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經學歷史》。
2史部: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史紀事本末》、國語》、戰國策》、宋元學案》、明儒學案》、考信錄》。
3子部:荀子、韓非子》、墨子》、呂氏春秋》、老子》、列子》、莊子。
4集部:楚辭》、陶淵明集》、李太白詩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白氏長慶集》、文選、文心雕龍》。
屈先生於每一書,除說明其重要外,並列舉重要之注本及相關之著作,俾學者知閱讀之途徑。屈先生云: 「此目錄中所列古籍之數量,以視《書目答問》,尚不及五十分之一;即較梁、胡二家,亦已損之又損。然青年能盡讀其書,於吾國文史之學,可謂已具根柢,而後 從事專門研究,庶不至有基本常識貧乏之感矣。」又云:「如讀畢上述諸書後,尚有餘力,能作進一步之閱讀,可參考《書目答問》所列之書,就個人興趣而選讀 之,則常識益豐,而從事研究工作之基礎益固矣。」
四 叢書目錄
《說文解字》曰:「叢,聚也。」所謂「叢書」,即聚眾書而為一書者也,如《四庫全書》,即聚三千四百七十部經、史、子、集之書而成一《四庫全書》,則《四庫全書》即叢書也。其他如《十三經》、《二十五史》、諸子集成》、《筆記小說大觀》等,亦均為叢書。
「叢書」之來源甚早,《周易》之《十翼》,為今存之最早叢書,惟後世不再單行,多附《周易》而行。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劉向所序六十七篇。」注云:「《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又云:「揚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 「《太玄》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則「劉向所序六十七篇」及「揚雄所序三十八篇」,亦屬叢書也。
362
「叢書」之編纂,雖早在漢代即有,然由於「叢書」係彙聚眾書而為一書,篇帙較巨,在印刷術未發明 前,圖書多賴抄寫,編纂「叢書」頗費人力與物力,因此唐以前「叢書」不多見,且篇帙較小。迨宋代以後,由於版刻盛行,編輯「叢書」,蔚為風氣,其篇帙亦較 前為鉅。以宋代寧宗嘉泰二年(西元一二○二年)俞鼎孫、俞經同編之《儒學警悟》為例,此編收書七種,都四十一卷。宋咸淳九年(西元一二七三年)左圭所輯編 之《百川學海》,收書一百種,都一七七卷。明代萬曆中程榮輯刊之《廣漢魏叢書》,收書八十六種,四百四十八卷。清初曹溶所輯刊之《學海類編》,收書四四○ 種,都八一○卷。而以《四庫全書》為歷來篇幅最鉅之叢書。
從目錄學之觀點,「叢書」資料有下列四點價值:
一彙聚圖書,保存文獻
據《中國叢書綜錄》,今存於世之叢書近三千種,所收錄之圖書,去其重複,多達四萬種,約占中國今存 所有古籍之三分之一。研治目錄學之目的,旨在學習如何檢索資料,以為研究之資,叢書所收圖書既然如此之富,治學者焉能不加以利用?張之洞《書目答問》於卷 五〈設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一類,張氏云:「叢書最便學者,為其一部之中,可該羣籍,蒐殘存佚,為功尤鉅,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正說明叢書在彙 聚圖書,方便學者取資之功用。
二分類輯刊,方便求書
書目分類之目的,一方面在顯示圖書之類別,一方面亦所以方便索書。叢書依其所著錄圖書之內容與性 質,大致可區分為「綜合性叢書」與「專門性叢書」兩大類。所謂「綜合性叢書」者,即其內容兼收四部圖書者也。如《百川學海》、《學海類編》、《四庫全 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等。此類叢書,由於內容兼及各部,故編纂時多加分類,例如《學海類編》分為四類:一曰「經翼」,二曰「史參」,三曰「子 類」,四曰「集餘」。如《叢書集成》分十大類
363
