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193



黃氏日鈔〔九十五卷。宋黃震著〕  八十本


 文章軌範〔七卷.宋謝枋得編〕  一本


 班馬字類〔五卷.宋婁機著〕  一本


 樂府詩集〔一百卷.宋郭茂倩著〕  二十本


 四言史徵〔十二卷。清葛震撰.曹荃註釋〕  十二本


 藝文類聚〔一百卷.唐歐陽詢著〕  六十本


 禮記中說〔三十六卷.明馬時敏著〕 十二本


 範衍〔十卷.明錢一本著〕  四本


 蘇學士集〔十六卷.宋蘇舜欽著.原本作蘇子美集〕 二本


 山谷老人刀筆〔二十卷.宋黃庭堅著〕  八本


 四書初學易知解〔十卷.清邵嗣堯著〕  九本


 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清陸隴其撰,陸公穋編次.原本作困勉錄〕  十本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宋洪邁著〕  十本


才調集〔十卷.蜀韋縠著〕  二十本


讀史漫錄〔十四卷.明于慎行著〕  六本


陶淵明集〔十卷.晉陶潛著.案四庫卽據此本著錄.五孝傳以其贋而刪之.四八目則列於類書存目。故實存八卷云.詳見提要〕    六本


柳河東文集〔十六卷。宋柳開著〕  十二本


歷代小史〔一百五卷.明李栻輯〕  二十本


事類賦〔三十卷.宋吳淑著〕  四本


事文類聚〔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


 別集三十二卷.宋祝穆編.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元富大用編.遺集十五卷。元祝淵輯〕  六十本


前漢紀〔三十卷.漢荀悅著〕後漢紀〔三十卷。晉袁宏著〕  八本


渭南文集〔五十卷.宋陸游著逸稿二卷.明毛晉輯補〕八本


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續集四十卷.不著編者姓名.案四庫據江督進本著錄.雖不明係何刊本.其為通行明刊本.殆無可疑.今姑據以三十卷.至於宋刊本今尚有流傳.見北圖書館藏書目.凡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別集三十卷.提要於宋本無所論列,真按:載自國學數典之原著作京,此同前蓋避政諱而刓改者也! 則內府此本.要亦尋常之本耳〕  二十本


庾開府集〔北周庾信著〕  六本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原本作通鑑音註〕  四十本


士林羣書  二本


天文大成管窺輯要〔八十卷國朝黃鼎著〕三十六本


諸葛丞相集〔四卷.清朱璘編〕六本


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漢劉安著〕五本


班馬異同〔三十五卷.宋倪思著〕  四本


笠澤叢書〔四卷.補遺一卷.唐陸龜蒙著.案此乃元季裔孫德元重鐫本.詳提要〕一本


月令廣義〔二十五卷.明馮應京撰戴任續成〕  六本


唐人選唐詩〔八種,二十三卷。明毛晉編刊〕  八本


春秋衡庫〔三十卷.明馮夢龍著〕  八本


春秋事義全考〔十六卷.明姜寶著〕  六本


五雜俎〔十六卷。明謝肇淛著〕  六本


牌統孚玉〔四卷.題栖筠子撰.案此殆明崇禎間胡正言刊本.見北圖書館藏書目〕 真按:此漏刓改為平也!參見前校.  二本


升庵文集〔明楊慎著〕  六本


唐百家詩選〔二十卷.舊題宋王安石編.案此係宋乾道中倪仲傳刊本.詳提要〕  四本


唐王右丞詩文合集〔唐王維著〕  六本


古詩紀〔一百五十六卷.明馮惟訥編原本作詩紀〕四十本


尚友錄〔二十二卷.明廖用賢輯〕 十本


宋詩鈔〔一百六卷.清吳之振編〕  十八本


萬首唐人絕句〔詩〕〔九十一卷.宋洪邁編〕  四十本


唐詩叩彈集〔十二卷.續集三卷.清杜詔.杜庭珠編〕四本


讀朱隨筆〔四卷.清陸隴其著〕  一本


秘笈新書〔十三卷.別集三卷.明吳道南編〕  五本


元四家集〔四種.二十七卷.明毛晉編刊.分虞伯生詩八卷.補遺一卷.元虞集著.楊仲弘詩八卷.元楊載著.范德機詩七卷.范椁.揭曼碩詩三卷.元揭傒斯著.原本作四元人詩〕五本真按:疑為范梈之訛!


陸宣公翰苑集〔二十二卷唐陸贄撰〕  六本


操縵錄〔十卷.國朝胡仕安著〕  四本


啟雋類函〔一百九卷.明俞安期編〕  二十四本


唐詩類苑〔二百卷.明張之象編〕  四十八本


書記洞詮〔一百十六卷梅鼎祚編〕  十二本


聲畫集〔八卷.宋孫紹遠編〕  二本


正楊集〔四卷.明陳耀文著〕  二本


閨範〔四卷。明呂坤著〕  六本


逸周書〔十卷.一名汲冢周書〕  二十本


194



高堂雲集  二本


金臺集〔二卷.元迺賢撰.明危素編.案四庫總目改迺賢為納新〕  四本


梅苑〔十卷,宋黃大輿編〕  六本


古事苑〔十二卷.清鄧志謨著〕  六本


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二十卷舊題明焦竑,翁正春,朱之蕃同選〕  八本


清異錄〔二卷.宋陶穀輯〕  二本


松圓浪淘集〔十八卷.明程嘉燧著.原本作浪淘集.此係禁燬書〕五本


梁昭明文選越裁〔十一卷.清洪若臯編〕  十二本


南海集〔二卷.清王士禎著〕  二本


考古圖〔十卷,宋呂大臨著.續考古圖五卷.釋文一卷.


