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6, 2010

101

  趙懷玉  徐步雲  宋枋遠  吳翼成

  李元春  劉源溥  陳木  周鋐

  卜維吉  金學詩  黃昌禔  汪錫魁

  袁文邵  汪日贊  金兆燕  張曾炳

  沈培  蔡鎮  吳垣  常循真按:又有吳烜者,不知是否同一人,俟考!

  李巖  張志楓  張光第  劉景岳

  郭祚熾  柴模  吳樹萱

篆隸分校官二人

  王念孫 謝登雋

繪圖分校官一人

  門應兆

督催官三人

  祥慶  董椿  楚維寧

翰林院收掌官二十人

  安盛額  文英  富廉  舒明阿

  白瑛  英璽德  榮安  明福

  博良  敬  那善  長亮 真按:恆字一般簡字系均作恒,如韋謙恆本書均作韋謙恒.而此恆乃特作恆本字者,何哉?豈有別耶?

  經德  慶明  盛文  張純賢

  福智  承露  熊志契  馬蓁

繕書處收掌官三人

  田起莘  吳應霞  史國華

武英殿收掌官十四人

  阿克敦  敷注禮  德光  廣傳

  陸達塞  海寧  提保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據別本定.  伊昌阿

  海福  德明  福慶  永清

102

  惠保  八十

 監造官三人

  劉淳  紹言  伊靈阿

  以上總計三百六十二人,其中陸費墀和王嘉曾係兼職,名皆兩見,因此,實際任職人數是三百六十人。真按:四庫全書館的人數 這個題名錄,大致反映了自開館至第一部《四庫全書》纂成數年間歷任館職人員的基本情況。但事實上,還有不少曾經在四庫館供職的人員未見題名。根據今存檔案,慶桂、張若溎、李友棠曾於三十八年被任命為副總裁,鐘音於四十三年被任命為副總裁,劉純煒於四十年被指定在總校上行走,錢載、吉夢熊於四十四年被任命為總閱,張運暹、陳夢元、鄭爔、李光雲、朱依魯於三十八年被派任武英殿纂修並兼司校勘,劉亨地、金蓉、朱諾、蕭芝、茅元銘、繆晉曾任纂修,永善曾經管監造事宜;此外,曾經擔任分校工作的高中、王彝憲、胡予襄等數十人,均不見於題名錄。他們當中,有的是因故革職,如副總裁李友棠因王錫侯《字貫》案被革職;有的因年老退出,如張若溎由於“年逾七旬”,不再辦理館內事務;有的因病解任,如茅元銘“因抱疾精神不能周到”,被解除纂修職任,“回原衙門供職”①,有的則因身故除名,如高中於四十六年病故;還有的或因陞轉,或因調任,或因丁憂回籍等種種原因,在館時間不長,都未能列名。因此,就當時辦理的實際情形而言,四庫全書館組織機構遠比其開列的任職人數要龐大得多。真按:四庫全書館的人數

 

 

  ①《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武英殿修書處總裁王嵩奏摺。

103

  二、貢獻突出的辦理人員

  四庫全書館開列的任職人員,絕大多數為當時的名人學士,其中學有專長、貢獻突出者不乏其人。

  (一)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江蘇金壇人。乾隆三年(1738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累遷侍講。先後典山西鄉試,督山東、浙江學政,歷官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戶部尚書。三十三年(1768年)加太子太保,三十六年(1771年)協辦大學士。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搜書及校辦《永樂大典》的建議,于敏中深為讚賞,並據理力爭,促成了《永樂大典》輯校工作的進行及《四庫全書》的開館。三十八年,于敏中被任命為《四庫全書》正總裁。盡管庶務繁多,既“在軍機處辦理軍務”,又兼“內廷筆墨之事”①,還數次隨鑾木蘭,但他仍十分重視《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從分別部居、釐定體例,到制定取捨標準、纂修規則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做了大量工作②。四十四年(1779年)十二月卒,謚文襄。

  (二)王際華

  王際華,字秋瑞,號白齋,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年(1745年)進士,授編修。十三年(1748年)擢侍讀學士,歷任工部、刑部、兵部、戶部、吏部侍郎,遷禮部尚書。《四庫全書》開館伊始,即被任命為總裁,不久又兼《四庫全書薈要》總裁,主要辦理《薈要》纂修及繕錄事宜。“自發凡起例,以逮丹鉛甲乙之式”,多所裁定。在館數年間,“覃精殫思,曉夜研勤”③,一切經理承辦,

 

