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即此初拓善本,今亦豈易遇哉?真按:翁方綱論善本 故為識其原委如此。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二冊第319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2_復初齋文稿(十五)\_003192.jpg 原題云〈書快雪帖樂毅論初拓本後〉.
271
跋樂毅論(南宋覆刻本)
古今正楷,右軍為第一。右軍正楷,《樂毅論》為第一。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楷書-宗晉楷-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對王羲之楷書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樂毅論的評價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王羲之楷書的評價 真跡自唐時已不可見,其摹勒於石,世所僅存者,此本為第一。蓋予亦十年以來贊仰、考索而後得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賞鑑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對樂毅論的鑑定-翁方綱與王羲之書法 真按:翁方綱對樂毅論的版本的評比-翁方綱與王羲之書法 嘉慶乙丑冬十二月四日,方綱識。
秘閣原本第二行“即墨”下六字全,惟至南宋覆本始闕下半六字。而此南宋再覆本亦闕下半六字。第十五行“廢”字,真按:前有作癈而誤廢者!「十四行第九字廢。」疑同一字也.此原稿亦作癈也.沈津誤!-第十五行“癈”字,秘閣原本頂上一點并不作彎曲,惟南宋覆本此頂點作向左小曲。 秘 閣原本頂上一點并不作彎曲,惟南宋覆本此頂點作向左小曲。而此南宋再覆本,亦頂點向左小曲。第三十行“仰望風臺二城”必從秘閣原本,“仰”下“望”字并不 偏左,惟南宋覆本此“望”字偏左微帶欹斜意。今此南宋再覆本,此“望”字,亦偏左,微帶欹斜意。秘閣原本“二”字在“風”下直腳下,微偏左,惟南宋覆本二 字正在“風”字直腳下,今此南宋覆本“二”字亦正在“風”字直腳下。又第四十三行秘閣原本“二”字左“屠”字下,雖偏左,而上一小橫并不欹斜,惟南宋覆本 “二”字上一小橫短而微涉欹斜。今此南宋再覆本“二”字上一小橫短而微涉欹斜。合此數處驗之,此南宋再覆本是從南宋覆本翻刻,而《餘清齋》所從出之本則又 或元或明初。不知何人從南宋覆本影寫作一墨跡,乃又於其後加“書付官奴”四字,以見其為真跡,而第三行及中間漸又有紙泐處,而《餘清》因之耳。真按:翁方綱論吳廷餘清齋法帖所收諸帖版本的源流 真按:翁方綱論吳廷餘清齋法帖所收樂毅論版本的源流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09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096.jpg
271
跋樂毅論(馮文敏臨本)
《快雪帖》所刻《樂毅論》,即王侍書本,真按:王著與樂毅論 涿鹿馮文敏公得於宜興者。真按:馮銓 自宋張宣公、真按:張栻與樂毅論 明都太僕皆無定說,真按:都穆與樂毅論 然愚嘗辨其非褚臨也。真按:翁方綱考訂作者 真按:翁方綱對樂毅論的鑑定-翁方綱與王羲之書法 真按:褚遂良與樂毅論 今觀文敏公臨本,清勁之格,正不專以圓熟勝矣。真按:翁方綱對馮銓書法的評價 真按:馮銓臨樂毅論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二冊第3193頁。
271
跋諸葛武侯遠涉帖(王右軍臨本)真按:王羲之臨諸葛亮書法
《右軍臨諸葛武侯遠涉帖》,真按:國:侯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ㄏㄡˊ 1. 中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羊傳˙隱公五年:「其餘大國稱侯。」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泛指達官貴人。如:「侯門」。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士大夫間彼此的尊稱。唐˙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 4.箭靶。詩經˙齊風˙猗嗟:「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朱熹˙注:「侯,張布而射之者也。大射則張皮侯而設鵠,賓射則張布而設正。」 5.姓。如戰國時魏國有侯嬴。 6.美好。詩經˙鄭風˙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鄭玄˙箋引韓詩云:「侯,美也。」 7.何。表示疑問。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君乎!君乎!侯不邁哉!」司馬貞˙索隱引李奇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之事也。」 8.發語詞。相當於「惟」、「維」、「伊」。詩經˙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漢書˙卷一○○˙敘傳上:「侯屮木之區別兮,苟能實而必榮。」顏師古˙注:「侯,發語辭也。」 詞:侯1 〔hu ㄏㄡˊ〕 〔《廣韻》戶鉤切,平侯,匣。〕 1.箭靶。以獸皮或畫上獸形的布為之。《詩‧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 高亨 注:“侯,箭靶。”《儀禮‧鄉射禮》:“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 鄭玄 注:“侯謂所射布也。”《漢書‧吾丘壽王傳》:“《詩》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張。’” 顏師古 注:“侯,所以居的,以皮為之。天子射豹侯,諸侯射熊侯,卿大夫射麋侯,士射鹿豕侯。”