 不著撰人姓氏〕  四本


六朝聲偶刪補〔七卷.明邵一儒編〕五本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枕函小史〔不分卷.明閔于忱編〕  四本


會稽三賦〔三卷.宋王十朋撰.周世則注.史鑄增注〕四本


王文肅公文草〔十四卷.明王錫爵著.案清乾隆間王氏重刊本附有年譜一卷.見南京國學書目.又文肅集五十二卷.附錄二卷〔五十五卷.見北圖書館藏書目〕.四庫存目著錄.亦見違礙書目〕 真按:下自國學數典之原書作京,此乃政諱刓改也!  七本


揭曼碩詩〔三卷.元揭傒斯著〕  三本


妙絕古今〔四卷,宋湯漢編.原本作絕妙古今〕  二本


荊川文集〔十二卷.明唐順之撰.安如石編〕  十二本


呂明德堂文集〔二十六卷.明呂維祺撰。清吳偉業編〕


    十二本


史疑〔八卷.明宋存標著〕  四本


 


  武英殿第二次書目計共五百種


六十種曲〔一百二十卷.明毛晉編.汲古閣刊本.子集雙珠記.尋親記.東郭記.金雀記.焚香記.丑集荊釵記.霞箋記.精忠記.浣紗記.琵琶記.寅集南西廂.幽閨記.明珠記.玉簪記.紅拂記.卯集還魂記.紫釵記.邯鄲夢.南柯夢.北西廂.辰集春燕記.琴心記.玉鏡記.懷香記.綵毫記.巳集運甓記.鸞鏡記.玉合記.金蓮記.四喜記。午集三元記.投棱記.鳴鳳記.飛丸記.


 紅棃記.未集八義記.西樓記.牡丹亭.繡襦記.青衫記.申集錦箋記.焦帕記.紫簫記.水滸記.玉玦記.酉集灌園記.種玉記.雙烈記.獅吼記.義俠記。戌集千金記.殺狗記.玉環記.龍膏記.贈書記.亥集花記. 真按:原文漫漶(原著亦同)以意訂也.白兔記.香囊記.四賢記.節俠記〕  六十本


評註八代文宗〔八卷舊題明袁黃編〕  四本


唐詩歸〔三十六卷.明鍾惺.譚元春同編〕  九本


諸子類函  十四本


春秋權衡〔十七卷.宋劉敞著〕  六本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續集八卷.別集十三卷.外集十七卷.宋朱熹(前.後集)編.李幼武(續集以下)編〕  四本


玉海纂〔二十二卷.明劉鴻訓編〕八本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六本


東坡志林〔五卷,宋蘇軾著〕五本


博物典彙〔二十卷.明黃道周編.此係禁書.見禁書總錄〕  五本


類雋〔三十卷.明鄭若庸著〕  三十本


焦氏類林〔八卷.明焦竑記.李登編〕  四本


諸子彙函〔二十六卷.舊題明歸有光編〕  十二本


九家集註杜詩〔三十六卷.唐杜甫撰.宋郭知達編.原本作杜詩〕    十八本


格古要論〔三卷.明曹昭著〕  六本


桯史〔十五卷.宋岳珂著〕  四本


八家古文精選〔呂留良編.案此係全燬書.見禁書總錄〕 八本


文山全集〔二十五卷.附紀年錄一卷.附錄三卷.宋文天祥著.案文山集舊本不少.其以全集名者.有明嘉靖間刊本。見南京國學書目.內府此本原未必同.姑照補卷目〕  二十本


唐宋十二大家文歸〔十六卷.明鍾惺編.原本作十二大家文歸〕  八本


海錄碎事〔二十二卷.宋葉廷珪輯〕八本


古文品外錄〔十二卷.明陳繼儒編〕  十二本


周易輯聞〔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中卷.宋趙汝楳著〕六本


子夏易傳〔十一卷舊題卜子夏著.原本作易傳〕  十本


文選錦字〔二十一卷.明凌迪知編〕  七本


傷寒論條辨〔八卷.附本草鈔一卷.或問一卷.痙書一卷.明方有執撰.清林起龍評點.附尚論篇八卷.清喻昌撰〕  八本


195



東坡詩鈔〔宋蘇軾著〕八本


三命通會〔十二卷.明萬民英著.案原不著撰人名氏.


 但題育吾山人.四庫提要考為萬氏所撰.今從之〕十四本


春秋左傳〔周左丘明傳〕  六十本


詩歸〔五十一卷.分古詩十五卷.唐詩三十六卷.明鍾惺.譚元春同編.原本作古唐詩歸〕  六本


杜詩分類〔五卷.明傅振商著〕  五本


詩觀〔十四卷.別集二卷.清郭漢儀編〕  六本


輕典釋文〔三十卷.唐陸德明著〕  二十四本


全唐詩話〔十卷.舊題宋尤袤著〕  三本


演劇五十種曲  八本


文選纂〔註〕〔十二卷.明張鳳翼著〕十二本


欒城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應詔集十二卷,宋蘇轍著〕  □本


史緯〔三百三十卷。清陳允錫著〕  □本


農桑通訣〔六卷.元王禎著〕  十本


宣和畫譜〔二十卷.不著編者姓名〕  十本


韓文杜律〔二卷,明郭正域編.原本作杜律韓文〕  四本


證治要訣〔十二卷〕類方〔四卷.明戴元禮著,案此殆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衡以下注冊數.恐尚不止一書〕