①《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諭。

②參見《陳垣學術論文集》第2集,《書于文襄論四庫全書手札後》。

③陸錫熊《寶奎堂集‧文莊王公墓誌銘》,卷一二。

104

無不盡心竭力,當時四庫全書館進呈的繕錄書籍因校閱不精,“疵謬疊出”,惟獨王際華“於校勘《薈要》諸書加簽標識者甚多”①,無一錯訛,深得乾隆稱賞。四十一年(1776年)因病卒於任,乾隆專諭褒獎,稱其“才品端謹,學問優長,久直內廷,簡任部務,懋著勤勞。邇年承辦《四庫全書》及《薈要》事,尤為殫心經理”②,並特賜謚文莊。

  (三)金簡

  金簡,賜姓金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初隸內務府漢軍。乾隆中授內務府筆帖式,遷奉宸院卿,三十七年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四庫全書》開館後,金簡被指派經管書籍刊刻刷印裝潢等各項事宜,不久又被任命為副總裁。在刻書實踐中,金簡比較活字與刻板兩種方法的利弊,提出製作棗木活字,擺板刷印書籍的建議,得到乾隆激賞,盛稱此法“既不濫費棗梨,又不久淹歲月,用力省而成功速,至簡且捷”③,並特賜名“聚珍版”。金簡考核督催,始終其事,終於使《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一百三十四種得以問世。在經管刊刻事宜的同時,金簡還總結活字刻印書籍的經驗,編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推動了清代刻書事業的發展。金簡後仕至工部、吏部尚書,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謚勤恪。

  (四)紀昀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直隸河間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三十三年授侍讀學士,因事獲罪革職,遣戍烏魯木齊,三十五年(1770年)始開釋回京

 

 ①《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八日諭。

 ②《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日諭。

 ③ 乾隆《御製詩四集‧題武英殿聚珍版十韻》詩序,卷二二。

105

,復授編修。《四庫全書》開館後,紀昀以學問優長被薦為總纂,在館任職十餘年,“一生精力備注於《四庫提要》及《目錄》”之中①,“凡六經傳注之得失,諸史記載之異同,子集之支分派別,罔不抉奧提綱,溯源徹委”②,在纂修官所撰各書提要的基礎上,纂成《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成為中國目錄學史上總結性的著作。同時主持編成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簡明扼要,提綱絜領真按:當作提綱挈領! 為查找利用圖書資料提供了便利。《四庫全書》成書後,紀昀又多次參加覆校工作,改正了不少訛闕脫誤之處。嘉慶初年,還主持參與了《四庫全書》最後一部分書籍的補遺工作,為《四庫全書》的修成及完善作出了貢獻。其後仕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嘉慶十年(1805年)卒,謚文達。

  (五)陸錫熊

  陸錫熊,字健男,一字耳山,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進士,二十七年賜內閣中書,充方略館纂修,值軍機處,三十三年擢刑部郎中。《四庫全書》開館後,與紀昀同被薦為總纂。在館期間,陸錫熊協同紀昀“考字畫之譌誤,卷帙之脫落,與他本之互異,篇第之倒置,蘄其是否不謬於聖人。又博綜前代著錄諸家議論之不同,以折衷於一是,總撰人之生平,撮全書之大概”③,纂成《四庫全書總目》,時人多稱其功,陸錫熊也因此擢任侍讀學士,授大理寺卿,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四庫全書》“舛錯脫漏所在多有,文溯閣書尤甚”④,陸錫熊被派往盛京,校勘文溯閣書籍。他率領參與覆校工作的官員,根據有關檔冊及書籍資料

 

①《國朝先正事略》卷二○。

②阮元《揅經室三集‧紀文達公集序》,卷五。

③④ 王昶《春融堂集‧陸君墓誌銘》,卷五五。

106

,對文溯閣全書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校勘,查出了不少錯漏訛誤之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溯閣全書的質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陸錫熊又再次率領有關人員前往盛京校勘,因天寒致疾,卒於當地,年五十九歲。

  (六)陸費墀

  陸費墀,字丹叔,浙江桐鄉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改庶吉士,三十四年(1769年)散館授編修。《四庫全書》開館後,陸費墀被任命為總校官,兼司武英殿提調,主要“承辦《四庫全書》并《薈要》處繕錄之事”。在館初期,陸費墀大力協助于敏中制定辦書各項條款章程,一切“綜核稽查,頗能實心勤勉”①,很快陞任侍讀,擢少詹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庫全書》的繕寫工作全面展開,由於卷帙浩繁,書籍收發出入不清,導致數十種底本遺失,陸費墀因而受到參處,降級留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陸費墀復被任命為副總裁,經管江浙三閣《四庫全書》的續繕工作。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翻閱續繕三分《全書》,發現其中竟有“妄誕不經”之語;下令覆校文津等閣《全書》,又發現“舛謬叢生,應刪不刪,且空白未填者竟至連篇累頁”②,不由大為惱火,真批:我也會大為惱火!您呢?不會?會與不會,大概看得出一人的處事精神吧! 嚴厲處罰經辦各員。陸費墀因始終經管其事,受罰獨重,被責令“自出己貲”,賠辦江浙三閣書籍“所有面頁裝訂木匣刻字等項”③。數年之間,陸費墀往來於江浙二省,“兩下照看”,既奔波勞累,又憂憤交加真批:有何根據著此十字? 不久便於五十五年去世。但乾隆仍下令將其家產的絕大部分充公,繼續用來裝潢江浙三閣書籍,還多次指責陸費墀在四庫館任職期間“惟以牟利為心

