁卯正二十年矣。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職官履歷 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勤驗上下文 真按:解縉之仕履 學士洪武二十一年戊辰成進士,時年二十,而撰《明詩小傳》者,或謂年十九成進士,又或謂洪武二十六年進士,皆誤也。真按:解縉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去年見草書長軸,其印文曰“解廌春雨縉紳之印”,今見此卷云“解縉紳書”,蓋一名廌,字縉紳也。真按:解縉的字號 真按:解縉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雪門編修持來屬題,為賦二詩,而跋於後。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真按:姚頤求翁方綱題字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1頁。

332

題解春雨草書長幅真按:此題與原稿同也.

  解學士縉草書七十餘字,真按:原稿作在,並不難辨.蓋刊誤也.--右解學士縉草書七十餘字.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一)\_000055.jpg 狂怪多不可識,惟可辨者“雲鶴翔天,群鴻戲海”數字耳。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真按:翁方綱也有不認得的草書-然仍可知七十餘字者,何也?草書多有連書連筆者… 真按:解縉的草書 後題“縉”字,下“解廌春雨縉紳之印”、“至堂學士”印。縉,字大紳,一字縉紳,而予常見其墨跡後題一“廌”字,蓋一名廌,字縉紳也。“春”字訛作“■”,前人不講字學如此。真按:解縉寫錯字 真按:翁方綱論正體字-正體字,非但在楷書爾!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文字學 引首“言忠信,行篤敬”六字印,“篤”作“■”,則又非不知六書者,其語亦切真按:疑有誤!-文義不接也.○然原稿如此!又亦字似品字,切則又略似即字.然義亦未安. 紳字筆勢縱逸,想見其人,而繚繞難窮,半日苦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過程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真按:翁方綱也有不認得的草書 今所傳《草訣百韻歌》者,既不足以盡草之變,而草法應有專書,安得究極草勢無乖六書之旨,而通諸家之變乎!學齋編修持此幅來觀,真按:疑有誤!-疑非可字也.或旁字?各字?-而旁通諸家之變乎!-而各通諸家之變乎!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一)\_000056.jpg 真按:翁方綱的草書學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草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過程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吳典 真按:吳典 題詩其後,時乾隆三十九年冬十二月望日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一冊第5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一)\_000055.jpg

332

跋張藻仲詩卷真按:張宣

  右明張編修宣自書詩卷。宣字藻仲,初名真按:張宣 真按:張宣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江陰人。父端,真按:張端 字 希尹,博學好修,人稱溝南先生,仕為海鹽州判官。宣少負才名,洪武初以考禮被徵,尋入史局,與修《元史》。帝親書其名,召至殿廷,即日擢翰林編修,常呼為 張家小秀才。奉詔歸娶,年三十矣。六年謫濠道卒。有《青暘集》。其授編修,蓋在洪武二年己酉,而是卷書於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是其二十四五歲之作。蒼勁古 逸,具得《十七帖》神理,或謂其學蘇書者,非也。真按:翁方綱對張宣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張宣書法的淵源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書法的筆法 高季迪有尹明府“吳越山亭詩”,真按:高啟 真按:文海本文集作兩也!-高季迪有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 貝廷琚有記真按:貝瓊 真按:翁方綱語焉不詳-此與主角張宣何干?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何故插入此句? 《藻仲集》中又有《題冷起敬山亭詩》。真按:沈津粗心大意-不當標書名號!又是不周顧前後故也! 真按:標點不當-前已云其集乃青晹,何故標此書名? 真按:冷謙 真按:張宣與冷謙 文徵仲跋,則《甫田集》所不載,真按:文徵明 跋在嘉靖丙申,去張書時二百三十年矣。真按:文徵明與張宣 此跡本是冊子,不知何時改為卷。乾隆丁酉秋七月十三日客持來觀,既還之矣,而其人忘攜去,因示宋子芝山。芝山遂以十金購之,精靈感召,洵非偶然。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宋葆淳 芝山仍裝為冊,而屬余題句焉。真按:宋葆淳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宋葆淳的文獻裝潢學 買卷之後三日也。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1~2頁。