  二十一本


簡明醫彀〔八卷.明孫志宏著〕  八本


野客叢書〔三十卷。宋王楙著〕  七本


杜詩闡〔三十三卷.清盧元昌著〕  十本


文山先生全集〔宋文天祥著〕 □本


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宋鄭伯謙著〕  四本


明詩歸〔十卷.補遺一卷.舊題明鍾惺.譚元春同編〕 十本


尚書說〔七卷宋黃度著〕    二本


朱文公易說〔二十三卷.宋朱鑑編〕  八本


禹貢論〔五卷.後論一卷.禹貢山川地理圖二卷.宋程大昌著〕  四本


詩經疑問〔十二卷.明姚舜牧著〕  四本


禮經會元〔四卷.宋葉時著〕  四本


五經機語  十二本


帝鑑圖說〔不分卷.明張居正.呂調陽同撰〕  十本


春秋左傳事類〔年表一卷.清顧宗瑋著〕  三本


事物紀原〔十卷。宋高承著〕十本


都城紀勝〔一卷.宋耐得翁著〕一本


春秋經傳〔二十卷.無著者姓名案此書見天祿琳瑯書目〕一本


九經〔白文九種.五十卷.不著編輯名氏〕  十八本


舊京詞林志〔六卷明周應賓著〕  二本


揚州府志〔四十卷.清張萬壽著〕十二本


春秋繁露〔十七卷.漢董仲舒著〕  二本


蘇米志林〔三卷明毛晉著〕  二本


石湖詩集〔三十四卷.范大成著〕 真按:范成大-應係此人之訛!    二本


白玉蟾集〔六卷.續集二卷.宋葛長庚著.四庫不著錄.


 亦未存目〕  八本


漢魏詩乘〔二十卷.明梅鼎祚編〕  二本


風俗通義〔十卷.漢應劭著〕  一本


九華山志〔八卷.明顧元鏡編〕  四本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十卷.元人佚名編〕  十本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等撰.案此係明萬曆間常熟陳禹謨刊本.詳提要〕  十二本


文選章句〔二十八卷.明陳與郊編〕  十二本


鍼灸大全〔十卷.楊繼洲編〕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五本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晉杜預著.案此經傳古注單行本.四庫未收.天祿琳瑯書目有數部〕  十本


文選瀹註〔三十卷.明閩齊華編〕  十二本


古詩鏡〔三十六卷.明陸時雍編〕  六本


史臠〔二十五卷.明余文龍騙〕  二十四本


廣輿記〔明陸伯陽著.案此係全燬書.見禁書總錄〕五本


五燈會元〔二十卷宋釋普濟著〕  十四本


韻補〔五卷..宋吳棫著〕  二本


南滁會景〔編〕〔十二卷.明趙廷瑞編.林烴增圖〕六本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武備志略〔五卷.清傅禹著〕  十本


萬世太平書〔十卷.清勞大輿著〕五本


篆文詩經〔四卷.案清康熙間李光地奉敕編纂篆文六經四書十種.此經及下二經均其零種.考各家著錄.均云不分卷.惟陶蘭泉清代殿版書目則作十四卷.今案云不分卷者固譌.云十四卷者.亦未確.其二禮論孟明標卷數.易書詩等篇第.起訖可尋.亦猶分卷。今姑準此補列卷數〕  四本


篆文易經〔十二卷〕三本


篆文書經〔四卷〕三本


普陀山志〔十五卷.清朱謹.陳璿同撰〕  四本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223



 


長江集十卷長江主簿范陽賈島著


李元賓文集五卷太子校書郎趙州李觀著(抄本)


歐陽行周文集十卷國子監四門助教晉江歐陽詹著


元微之集六十卷中書門下平章事河南元稹著(刊水)


鮑溶詩集六卷外集一卷進士鮑溶著


追昔游詩二卷節度使中書門下平章事亳州李紳著


沈下賢文集十二卷元和進士吳興沈亞之著


會昌一品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太尉衛國公趙郡李德裕著


樊川文集二十卷中書舍人萬年杜牧著(刊本)


溫飛卿集八卷國子監助教并州溫庭筠著


許丁卯詩集三卷郢州刺史許渾著


曹祠部詩集二卷祠部郎桂州曹鄴著


曹唐詩集一卷太湖進士曹唐著


李羣玉詩集八卷澧州李羣玉著


甫里先生集二十卷左拾遺陸龜蒙著


笠澤叢書六卷前人著


松陵集十卷前人著(刊本)


文藪十卷太常博士襄陽皮日休著


元英詩集九卷歙縣方干著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雲臺編三卷都官郎中袁州鄭谷著(刊本)


吳子華詩集三卷戶部侍郎山陰吳融著(刊本)


韓內翰別集一卷學士承旨萬年韓偓著


黃御史集莆田黃滔著(宋淳熙間刻本.分賦詩文為上帙啟碑銘為下帙.共一百六十五頁)


譚藏用詩集一卷集外詩一卷舊題譚用之著(抄本)


龍筋鳳髓判注四卷司門員外郎張鷟撰明劉允鵬注(刊本)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唐靈一詩集一卷越中雲門寺僧靈一著(刊本)


  宋計八十九部


寇忠敏公集萊國公華州寇準著


武夷新集二十卷贈禮部尚書浦城楊億著


春卿遺稿一冊禮部尚書宜興蔣堂著


韓魏公集二十二卷尚書令魏忠獻王安陽韓琦著


乖崖文集十二卷禮部尚書濮州張詠著


歐陽文忠公七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廬陵歐陽修著


蔡忠惠集三十八卷端明殿學士仙遊蔡襄著(刊本)


濂溪集六卷周敦頤著(刊本)