: 一曰「總類」,二曰「哲學類」,三曰「宗教類」,四曰「社會科學類」,五曰「語文學類」,六曰「自然 科學類」,七曰「應用科學類」,八曰「藝術類」,九曰「文學類」,十曰「史地類」。每大類下,復分若干小類,如「語文學類」下分「文字」、「訓詁」、「許 書」、「方言」、「辭書」、「音韻」、「文法」等七小類;將圖書分類編輯,與目錄類似,甚便檢閱。至於「專門性叢書」,乃將相關性質之圖書彙為一編。此類 叢書,依其所著錄之圖書性質,大致可分為下列六類:一是彙聚一代之書者,如明代鍾人傑所輯刊之唐宋叢書》,收錄唐、宋(包括五代及元初)人之著作九十一 種,一四九卷;明代程榮輯刊之漢魏叢書》,收書三十八種,多為漢、魏六朝人之著作。二是彙聚一地之書者,如清代丁丙所輯刊之武林掌故叢編》,收書近二百 種,均為與武林(今杭州)一地有關之著作;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所輯印之臺灣文獻叢刊》,則著錄與臺灣地理、歷史、風俗、民情等有關著作二百零九種。三是彙 聚同類之書者,如皇清經解》、《二十五史》、百子全書》、《六十家詞》等。四是彙聚一人之著作者,如黃黎州十八種》(黃宗羲)、經韻樓叢書》(段玉裁)、 浮溪精舍叢書》(宋翔鳳)、章氏叢書》(章炳麟)等;五是彙聚佚書之輯本者,如清代馬國翰所輯玉函山房輯佚書》、黃奭所輯漢學堂叢書》、王謨所輯漢魏遺書 鈔》等;六是彙輯未刊稿本者,如屈萬里先生、劉兆祐合輯之明清未刊稿彙編初輯》、明清未刊稿彙編二輯》等。由於將性質相近或相關之專門著作彙為一編,甚便 從事專題研究工作者取資。
三 多收錄未單刻流傳之古籍
從早期所編叢書觀察,所著錄之書多為篇幅較小,不方便單行者,如十翼》,(上彖)、下彖)、(上 象)、下象)、上繫)、下繫)、〈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等,最早均為單獨成篇,後以其篇幅均不長,為方便流傳,乃輯為一編。及至唐、宋以後,所 編叢書,仍多有專門收錄篇幅短小之著作者,如元代陶宗儀所編《說郛》,收錄一千餘種書,其中不乏篇幅僅一、二卷,甚至僅寥寥數則者。又如近世上海進步書局 所輯印之《筆記小說大觀》,收錄晉、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之筆記小說多達二百餘種,其中亦不乏篇幅僅一、二卷者。篇幅短小之書
364
, 甚少單行,多賴叢書收錄,始得傳於世。以《說郛》所收之書為例,如晉陶潛續搜神記》、唐韓偓《金鑾密 記》、唐鄭常《洽聞記》、唐杜荀鶴《松窗雜錄》、宋劉跂《暇日記》、宋祖士衡《西齋話記》、宋畢仲詢幕府燕閒錄》、宋武珪燕北雜記》及不著撰人之玄中 記》、《東方朔記》、法顯記》等,均無單行本。至於《玉函山房輯佚書》、漢學堂叢書》(後改名黃氏逸書考》)、《漢魏遺書鈔》等所收書,以皆為佚書輯本, 均未見單行者。
四 所收之書多異本
部分叢書,由於編刊草率,所收之書,固有殘缺下完或較勘下精者,如說郛》所收,其中不乏刪節之本。 然多數叢書,,由於編刊者均為著名藏書家,刊刻叢書時,均多方蒐羅珍本,並經細心校勘增補,故叢書中不乏善本。以宋代李心傳所撰舊聞證誤》(十五卷)一書 為例。心傳撰有《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二○○卷),述高宗朝三十六年事蹟,此編則多論北宋之事,或及於南宋之事,則要錄》之所未及,此補其遺也。凡所見私 史小說,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歲月之參差,姓名之錯互,皆一一詳徵博引,為研究宋代者多所取資。此書明代已無傳本,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所載,輯得 一百四十餘條,編為四卷,叢書集成》、函海》、反約篇》、榕園叢書》等叢書本,並據《四庫》輯本。清繆荃孫從錢塘丁氏(丙)影寫宋本,止存首二卷。第一卷 二十七事,較《四庫》本多十三事;第二卷二十七事,視《四庫》本多十二事,因輯《大典》所遺者為一卷,以附於後,而於館臣所輯之誤,多所是正,收在繆氏於 光緒、宣統間所刊叢書《藕香零拾》中。至於如《四部叢刊》所收諸書,多經張元濟校勘,為學者所重。
叢書既有如此多價值,如何正確而有效利用叢書,為治學者不可不知者。欲正確索得叢書中之圖書,則有賴叢書目錄。
叢書目錄之編纂,以清代嘉慶年間顧修所編《彙刻書目》為最早。今列舉主要之叢書目錄,以為檢索之資:
1《彙刻書目》(二十卷):清顧修編,嘉慶四年(西元一七九九年)刊。收叢書二百六十一種,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以叢書書名為綱,每一叢書著錄輯刊者。下列子目書名、卷數、作者。所收叢書雖不廣,然為後世叢書目錄之編纂
365
,奠立範本。
2.彙刻書目外集》,日本松澤老泉輯,一八二○年印行。
3續彙刻書目》,清傅雲龍編,收叢書五百種,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刊。
4.行素草堂目睹書錄》,清朱記榮編,收叢書三五三種,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吳縣朱氏槐廬家塾刊。
5.彙刻書目增訂本》,清朱學勤編,收叢書五六七種,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刊。
6叢書舉要》(附校勘誤記)六卷,清楊守敬編,李之鼎補編。楊氏初編收叢書九○一種,李氏增訂本收一六○五種,今有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宜秋館聚珍本。
7《叢書書目彙編》,沈乾一編,一九二八年印,收叢書約二千二百種。著錄叢書名、編者、版本等項,有上海醫學書局印本。
8《叢 書大辭典》,楊家駱編,民國二十五年(西元一九三六年)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印行。收叢書約六千種,子目約十七萬條,凡「叢書名稱」、「叢書編校刊刻者姓 名」、「叢書子目書名」、「叢書子目撰注者姓名」,均各立一條,以四角號碼排列法,混合編排,並互注其相互關係。所有叢書目錄中,以此編所收叢書數目最 多,然失於濫收,牴牾叢脞,自是不免。
9.《中 國叢書綜錄》,上海圖書館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由上海中華書局編輯部陸續出版。共收錄北京圖書館等四十一所圖書館所藏叢書二千七百九十七種,子目 去其重複多達三萬八千八百九十一種圖書。全書分三大冊:第一冊為《總目分類目錄》,第二冊為《子目分類目錄》,第三冊為《索引》。
第一冊《總目分類目錄》,即將所收一七九七種叢書,分為「彙編」與「類編」兩大類。所謂「彙編」, 即「綜合性叢書」;「類編」,即「專門性叢書」。「彙編」部分,又分「雜纂」、「輯佚」、「郡邑」、「氏族」、「獨撰」五類。「類編」部分,則分「經」、 「史」、「子」、「集」四類。每類下再分子類。如「經類」下分
366
「正文注疏」、「經義」、「緯書」、「小學」等子類;「集類」下分「總集」、「通代」、「郡邑」、「氏族」、「詩文評」、「詞集」、「戲曲」等子類。每一種叢書,標著編輯者、輯刊時代、版本,並詳列全書子目。
第二冊《子目分類目錄》,即將全書所收三八八九一種子目,依四部分類著錄。分類較傳統之四部分類法 為詳,頗能反映叢書所收圖書之性質。經、史、子、集四部之下,共分五十四類,類下又分屬,如「子部」「小說類」下分「雜錄之屬」、「志怪之屬」、「傳奇之 屬」、「諧謔之屬」、「話本之屬」、「章回之屬」、「評論之屬」。「集部」「總集類」下分「文選之屬」、「歷代之屬」、「郡邑之屬」、「外國之屬」、「氏 族之屬」、「唱酬之屬」、「題詠之屬」、「尺牘之屬」、「謠諺之屬」、「課藝之屬」。每一子目,在書名卷數下,著錄作者及收錄此書之叢書名稱,如《文心雕 龍》一書著錄廣漢魏叢書、兩京遺編、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增訂漢魏叢書》、崇文書局彙刻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景印元明 善本叢書十種》等九種叢書,意即此十種叢書皆收錄文心雕龍》一書也。如一書有兩稱,或一書所題作者不同、篇卷不同,其處理方法,可詳閱書前編例。
第三冊為《索引》。包括字目書名索引)及(子目著者索引)兩部分。
此書收錄叢書不僅量多,且取捨謹嚴,所收錄之叢書,均甚具實用性。惟其中部分屬稿本者,如清王仁俊所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經籍佚文》,葉昌熾輯《淡廬叢藁》、朱朝瑛撰《七經略記》、劉喜海輯宋元人詞》等,臺灣無從經眼。