332

跋景忠壯公墨跡真按:真按:景清 翁方綱對賢哲的景仰

  明建文殉節御史大夫景公事具史傳。乾隆四十一年奉詔賜諡忠壯,公之詩文翰札,世無知者。此軸行書,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真按:斷句可議者-連讀即可.行書作動詞也.-此軸行書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 後署“洪武二十八年乙亥秋日”。在其殉節前八年。書格清腴,真按:翁方綱對書法家的要求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對氣節的看法 兼有逸氣,信乎日星虹月之照,丹心碧血之垂,非徒翰墨之珍已也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論書其小者也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人格書格 或謂本姓耿,訛作景,然此跡自書姓,實是景字,印亦同。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景清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2頁。

333

跋于忠肅公手柬

  明于忠肅公致葉文莊手柬,四行二十三字,今藏吳門謹庭陸君所。按此柬,當是景泰初文莊為給事中時也。時文莊以京師守禦為急章,凡數上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會如此讀,愚真不知沈先生可常讀原文史冊矣?——時文莊以京師守禦為急,章凡數上。真按:斷句之誤 而忠肅日夜請分兵守九門要地,徙附郭居民入城,亟遣諸將率師列陣九門外,悉閉諸城,身自督戰。當是時,六科聯名奏章,文莊皆為之首。廷臣議事,每先發言,往復論難。或不悅曰,彼豈少保耶,因呼為葉少保。蓋二公同心竭忠如此。真按:翁方綱對忠孝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對忠義的看法 真按:于謙與葉盛 今三百餘年,公名與日月爭光,雖字無關時事者,真按:簡化字之餘孽-雖隻字無關時事者,皆將球貝珍之, 皆將球貝珍之,而況與文莊咨諏急務者耶?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價值鑑定學與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謹庭得此跡於其友人齋殘帙中,寶護存此片紙,又於數千里外寄舊紙來屬為題識,則不特其跡足傳,而寶此跡者亦足以傳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陸恭 真按:陸恭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與典藏學 敬為考識其略,以復於陸君,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翁方綱考證學的目的 時庚戌九月十日。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8頁。

333

跋明聶壽卿尺牘詩卷真按:聶大年

  右明景泰間聶司訓大年牘草,有題云:似趙書者。良是。真按:翁方綱論聶大年書法的淵源-趙孟頫 真按:翁方綱論趙孟頫書法的影響 蓋元明書家風會於此,資考鑒焉。真按:翁方綱論明代的書法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予嘗見明初人手跡,每多深得趙書神致,實遙接周馳、郭畀之後。迨明中葉,而猶未大變。宋、沈、詹、解,雖自成格,而所津逮,無若吳興之綿遠也。直至文衡山出,而江左字體,乃多用文家筆意,不僅囿於趙體。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地位的評論 陸儼山書,真按:陸深書法的淵源 偶近趙,或謂儼山公學趙書乎?儼山曰:吾與趙俱學李北海耳,然亦尚未遽薄視趙書也。真按:陸深的書學 真按:陸深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 真按:陸深對李邕書法的評價 惟至董香光,乃目短吳興,自立骨格,以為起衰式靡矣。自此以後,諸家又多沿習董書,亦猶前此諸家之學趙耳。真按:董其昌對趙孟頫書法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學者居今日,自應問津晉唐,由歐、虞以尋蕭、羊之正脈,真按:羊欣、薄紹之 真按:羊欣、薄紹之與王羲之.王獻之 即一書家藝事而鑒古宜今,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目的論-鑑古宜今 與詩文家之源流沿革不殊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晉人之正脈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詩學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歐陽詢.虞世南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故於聶君此跡發之。嘉慶癸酉夏四月廿七日,為荷屋比部題。真按:吳榮光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為吳榮光題字 方綱時年八十有一。