擊壤集二十卷邵雍著


王臨川文集一百卷同平章事臨川王安石著


東坡外集八十六卷翰林學士蘇軾著(刊本)


蘇文奇賞五十卷明長洲陳仁錫選


蘇詩補註五十卷清海甯查慎行註


曲阜集三卷附錄一卷龍圖學士南豐曾肇著


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附長短句三卷進士高郵秦觀著


黃山谷集四十四卷太平知州分寧黃庭堅著


張右史文集六十卷起居舍人譙郡張耒著(抄本)


樂圃餘稿十卷蘇州教授吳郡朱長文著


南陽集三十卷附錄一卷資政殿大學士南陽韓維著


鄭西塘集九卷附錄一卷泉州教授福清鄭俠著


盡言集十三卷樞密都承旨大名劉安世著(刊本)


嵩山文集二十卷徽默閣待制嵩山晁說之者(抄本)


楊文靖集四十二卷工部侍郎將樂楊時著(刊本)


尹和靖集一冊禮部侍郎洛陽尹焞著


後山詩正集六卷逸詩五卷詩餘一卷秘書省正字彭城陳師道著〔案此本係清雍正乙巳嘉善陳唐刊本,詳四庫存目〕


龜溪集十二卷知樞密院事武源沈與求著


羅豫章集十卷主簿沙縣羅從彥著(刊本.亦名遵堯錄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斜川集十卷舊本題通判眉山蘇過著(刊本)〔案此係贋本。詳四庫存目〕


雙溪集十五卷夔州府參議眉山蘇籀著(抄本)


李忠定奏議十五卷文集二十九卷卷首四卷太師邵武李綱著


宗忠簡公文集八卷門下侍郎京城留守義烏宗澤著


岳武穆王集五卷少保相州岳飛著


孫尚書大全集七十卷晉陵孫覿著(抄本)


嵩山居士集五十四卷鉅野晁公遡著(抄本)


倚松老人詩集二卷撫州饒節著(抄本)


浮溪文粹十五卷端明殿學士德興汪藻著(明胡堯臣刊本)


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御史當塗李之儀著


延平文集三卷附錄二卷劍浦李侗著


橫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心傳錄三卷日新一卷孟子發題一卷附錄一卷贈太師錢塘張九成著(刊本)


224



 


會稽三賦四卷龍圖閣學士樂清王十朋著(刊本)


洺水集二十六卷端明殿學士休甯程珌著(刊本)〔案四庫據江西進三十卷本箸錄〕


周益國公全集二十五種二百卷觀文殿學士管城周必大著(抄本)


高峯文集七卷徽猷閣直學士順昌廖剛著(抄本)〔案四庫據馬裕進十二卷本箸錄〕


歐陽修撰集九卷贈秘閣修撰崇仁歐陽徹著(刊本)


松桓文集十一卷舊題通議大大洪城幸元龍著(刊本)


緣督集十二卷朝散大夫樂安曾丰著(刊本)


朱子大同集十三卷陳利用編 明林希元增輯


象山疊集三十六卷奉議郎金谿陸九淵著


陸渭南全集六種一百五十七卷寶章閣待制山陰陸游著(刊本)


陳止齋文集五十一卷附錄一卷寶謨閣待制溫州陳傅良著


紹陶集樞密院編修興國王質著〔案四庫就永樂大典輯為雪山集十六卷.詳總目〕


知稼翁集十二卷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莆田黃公度著


黃勉齋文集四十卷知安慶府閩縣黃幹著


陳克齋集三卷徵士上饒陳文蔚著


楊慈湖集寶謨閣學士大中大夫慈谿楊簡著〔案四庫箸錄慈湖遺書十八卷續集二卷.乃汪如藻進本〕


艾軒集九卷附錄一卷工部侍郎莆田林光朝著(抄本)


雙溪集二十七卷著作郎新安王炎著(刊本)


葉水心文集二十九卷寶文閣學士永嘉葉適著(刊本)


汪文定集十三卷行述附錄一卷端明殿學士玉山汪應辰著(刊本)


四明文獻集五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慶元王應麟著(抄本)


蛟峯文集七卷集賢殿修撰淳安方逢辰著 山房先生遺文一卷.方逢振著。外集四卷.明方中輯(刊本)


清雋集一卷福州鄭震著.附一百二十圖詩一冊.鄭思肖著


 (抄本)


頤庵居士集二卷四明劉應時著


白石詩詞集二卷鄱陽姜夔著


樂靜集三十卷起居舍人鉅野李昭玘著(抄本)


彥思遺編四卷宜興唐棣著附桐友遺編一卷唐□著


王魯齋集十二卷金華王柏著〔案四庫據山東進二十卷本箸錄.此殆清順治間刊本.見南京國學書目〕


網山集八卷福清布衣林亦之著〔原注浙作網川.案作網川月漁集.詳浙江書錄〕


裘司直集三卷附錄一卷大理寺丞新建裘萬頃著(刊本)


鄭忠肅奏議遺集二卷武康軍節度使贈太尉鄭興裔著(刊本)〔原注附年譜.今檢四庫原本無之.未詳何故〕


方壺集四卷休甯布衣汪莘著〔案四庫據汪如藻進方壺存稿八卷本箸錄.此殆清雍正九年刊本.見南京國學書目〕


友林乙稿不分卷知邵陽四明史彌寧著(抄本)


吾汶稿十卷太學生安成王炎午著


雪坡文集五十卷太子舍人瑞州姚勉著(抄本)


翠微南征錄十一卷殿前司直貴池華岳著(抄本)


竹溪集三十卷翰休待制三山林希逸著(刊本)〔案四庫即據此本箸錄.而作鬳齋續集〕


石堂遺集二十二卷寧德陳普著(刊本)