此編在著錄內容及體例方面,略有缺失。陽海清在《中國叢書綜錄補正‧前言》中,論此書之缺失有四:
1版本著錄不全:部分叢書,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一刻再刻,形成多種版本,而綜錄》僅「擇要著錄」,末作全面揭示。
2異各反映欠詳:部分叢書,或因轉版、翻刻,或因封面、目錄、卷端、版心、序跋、題辭、書簽等處題名不一,或因諸家目錄著錄有異,或因習慣稱呼與原書所題不盡一致,形成「一書多名」或「同名異書」。綜錄》於異名雖間有標示
367
,但欠詳盡。
3子目時有遺漏:部分叢書係隨刻隨印,初無定數,故後世各家藏本往往有子目多寡之不同,《綜錄》所收,有時並非足帙。
4書中引用之人名、書名、時代偶有誤字、漏字,或著錄規範不周之處,亦間有所見。
除以上四點缺失外,另有一項重要缺失,即近世所編刊叢書及臺灣、海外地區所藏叢書,多所漏收。以臺 灣所藏叢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藏《蒙學叢書》(十五種四十冊,上海蒙學館編)、《西學富強叢書》(全集四○一卷六十四冊,清張蔭桓輯,清光緒二十二 年鴻文書局石印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丁展成三種》(一冊,丁展成撰,民國間排印本)、《遼東三家集》(三種四冊,榮文祚編,民國十七年刊硃 印本)等,《綜錄》均未收錄。
10《中 國叢書綜錄補正》:陽海清編撰,一九八四年八月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印行。陽氏於前言中說明《綜錄》之缺失有四:一是版本著錄不全;二是異名反映欠詳;三是 子目時有遺漏;四是引用之人名、書名、時代出現錯字、漏字。此編即為補正上述諸缺失而作。以「版本著錄不全」一項為例,如宋代俞鼎孫、俞經合輯之儒學警 悟》,《綜錄》收民國十一年武進陶氏刊本,但北京圖書館又有明嘉靖王良棟抄本,《補正》據以補錄。「異名反映欠詳」方面,包括叢書之異名與子目之異名兩方 面。叢書之異名方面,如宋代左圭所輯《百川學海》,一名左氏百川學海;明代范欽所輯范氏奇書》,一名《天一閣奇書;明代高鳴鳳所輯今獻彙言》,一名新刊皇 明小說今獻彙言;子目之異名方面,如百川書屋叢書》中楊忠愍傳家寶訓》一書,或作楊椒山家訓》,此等異名,《綜錄》未著錄,此編均予著錄。「子目不全」方 面,如明高鳴鳳所輯今獻彙言》,《綜錄》所收者為民國二十六年商務印書館據明本影印者,收書三十九種,均是明人所作。又有天一閣舊藏明嘉靖間高氏自刊本, 其中有九種為影明本所無者,此編亦據以補正。至於作者、書名誤題、或字誤、字漏者,均多所補正。書末附叢書異名索引)。
11叢書總目續編:莊芳榮編纂,民國六十三年臺北德浩書局印行。收錄臺灣自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至六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四年)二十五年來所重印及新編叢書六八三種,包括:重印四二三種、新編二四六種
368
、六十三年已印或擬印者一四種。其分類方式大致倣《中國叢書綜錄》。
12臺灣各圖書館現存叢書子目索引:王寶先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七年舊金山中文資料中心出版,收錄臺灣十所主要圖書館所藏叢書一千五百餘種,子目四萬餘條。
13《百部叢書集成分類目錄》,民國六十年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14《百部叢書集成書名索引》、百部叢書集成人名索引》,民國六十一年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15叢書集成續編目錄索引》,臺北藝文印書館編,民國六十年該館印行。
16叢書集成三編目錄索引》,臺北藝文印書館編,民國六十二年該館印行。
五 類書目錄