注:見《辛丑銷夏記》卷五。

333

跋宗泐詩帖真按:釋宗泐的書法

  王文簡公《長白山錄》云:真按:王士禛 真按:王士禛著作考 “山中有明僧宗泐詩帖,凡古今詩十五首,自題云持過長白,真按:原稿作盋.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42.jpg 宿劉老別業書之,永樂二年九月天臺釋宗泐。”李攀龍跋云“此長白名跡也”。真按:王士禛與釋宗泐 真按:李攀龍與釋宗泐 泐季潭以胡惟庸之獄連染,真按:釋宗泐 真按:釋宗泐與胡惟庸 免死發往槎峰,與作散僧,渡江至江浦石佛寺示寂。事在洪武中,而此署永樂二年,謬矣。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生卒年歲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人情世理 此拓本後有王季木珍藏題識,又有張華東題跋,華東即漁洋張夫人之祖,真按:王士禛之妻之祖 真按:王士禛之家世 而漁洋考此跡評其差謬者,何也?真按:翁方綱文筆不好!-原稿如此,非沈津誤也.則歸咎于先生.唯先生此乃稿本,未必為定稿也.○此句乍讀以為漁洋考證之謬,細審及下文,則此乃謂「而漁洋考此跡,評其差謬者,何也?」蓋翁好用代名詞,使文義易致不明故也.此句若仍用代詞,則改曰「而漁洋考此跡,乃評其差謬者,何也?」,只加一""字,豈不愈佳.or 「而漁洋考此跡,乃評其差謬,何也?」更精檢,並不輸給原文之簡潔也.唯簡潔,亦不可過簡以傷文義,則是矣.前人有說,一時不記誰說過了!若翁公自言詩人之旨明白實據,不作膚泛虛語,則此豈非其類耶? 考宗泐之卒年七十四,虞道園嘗與訂方外交,虞道園卒於元至正八年,計道園在時,宗泐年已應二三十時許,故有方外訂交之事,必非在其十許歲時也。真按:虞集交友資料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人情世理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的方法--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真按:虞集與釋宗泐 而由道園之卒,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生卒年歲 計至洪武二十四年,則已四十四年矣,是漁洋所考不誤。而此石本所題永樂二年者,未可為信矣。真按:翁方綱對賢哲的景仰-卻不佞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就事論事 然此十五詩草書頗雋逸,即李滄溟題字亦不俗,又有張華東、真按:張延登 邢子真按:邢侗 真按:簡化字之餘孽-邢子愿 真按:國:恩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ㄣ 1.他人給我或我給他人的幫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情愛。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清˙洪昇˙長生殿˙第三十七齣:「記盒釵初賜,種下這恩深厚。」       3.有德澤的。如:「恩師」﹑「救命恩人」。   4.國家有特殊慶典而特別舉辦的。如:「恩詔」、「恩科」。     詞:恩1〔n ㄣ〕〔《廣韻》烏痕切,平痕,影。〕      1.德 澤;恩惠。《孟子‧梁惠王上》:“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漢 張衡 《東京賦》:“洪恩素蓄,民心固結。”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誠可謂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 沈從文 《王謝兄弟》:“能恩威並用,僕人就懷德畏刑,不敢欺主。”2.情愛;寵愛。《詩‧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朱熹 集傳:“恩,情愛也。”《三國志‧魏志‧劉曄傳》:“且 關羽 與 備 ,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清 洪昇 《長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萬歲爺以社稷為重,勉強割恩罷。”3.指寵信。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裴延齡 恃恩輕躁,班列懼之。”4.感恩,感謝。《漢書‧王莽傳下》:“ 根 , 成帝 世為大司馬,薦 莽 自代, 莽 恩之。”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林東城墓志銘》:“後君貴,常恩 王 氏,厚報之。”《紅樓夢》第一一○回:“ 鴛鴦 千恩萬謝的託了 鳳姐 。”5.恩賜,加恩。多指帝王的賜予。《戰國策‧秦策三》:“臣願請藥賜死,而恩以相葬臣。”6.指親人。參見“ 恩不放債 ”。7.姓。見《通志‧氏族四》。          . 真按:董其昌-豈不知董思白為何人耶? 季木諸題,真按:王象巽-應即此人.見新漢籍:子/筆記/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八/鬼怪/大風吹人(P.724) 真按:王象春-萬曆野獲編作王象巽,疑同一人.此據池北偶談.乃王士禛從叔祖也. 不應有誤。予昔在濟南,亦嘗公之碑,真按:沈津識字誤-此乃文旁計數符,沈又誤入正文矣!(前嘗見)原稿前一頁有「方外訂交之事」,之事二字旁即有「二」符,沈於彼可慎不闌入,何故此至又眼花潦亂了!-亦嘗訪誌公之碑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42.jpg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43.jpg 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誌! 柴之記,真按:應係兔字.    DOC] 泰山副岳长白山历史文化之谜 -    第二,黄山北侧,连心亭这个位置过去有座兔柴庙,也称超然洞,里面塑有白兔仙翁的铜像。那这个兔柴庙是何时、何人所建呢?上海博物馆有一副古画《长白仙踪图》,是明朝--予昔在濟南,亦嘗訪誌公之碑,剔兔柴之記,而於長白未見斯跡,惜未能一為深考也。 而於長白未見斯跡,惜未能一為深考也。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目的論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與考證學 今頤園以拓本屬為題識,聊因漁洋之辨,附識於此。