翦綃集二卷荷澤李龏著(刊本)


瓜廬詩一卷永嘉薛師石著(抄本)


汪水雲詩鈔一卷錢塘汪元量著


倪石陵書一卷浦陽倪樸著(抄本)


文丞相全集十六卷少保信國公吉水文天祥著(刊本)


鄭所南集十一卷連江鄭思肖著(刊本)


寧極齋稿一冊吳郡陳深著(抄本)


謝叠山集二卷知信州弋陽謝坊得著(正誼堂全書本)


羅滄洲集五卷武岡尉永豐羅公升著(抄本)


存悔齋詩集一卷宜春縣丞吳縣龔璛著(抄本)


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寶文閣待制歷城辛棄疾著


潄玉詞二卷濟南李清照著


  金計二部


二妙集八卷進士河東段克己.宜陽簿段成己著(抄本)


遺山集四十卷附錄一卷翰林知制誥秀容元好問著(刊本)


 元計三十七部


剡源文抄四卷信州教授奉化戴表元撰 明餘姚黃宗羲編


 (刊本)


月屋漫稿一卷天台黃庚著(抄本)


郝文忠集三十九卷翰林學士冀國公陵川郝經著(刊本)


吳文正集四十九卷卷首一卷道學基統一卷外集三卷翰林學士崇仁吳澄著


225



 


黃學士文集初稿三卷續稿四十卷翰林侍講學士金華黃溍著(刊本)


黃文獻集二十三卷翰林侍講學士金華黃溍撰 門人宋濂傅藻編


松雪齋集十卷外集一卷翰林學士承旨湖州趙孟頫著


貢文靖公詩集六卷集賢直學士當湖貢奎著(抄本)


閒居叢稿二十六卷儒學提舉興元蒲道源著(刊本)


曹文貞詩集十卷後錄一卷陝西行臺御史中丞碭山曹伯啟著(抄本)


胡雲峯集十卷蘭溪州學正婺源胡炳文著(刊本)


道園集不分卷八冊奎章閣侍讀學士臨川虞集著(刊本)


揭曼碩詩集四卷集賢學士豫章揭傒斯著


雁門集六卷南臺御史代郡薩都剌著


來鶴草堂稿一冊崐山呂誠著(抄本)


續軒渠集十卷興化訓導莆田洪希文著.附錄一卷.洪巖虎著(抄本)


師山文集八卷附錄一卷翰林待制徽州鄭玉著(刊本)


雲陽集四卷江浙儒學副提舉茶陵李祁撰 清廣州釋大汕刪訂


秋聲集十卷儒學提舉昭武黃鎮成著(刊本)〔案四庫據馬裕進四卷本箸錄.非完帙.詳提要〕


傅與礪詩文集二十卷廣州文學教授新喻傅若金著


周石初集十一卷安成處士周霆震著(抄本)


僑吳集十二卷浙江儒學提舉遂昌鄭元祐著(抄本)


祁門汪氏三先生集十八卷附一卷清汪宗豫輯(刊本)


 子目列下:環谷集八卷.元汪克寬著 檗庵集二卷.明汪禔著 石西集八卷.明汪子祜著 附崇禮堂詩一卷.明汪伯薦著


九靈山房集三十卷儒學提舉浦江戴良著


麗則遺音四卷儒學提舉會稽楊維楨著


復古詩集六卷前人著


清閟閣集十二卷無錫倪瓚著(刊本)


清閟閣遺稿十五卷前人著(刊本)


貢南湖詩集二卷福建理刑宣城貢性之襬 五世孫真按:貢欽


江月松風集十二卷儒學副提舉錢塘錢惟善著(抄本)


雪樓文集三十一卷翰林學士承旨建昌程鉅夫著(刊本)


翠寒集一冊廣平宋著(抄本)真按:原訛作旡,徑改!


元音遺響十一卷不箸編者名氏〔案卷一之八胡布詩.卷九之十張達劉紹詩.詳四庫提要〕


靜思詩集二卷吉水郭鈺著(抄本)


張小山小令二卷民務官慶元張可久著(抄本)


牧潛集七卷釋圓至撰 釋明河訂(汲古閣刊本)


蒲室集十五卷釋大訢著(抄本)


  明計二百六十六部


禎陵小集二卷參將上谷劉三吾著(刊本)


危太樸雲林集二卷臨川危素著


王常宗集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嘉定王彝著(抄本)


清江詩集十卷文集三十一卷國子監助教嘉興貝瓊著


 (刊本)


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戶部侍郎長洲高啟著


光庵集二卷(文一卷.吳中古蹟詩一卷)蘇州處士王賓著


聘君集十卷泰和陳謨著(刊本)〔案四庫即據此本存目,而題海桑集〕


方正學集十三卷翰休院侍講甯海方孝孺撰 晉江張汝瑚選


忠貞錄三卷附錄一卷戶部侍郎瑞安卓敬(卷一遺文)著


 吉州李維樾.林增志同編


巽隱集四卷江西按察司副使嘉興程本立著(刊本)


唐愚士集不分卷翰休院侍讀會稽唐之淳著(抄本)〔案四庫即據此本箸錄.而作唐愚士詩二卷.附會稽懷古詩一卷.