所謂「類書」,即將文獻依類纂輯之圖書。相傳周公所作,實則完成於秦、漢間之《爾雅》,將各種事物 之名詞或形容詞分為十九類編輯,即屬「類書」之體製。惟《爾雅》所載,僅限於字詞,與後世認為「類書」之內容為「四部兼收」之標準下符,同時《爾雅》之功 用,偏重於「注經」,因此《爾雅》一直置於經部之小學類,不繫屬於子部之類書類。因此,論類書者,多以魏文帝所敕撰之《皇覽》為類書之權輿。
「類書」之功用甚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類書類》小序云:「此體一興,而操觚者易於檢尋,注書者 利於剽竊,轉輾稗販,實學頗荒。然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遺文舊事,往往託以得存。《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諸編,殘璣斷璧,至捃拾不窮,要 不可謂之無補也。」其實,類書之功用,除「易於檢尋」、「利於剽竊」及「遺文舊事,往往託以得存」外,復可為校勘之資。
從目錄學之角度觀察,「類書」有下列幾點價值:
369
(一)留存佚書資料,可為輯佚之資
歷代史志及公私藏書目錄所著錄之圖書,今已佚而不存者甚多,尤以明以前圖書,今存者十不及一,此等已佚之圖書,每賴類書之徵引,猶可略窺佚書之內容。《四庫全書總目》於《藝文類聚》一書之提要云:
隋以前遺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書,尚略資考證。宋周必大校《文苑英華》,多引是集,而近代馮惟訥《詩記》、梅鼎祚《文記》、張溥《百三家集》,從此採出者尤多,亦所謂殘膏賸馥,沾溉百代者矣。
於《初學記》一書之提要云:
其所採摭,皆隋以前古書,而去取謹嚴,多可應用,在唐人類書中,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
於《錦繡萬花谷》一書之提要云:
所錄大抵瑣屑叢碎,參錯失倫,故頗為陳振孫所譏。其地理一門,止列偏安州郡;類姓一門,徵事僅及 數條,而古人稱號之類,又創立名目,博引繁稱,俱不免榛楛雜陳,有乖體要。特其中久經散佚之書,如《職林》、《郡閣雅談》、《雅言系述》、《雲林異景記》 之類,頗賴此以存崖略。又每類復用《藝文類聚》例,附錄詩篇,亦頗多逸章賸什,為他本所不載,略其煩蕪,擷其精粹,未嘗不足為考證之資也。
370
按:治目錄學之目的之一,即在於能緣目得書,今類書既多載佚書,則治目錄學者必多所取資也。
(二)可為校勘古籍之佐證
類書所引古書,每有與今本不同者,可為校勘之資。尤以唐以前之類書,在校勘方面之價值,尤為顯著, 蓋唐以前圖書,率為抄本、寫本,頗有與後世刊本不同者,益以去古不遠,較能保留古籍之真面目,因此校勘者,每以類書所載,以為校勘之佐證(參閱劉兆祐撰 〈中國類書中的文獻資料及其運用〉,載《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二十二卷二期)。
按:治目錄學之目的,不僅要知如何據目索書,並且進一步要能擇善本而讀。要能知何者為校勘精細之本?何者為篇卷完全之本?欲得善本,則有賴校勘,因此類書為治目錄學者所必需參考取資者。
(三)類書之分類近似主題目錄
類書之體製,一般可分「以字繫事」及「以類繫事」兩種。所謂「以字繫事」之體製,即以文字或書名、 篇名之首字或末字,統繫資料。以文字首字統繫資料者,如清康熙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一九年)敕編之駢字類編》(二四○卷)屬之。以末字統繫資料者,如清康熙 年間張廷玉等奉敕編輯之佩文韻府》(一○六卷)屬之。所謂「以類繫事」之體製,即將圖書內容分類編輯,如北堂書鈔》、淵鑑類函》等屬之。然不論「以字繫 事」或「以類繫事」之類書,均近似今之主題目錄,為檢索系統文獻最方便之目錄。例如屬「以字繫事」體製之駢字類編》,將所有資料分隸於「天地門」、「時令 門」、「山水門」、「居處門」、「珍寶門」、「數目門」、「方隅門」、「采色門」、「器物門」、「草木門」、「鳥獸門」、「蟲魚門」、「人事門」等十三 類。又如屬「以類繫事」體製之《古今圖書集成》,先將圖書資料分隸於「曆象彙編」、「方輿彙編」、「明倫彙編」、「博物彙編」、「理學彙編」、「經濟彙 編」等四大類別;每一彙編下再分若干典,例如「明倫彙編」,下分「皇極典」、「宮闈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