 

 ①《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諭。

 ②《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諭。

 ③《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諭。

107

①。但詳考陸費墀在四庫館任職的實際情形,其獲罪的真實因由乃在於未能查出《四庫全書》內所收書籍的“違礙”及訛錯之處。就前者而言,正是乾隆的苛查導致陸費墀成為其禁書政策的犧牲品,而從《四庫全書》的繕寫訛錯來看,把責任全推到某一個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真批:大謬不然者如是之論也.然則台灣治理不好,也不能全推給陳水扁一人是矣.白色恐怖之為虐,亦不能獨怪蔣介石一人是矣.蔣介石親手殺的又有幾人耶?總其職權者,本就受責深重,何可以「公平」假平等視之,是紫之亂朱者,莫此為甚矣!而民進黨人亦好用焉者也。

  (七)周永年

  周永年,字書昌,濟南歷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生而好學,“竭數十年博採旁搜之力,棄產營書”②,築籍書園以便學者,又大倡“儒藏說”,成為《四庫全書》開館的先聲。乾隆三十八年《四庫全書》開館後,周永年“以夙望被徵”,授翰林院庶吉士,入館擔任纂修,負責《永樂大典》的輯校工作。在館期間,他很想借此機會“行其平日之見,盡表遺籍,設法勸誘,使人刊布流通,且為學者無窮之利”。真批:任真很像永年! 但館臣迫於功令時限,只從《永樂大典》中選擇一些卷數較少或內容比較集中的書籍加以輯校,惟獨周永年一絲不苟,數年之間,“無間風雨寒暑,目盡九千巨冊,計卷一萬八千有餘,丹鉛標識,摘抉編摩”,先後輯出宋劉敞《公是集》、劉攽《公非集》(即《彭城集》)等十餘家著述文集,“皆前人所未見者,咸著於錄”,時人無不稱其“有功斯文”③。後於乾隆五十六年卒,年六十二。真按:周永年與永樂大典

  (八)戴震

  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他學問淵博,識斷精審,思想深刻邃密,是清中期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四庫全書》開館伊始,即以舉人身份被特召入館,擔任《永樂大典》的輯校工作。在館數年間,戴震“晨夕披檢,靡間寒暑

 

①乾隆《御製詩五集‧題文津閣》詩注,卷四○。

②章學誠《章氏遺書‧籍書園書目序》,卷八。

③章學誠《章氏遺書‧周書昌別傳》,卷一八。

108

①,所校如《儀禮集釋》、《儀禮識誤》、《大戴禮記》、《水經注》諸書,“皆詳慎不苟”。又以《方言》一書“與《爾雅》相為左右,學者以其古奧難讀,郭景純之注語焉不詳,少有研摩者,故正譌、補脫、刪衍,復還舊觀”。特別是他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早已亡佚不傳的“算經五書”(《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王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分別“盡心排纂成編,並考訂譌異,附案語”②,使“古書之晦者以顯,而《周官》九數之學益明”③。由於校書成績顯著,戴震被賜以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但他也因此積勞成疾,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去世,年五十五。真批:戴震年五十五,愚今年三十五矣,當餘廿十年可活,且較裕如已,若顏回,所得歲者,已有論述,愚早是鬼矣!而鬼或不成,或者地獄生受爾 慚愧爾!尚何復以人為生乎 苟且爾!

  (九)邵晉涵

  邵晉涵,字與桐,一字二雲,號南江,浙江餘姚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廷試二甲,歸部銓選。他“於學無所不窺,而尤能推求本原,實事求是”。《四庫全書》開館後,與戴震、周永年等人“首膺其選,徒步入翰林”④,真按:俟考!初翻檢卷施閣文甲集卷9191(中華點校本)並無此句也!○在192頁,與此同.徒步二字難解,豈一般徒步之義乎?然徒步入翰林又有何好紀說的?○徒步應非詞,由徒.步入翰林才是.但又難解. 擔任《永樂大典》的輯校工作。在同時被薦的五人當中,邵晉涵與戴震各以史學、經學冠絕一時,“天下士大夫言經學必推戴,言史學必推邵”⑤。在館期間,邵晉涵被“總裁倚為左右手”⑥,凡“問以某事,答曰在某冊第幾頁中,百不失一”⑦。尤致力於史學諸書的編纂校訂,史部提要也多出其手。特別是他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薛居正《舊五代史》,使亡佚百年之久的古書復行於世