 末又附長洲戴冠和詩三十首.館臣殆有所釐訂.並詳提要〕


野古集二冊崐山龔詡著(刊本)〔案四庫箸錄乃內府藏明崇禎乙亥刊三卷本)


逃虛子詩集十一卷少師長洲姚廣孝著


夏忠靖公集十卷戶部尚書少保湘陰夏原吉著〔案四庫著錄六卷.附錄一卷.乃浙江進本〕


東里文集續編五十九卷華蓋殿大學士泰和楊士奇箸


 〔案江蘇所進四庫箸錄者乃東里全集九十七卷.別集四卷


 見於總目.此當脫一正集之目〕


薛敬軒集十卷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豫機務河津薛瑄著清張伯行訂(正誼堂全書刊本)


商文毅公集十卷(一名素菴集)大學士淳安商輅著淳安知縣漢陽劉體元編(刊本)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54



奎章何減香羅蹟。苔漬生綃裁數尺,寒食東風暮煙積。流雲一桁檻外橫,香霧空濛傳不得。


54


   題瘞鶴銘舊拓本四首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翁方綱的書學


天台筆訣妙通靈,真見浮相鶴經。真按:異體. 摹作少霞西麓牓,元雲絳雪共千齡。銘首鶴字鶴壽字今始見之。


淋漓真宰意誰知,想見江船藉葉時。側島海門風水氣,羣仙彷彿駐雲旗。江陰二字正在石仄處。


米公不說王陶顧,別有軒軒萬古懷。一友一僧凝竚久,白雲海湧淨名齋。米老題云: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觀山樵書。真按:初以為連讀,豈謂王粲與張芝?今知當讀作「米老題云: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觀山樵書。」蓋米芾友二人,共三人也.2010/1/23


虛舟拓本自松圓,真按:王澍 多少來遊客未傳。我借墨緣題化度,真按:翁方綱與化度寺碑 更知片石是天然。曩聞王虛舟從蔣松圓得此十六字,真按:愛如生古籍庫無" 松圓". 真按:王澍的文獻採訪學 今始見之。米仿銘書,真按:葢 而不逮遠矣。真按:米芾與瘞鶴銘 真按:米芾臨帖 益知序下三行出宋人補刻之說無稽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予昔常題此段於所藏化度蔣本後云。


54


   題漁洋手評邊仲子詩草四首真按:真按:王士禛與邊習 翁方綱與王士禛


今雨瑤華孰比倫,山齋睡足是天真。老翁七十拈毫禿,不愧尚書厀下人真按:原應係厀(膝)之異體或訛體.蓋邊仲子乃戶部尚書邊貢之次子也。且雪橋詩話如此.           ○愚常怪楊鍾羲何故得見其真也?難不成復初齋集別有行本?抑楊見稿本耶? 真按:愛如生古籍庫作「不愧尚書郲下人」又「不愧尙書厀下人」(雪橋詩話 卷六 是天眞老翁七十拈毫秃不愧尙書厀下人濟南司寇接司農神


濟南司寇接司農,神韻誰尋格調蹤。真按:王士禛詩的淵源-濟南司寇謂士禛也. 真按:翁方綱的神韻說 真按:翁方綱的格調說 只有沾衣疎雨句,依然華對青峯。真按:昔隹-           之異體.           原句「疎雨忽沾衣」漁洋改「林」字。


永興戈法略相齊真按:虞世南 真按:虞戈-此應即所謂「虞戈」也. 斑管湘東阮與稽。我記廬真面識,真按:異體. 天風石瀨響山溪。二十年前予於廬山東林重刻漁洋追懷東癡詩,真按:王士禛與徐夜 并和其韻,至今尚在僧壁也。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 此蹟內有東癡手評故云爾。


感舊如登白雪樓,石谿誰記對南洲。重來禪榻芭蕉雨,筠圃梧門寫素秋。筠圃所藏。予與梧門邀兩峯、季游同觀。真按:吳方南-據愛如生古籍庫,應即此人.見法式善〈贈吳生季游(方南)〉詩.又「梧門詩話 卷一 言而去 羅両峰聘為吴季㳺方明經畫槐隂圖翁覃 」又「復初齋外集 詩卷第二十一 增媿此等另編一帙 吳季游槐陰小照二首方南曹州拔貢 」又「淵雅堂全集 編年詩藁卷十 欲居身夷惠間 山左吳季游太學方南欲得予夫婦書迹甚 」「淵雅堂全集 惕甫未定藁卷二十三 餘年所志未就一日吳君季游以文待詔石湖圖見示則嚮者 」「淵雅堂全集 惕甫未定藁卷二十三 者諸山歴然在幾因指示季游楞伽所在而季游初不知旣知 」「淵雅堂全集 惕甫未定藁卷二十三 因指示季游楞伽所在而季游初不知旣知之遂欣然屬予書 」「淵雅堂全集 惕甫未定藁卷二十三 書此所以志予之愧且使季游覽是卷以得吾鄉山水之大凡 」「淵雅堂全集 惕甫未定藁卷二十三 時時以予爲戒亦所以勉季游也 書洪稚存寒檠永慕圖  」…. 真按:翁方綱與玉棟-據法式善詩所注應即玉棟. 真按:此事法式善集中與著作多見.詳各"季游""筠圃"札箋所註. 真按:翁方綱與法式善 真按:翁方綱與羅聘 真按:法式善與玉棟 真按:玉棟的收藏-法式善亦有〈贈筠圃(玉棟)明府〉且有注云「君藏書處」….疑此乃玉棟,非饒學曙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65_存素堂詩初集錄存\_000478.tif○又據愛如生古籍庫「陶廬雜録 卷二 亥秋余邀翁覃溪學士過筠圃草堂閱舊本書有東癡漁洋手」即此事也.