《北史‧宇文貴傳》:“ 魏文帝 在 天游園 ,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賜之。” 宋 歐陽修 《九射格》:“九射之格,其物九,為一大侯而寓以八侯。”參閱《小爾雅‧廣器》。2.君主,古時有國者的通稱。《易‧屯》:“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王弼 注:“得王則定。”《詩‧大雅‧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鄭玄 箋:“侯,君也。……慎女為君之法度,用備不億度而至之事。”《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 孔穎達 疏:“諸侯者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總號,侯訓君也。” 唐 韓愈 《送鄭尚書序》:“虔若小侯之事大國,有大事,諮而後行。”3.古代爵位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魏書‧官氏志》:“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號。”《明史‧職官志五》:“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4.謂封侯。《戰國策‧趙策四》:“今三世以前,至於 趙 之為 趙 , 趙主 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史記‧李將軍列傳》:“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元 揭徯斯 《雙節廟碑》:“中書之命雖下,微 張侯 , 英毅 必不侯。”參見“ 侯爵 ”。5.古時對士大夫的尊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 唐 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 李 侯有佳句,往住似 陰鏗 。”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唐 大中 初, 綿州 魏城縣 人 王助 舉進士,有奇文。 蜀 自 李白 、 陳子昂 後,繼之者乃此侯也。”6.侯服。《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 周 。”詳“ 侯服 ”。7.美麗。《詩‧鄭風‧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陸德明 釋文:“《韓詩》云:侯,美也。”8.乃,於是。《詩‧大雅‧文王》:“上帝既命,侯於 周 服。”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四:“乃臣服於 周 也。”9.疑問代詞。相當於“何”。為什麼。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秦客卿造謂穰侯章》:“君欲成之,侯不使人謂 燕相國 ?”《呂氏春秋‧觀表》:“曏者右宰 穀臣 之觴吾子也甚懽,今侯渫過而弗辭?” 高誘 注:“侯,何也。” 明 何景明 《雨頌》:“猗予民哉,侯不綏哉?!”10.維,惟。語氣詞。用於語首或句中。《詩‧周頌‧載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 高亨 注:“侯,發語詞。”《史記‧樂書》:“ 高祖 過 沛 詩《三侯之章》,令小兒歌之。” 司馬貞 索隱:“侯,語辭也。”11.維,惟。因為,由於。《漢書‧禮樂志》:“皇皇鴻明,蕩侯休德。” 顏師古 注:“ 服虔 曰:‘侯,惟也。’ 臣瓚 曰:‘天下蕩平,惟帝之休德。’”12.通“ 候 ”。迎候。《周禮‧春官‧肆師》:“與祝侯禳於疆及郊。” 賈公彥 疏:“侯者候迎善祥,禳者禳去殃氣。”13.通“ 堠 ”。記里程的土堆。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減降諸縣囚徒事畢登覽》:“原隰繁分繡,村墟盡小侯。”14.姓。 侯2 〔hu ㄏㄡˋ〕 義未詳。 異. 真按:原稿作矦,餘同. 前有雙龍小圓印、“御書”葫蘆印、“御書”方印,後有“宣和”印、“紹興”印,疑是宋人鉤摹本,但無可據耳。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存以俟考 據武侯《遠涉帖》,僅見於《元人破臨安所得宋書畫目》。真按:原稿作画. 孫退谷云,真按:孫承澤 曾見於大名魏氏,真按:原稿作于. 然亦未言是右軍臨也。此卷中州汪君以贈合浦李仲節,真按:翁方綱與李符清 真按:李符清的收藏 真按:李符清的金石採訪學 持來京師重觀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來告 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予前左粵東借觀題句時,真按:原稿作在,極明白,應僅刊誤爾.-予前在粵東借觀題句時 又廿一年矣。辛亥八月廿五日。真按:識字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者,原稿作去,似者,故誤也.-『此卷中州汪君以贈合浦李仲節,持來京師重觀,去予前在粵東借觀題句時,又廿一年矣。辛亥八月廿五日。』
見《文集》影印本第九冊第2559頁,真按:缺注字.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559.jpg 又見近人孫殿起《琉璃廠小志》第406頁,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文字略有不同。真按:沈津難得的校案-此卻都未能略加校注異文也.
271
跋王義之霜寒表帖
《霜寒表》惟見於《絳帖》,想見潘氏原刻之妙,若此拓本則不能責備《餘清齋》本之摹失耳。真按:疑有誤!-若此拓本則不能責備,《餘清齋》本之摹失耳。○又疑有訛敓.
注:見《耕霞溪館集帖》。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