 

 

 ①錢大昕《潛研堂文集。戴先生震傳》,卷三九。

 ②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附載《戴震文集》後。

 ③洪榜《初堂遺稿‧戴先生行狀》。

 ④ 洪亮吉《卷施閣文甲集‧邵學士家傳》,卷九。

 ⑤ 陳壽祺《左海文集‧南江詩文鈔序》,卷七。

 ⑥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邵君墓誌銘》,卷四三。

 ⑦《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五。

109

,得到學者的一致稱讚,被公認為《大典》輯本中最好的一種。後充日講起居注官,授文淵閣直閣事,嘉慶元年(1796年)卒,年五十四。

  (十)翁方綱

  翁方綱,字正三,號覃溪,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授編修。生平精研經術,“宏覽多聞,於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皆能抉摘精審”①。《四庫全書》開館後,翁方綱被薦為纂修,負責校辦各省進呈書籍。在館期間,他經常與纂修各官就編纂當中出現的問題,相互商量討論,考辨訂誤。數年之間,經手辦理經史子集各類書籍凡一千餘種,均隨校隨記,寫下了包括一千多種書籍在內的校書筆記,其中提要稿凡九百餘篇,為總纂紀昀等人進一步斟酌綜核,修改勘定提供了可供依據的底稿。後遷詹事府少詹事,擢內閣學士,督學山東,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年八十六。

  (十一)程晉芳

  程晉芳,字魚門,號蕺園,江蘇江都人。他出身豪富,卻“獨愔愔好儒,罄其貲,購書五萬卷,招致方聞綴學之士,與共探討”②。治學“綜覽百家,出入貫串於漢、宋諸儒之說”③,凡“經史子集、天星地志、蟲魚考據俱宣究,而尤長於詩古文”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他借皇帝南巡之機,獻賦行在,得到乾隆稱賞,拔置第一,,真按:衍一逗號! 賜中書舍人。三十六年中進士,授吏部主事。《四庫全書》開館後,被薦為總目協勘官,協助紀昀等人勘定《四庫全書總目》,並參與全書的纂修及分校工作

 

①《國朝先正事略》卷四二。

②《清史列傳》卷七二。

③翁方綱《復初齋文集‧蕺園程先生墓誌銘》,卷一四。

④袁枚《翰林院編修程君魚門墓誌銘》,載程晉芳《勉行堂詩集》卷首。真批:焉有墓誌銘置于卷首者,俟考!

110

。當時不少纂修、分校官員因“校覈訛錯,皆罹薄譴”,而程晉芳經手輯校各書,均“毫髮無疵”①,受到館內纂修各官的好評。後由特旨改授翰林院編修,任奉政大夫,文淵閣校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卒,年六十七。

  (十二)任大椿

  任大椿,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士,授禮部主事。他少工文詞,後從戴震問學,始留意經籍,於“典冊、制度、名物、文字、音韻之屬,研精覃思,馳騁上下”②,尤深三禮,多所考訂論著。《四庫全書》開館後,以學問優長被薦入館,擔任總目協勘官,參與《四庫全書》的纂修及《總目》的考訂工作。他“條分義舉,鉤剔醇駁”③,於“禮經裒輯為多,提要多出其手”④。時人稱其“考訂論說多精當,於纂修之事尤為有功”⑤。後遷禮部郎中,授陝西道監察御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年六十二。

  其他如朱筠擅長經學、小學,奏請輯校《永樂大典》,直接導致了《四庫全書》的開館,後入館任纂修,校辦各省送到書籍,多所考訂辨析;姚鼐精於經學,擅長古文,入館擔任纂修,僅一年多時間,撰各書提要近百種。至於彭元瑞精通金石書畫,朱珪、莊存與、金榜擅長經學,李潢、陳際新、郭長發精於算學,陳昌齊長於經學、史地、天算,洪梧擅長經學、小學,王念孫深於小學、校勘學,劉墉兼通經史百家,謝墉、趙懷玉精於校勘,曹秀先、王太岳擅長古文,余集、曾燠擅長駢文

 

 ①《復初齋文集‧蕺園程先生墓誌銘》,卷一四。

 ②③《碑傳集》卷五六,施朝《任幼植墓表》。真按:此字竟無簡化!

 ④ 阮元《揅經室續集‧集傳錄存》,卷二。

 ⑤姚鼐《惜抱軒文集‧興化任君墓誌銘》,卷一三。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點擊此處即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