54


   題梧門詩龕真按:真按:法式善 翁方綱與法式善


聞君禪悅寫茆庵,真按:法式善 莫認詩家共一龕。真按:翁方綱的詩學宗旨 我為拈來彌勒偈,薛書參透褚河南。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與書學 近收日頗因薛少保真書悟褚法也。真按:翁方綱學習書法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與褚遂良 真按:薛稷與褚遂良 真按:翁方綱學書法的歷程


54


   合浦李生收得大名成氏舊藏醴泉銘屬題有王文蓀鵬沖印。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九成宮醴泉銘


宋紙未糢糊,珍如付善奴。寒開月匠,真按:亡从亾 瀣液出星觚。豈謂燕南篋,翻隨粵海珠。摩挲憐小印,河北老金吾。


54


   小樓選得平樂知府,真按:王嵩高 真按:王式丹之後代-可能是子.蓋曾孫也.據愛如生古籍庫「復初齋詩集 卷十青棠書屋稿 底偏入鄰姒夜半談 爲王小樓進士題其曾祖樓村先生十 」○即王嵩高也.愛如生「竹初詩文鈔 詩鈔卷十 吴竹嶼泰來徐懸圃步雲王小樓嵩髙鮑禮鳬之鍾更有長髯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全三冊).pdf267 / 2913225. 而孔雩谷得平樂縣,真按:孔繼檊之仕履 廓亭得平樂府之恭城縣,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再考-古籍庫「復初齋詩集 卷四十二石墨書樓集三小石帆亭藁上 谷得平樂縣陳廓 亭得平樂府之恭城縣賦此爲餞 誰言茘 」蓋廓與亭間或因換行空格,而無法以廓亭找到了!用「廓 亭」找,可. 賦此為餞真按:翁方綱與孔繼檊


誰言荔浦隔天涯,同向蘇齋話月斜。驛使未傳詩句到,灕江先作畫圖誇。墨雲滌研成三友,廉吏清風共一家。圓得小樓居士夢,篋中真意在梅花。雩谷善墨梅而小樓篋攜其先殿撰樓邨先生十三本梅花書屋圖卷也。真按:孔繼檊的畫 真按:王式丹


54


   沈心齋閣學愛蓮圖為兼山侍讀題真按:真按:沈涵-應即此人 沈琨-沈琨兼山舍人似無侍讀之履歷.俟考!(翁前稱其舍人,古籍庫亦多然,唯無侍讀之稱.)中書舍人與侍讀皆在中樞,此前言沈心齋沈涵者亦歸安人,則疑應即仍歸安沈琨(沈榮昌之子)也.


竹谿先生圖愛蓮,真按:沈涵-竹溪為歸安之一地,借代歸安.此以地望稱.又有竹谿 印,蓋其亦自號竹谿也. 卅載望重蓬瀛仙。真按:沈涵之仕履 圖成諸公發高唱,又在圖後之十年。真按:沈涵傳記資料 真按:沈涵交友資料 時從詹事擢綸閣,仍宿舊衙槐竹邊。誰摹槐陰烈風雪,本自苕霅澄漪漣。亭亭紅雲寫玉鏡真按:不錯的句子!-寫荷塘景致甚是. 晚涼極浦吹田田。淡然空明寓心跡,非香非色非畫禪。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價值觀 此愛超諸嗜好外,道眼收盡池光圓。中通外直即忠孝,蘭階世世芬芳傳。貽厥孫謀永燕譽,君子之澤彌拳拳。昔偕公孫廬阜詠,記與濂溪同夙緣。詹事廳深緬信宿,一枝舊蔭猶堂筵。保安寺公舊寓,真按:異體.           賤子亦託棲半椽。真按:翁方綱的住處 真按:翁方綱與沈涵


請多指教(comments)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Friday, January 15, 2010

499



  贈楊彤三序真按: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無. 真按:『四十四歲時作〈贈楊彤 三序〉中提到:「予. 近注杜,已得千五百餘條,皆向時注家所未及」』(翁方綱杜詩學探微 )翁方綱交友資料-「四十四歲時作〈贈楊彤三序〉中提到:「予. 近注杜,已得千五百餘條,皆向時注家所未及」. 30. ,另翁方綱亦在《石州. 詩話.漁洋評杜摘記》後記云:「方綱自束髮誦詩, …」(翁方綱杜詩學探微 )「十月,楊彤三以泉州守計薦入都視先生,先生與之話舊,有詩三首,並作〈贈楊彤三序〉。 「予與彤三不相見者二十年矣,乾隆四十一年冬十月,彤三以泉州守計薦入都來視 …」(沈津.翁方綱年譜.四十一歲~五十歲- 犬儒之家- iloveltt - 和訊博客)——此應係從吾本出者. ○今考知即楊廷樺也!2010.1.15.


予與彤三不相見者二十年矣。乾隆四十一年冬十月,彤三以泉州守計薦入都來視予。明日,邀鶴亭真按:乃馮鶴亭,未詳誰也.前愚有案矣. 象星就予舍共話。真按:陸廷樞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予與鶴亭同居京師不相見亦一年,而鶴亭不見彤三者十三年,象星不見彤三則與予同也。相與握手感歎久之。鶴亭與彤三兄弟交最先,彤三母氏,吾姨也。尊甫贈公又與先大夫厚善。真按:國無.詞:【贈公】古代敬稱官員的父親。   盧文弨 《族子天保縣知縣孚尹小傳》:“繼娶 李孺人 有賢德,能安貧,贈公意有不可,常婉順以承,無少迕。”○按此應係予子顯貴封贈有關故也. 真按:翁方綱之父摯 真按:翁方綱之姨 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真按:翁大德 所居城北鑼鼓巷鄰順天府廨。與鶴亭俱讀書廨旁,君兄弟已負文譽。是時甲子、乙丑間,真按:乾隆101745.先生年13.嘉慶101805.先生年73. 予始與相識