真按:初彭齡求翁方綱題字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54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43.jpg 當作3542.此注乃注末頁也.(前皆注起頁)      原稿題〈跋宗泐詩帖〉.    另其前仍有筆記諸端未錄爾.       今錄愚所讀者如下:此長白山名蹟也,嘉靖乙丑三月歷下李攀龍書。﹝于鱗氏﹞      【…】跋宗泐詩帖王 文簡公《長白山錄》云「山中有明僧宗泐詩帖,古今詩十五首。」自題云「持盋過長白宿劉老別業書之,永樂二年九月天台釋宗泐。」李攀龍跋云「此長白名蹟 也。」按泐季潭以胡惟庸之獄連染,免死,發往槎峰,與作散僧。渡江至江浦石佛寺示寂,事在洪武中,而此署永樂二年謬矣!此拓本後有王季木珍藏題識,又有張 華東題跋。華東即漁洋張夫人之祖而漁洋考此蹟,評其差謬者,何也?攷宗泐之卒年七十四,虞道園嘗與訂方外交。虞道園卒於元至正八年,計道園在時,宗泐年已 應二三十時許,故有方外訂交之事,必非在其十許歲時也。而由道園之卒,計至洪武二十四年,則已四十四年矣。是漁洋所考不誤,而此石本所題永樂二年者未可為 信矣。然此十五詩艸書頗雋逸,即李滄溟題字亦不俗。又有張華東、邢子愿、董思白、王季木諸題,不應有誤。予昔在濟南,亦嘗訪誌公之碑,剔兔柴之記,而於長 白未見斯蹟,惜未能一為深考也。今頤園以拓本屬為題識,聊因漁洋之辨附識於此。  三百五十許字。

333

跋沈石田自書詩真按:真按:沈周的詩 沈周的書法

  “有竹居燈下過訪”,真按:沈周 蓋匏庵里居時也。真按:吳寬與沈周 西村史氏家藏石田“風雨過從”一詩手跡,真按:史鑑-應即此人家. 真按:史鑑與沈周 友人為予訪西村所摹勒坡書《嵩陽帖》,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託字.-曾託友人為予訪西村所摹勒坡書《嵩陽帖》 真按:翁方綱與天際烏雲帖-翁方綱與蘇軾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託人採訪金石 因語及此幅,至今時入夢想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