500



。至戊辰後交始密,每暑月君兄弟或葛衫來訪予,留連日夕,與天衢真按:林鳳起 象星聯步城南塘葦間,真按:陸廷樞 倚樹坐石,意有所得,歸而寓諸詩文,抵掌論天下士,尚友古賢豪,以為人生富貴之樂無以易此也。天衢,予表兄,又與君兄弟俱呼為姊夫,真按:林鳳起之家世 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至今病廢不出戶七八年矣。真按:林鳳起之仕履 彤三因言此行旋真按:此字據續修四庫本暨下文定. 道出涿,當往訪之。馳驅宦途中,能懷舊若此,可以風世也矣。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午晴烹茗,真按:翁方綱喝茶 商邱陳伯恭庶常以其先迦陵檢討填詞圖卷來請予題識,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278 / 966)唯有王錫鬯、周敬侯、梁肅、陳崇本4.「陈崇本,字伯恭,河南商丘人,乾隆40年进士。嘉庆11年由太常寺少卿升光禄寺卿,同年改宗人府丞,嘉庆15年罢免,嘉庆12年湖北学政。乾隆495558年嘉庆元年四任会试同考官。乾隆60年福建乡试副主考,嘉庆9年山西乡试副主考。工书画,与翁方纲友善,山水工浅绛,宗法黄公望。 」(字画信札5:清乾隆40年进士陈伯恭精写书法《乐志论》24页、旧装旧裱(用纸疑是写经纸)(包真)尺寸:19.5*32.5厘米!(物品编号:2037940)應即陳崇本此人也. 真按:陳崇本-陳淮. 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真按:陳維崧之家世-維崧乃江蘇宜興人,而此作商邱者,疑商邱乃其祖望也.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真按:陳崇本與陳維崧 真按:翁方綱與陳維崧 遂同展觀。流連竹垞、阮亭諸老詞翰間,真按:朱彝尊、王士禛 其同聲吟諷之樂乃不曩時。真按:减-不復一一校出. 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真按:翁方綱與朱彝尊 庶常為閩中觀察望之之子真按:國:觀察  注音一式 ㄍㄨㄢ ㄔㄚˊ  相似詞  觀測、察看、視察  相反詞   1.仔細察看。後漢書˙卷十˙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  2.唐、宋諸道設觀察使,明清稱各道道員為「觀察」。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因心裡喜他殷勤,就把收的王觀察的個舊枕箱,把與他盛花兒針線。」  詞:【觀察】1.審視;視察;察看。《周禮‧地官‧司諫》:“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強之道藝,巡問而觀察之。”《後漢書‧應劭傳》:“雖未足綱紀國體,宣洽時雍,庶幾觀察,增闡聖聽。”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王遂命駕,躬往觀察,既睹明賢,心乃祗敬。”   王韜 《<火器略說>後跋》:“時中丞方有觀察   之命,亟欲招余一往。”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三幕:“部隊來到 赤水 河邊停住。 李有國 羅順成 登上巨石觀察情況。”2.官名。 代於不設節度使的區域設觀察使,省稱“觀察”,為州以上的長官。 代觀察使實為虛銜。 代作為對道員的尊稱。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其餘觀察及諸州刺史、縣令、錄事、參軍多至每月五十千。”   何薳 《春渚紀聞‧謝石拆字》:“ 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此非觀察所書也。’” 康有為 《<日本雜事詩>序》:“吾友 嘉應  黃觀察  公度 ,壯使 日本 。”參見“ 觀察使 ”。3.   時稱捕役。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 建康 緝捕使臣 湯某 者,於儕輩中著能聲,蓋群盜巨擘也。一日,有少年衣裳楚楚,背負小笈,投 所居…… 亦素知其名,因使小憩。辭云:‘觀察在此,不敢留,只今往 和州 ,擬假一力,負至 東陽鎮 問渡。’”《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大尹﹞即喚過當日緝捕使臣 何觀察 分付道:‘今日奉到密旨,限你三日內要拿元宵夜做不是的一夥人。’”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歷代官名官制之同异》:“﹝僕﹞則曰:‘觀察者,捕役之別名也。’眾皆不解,則持《水滸傳》‘緝捕使臣 何觀察 ’為證。雖群嗤其妄,然   之際,稱捕役為觀察亦實有此名矣。” 真按:陳淮 真按:陳崇本之家世 真按:陳維崧乃江蘇宜興,而陳崇本乃河南商邱,此又作閩中,何也?尋味下文,則當係其觀察任內所在地也.陳淮于乾隆38-乾隆43年嘗為福建鹽法道,應指此也. 真按:陳維崧之家世 君至閩,當語觀察以庶常日親前輩,問學有進也。然彤三議論佳勝較昔亦益進


501



,其評予贈詩謂得杜法,予固不敢當;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學杜甫 然詩法上下千年必於杜是程。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論詩宗旨-宗杜甫 聞閩中人家有藏宋槧吳若本者,顧若本亦不精。真按:此殆謂聞閩中有人藏宋刻吳若之本也.吳若,人名.顧若本者,但吳若之本也.謂此吳若之本亦不精也.吳若應係刻本或書賈.或藏家名.參見「九思亭‧杜甫集. 予近注杜已得千五百餘條,皆向時注家所未及,惟未獲善本校勘耳。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 安得吾四人如昔日聯床問業,切磋往復耶?因縷縷絮語,問生產瑣悉事,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疑同瑣屑、瑣碎也.「蔡元培早就暢想過“厚教員之俸給,使不必營於米鹽瑣悉之務”。」(探思校園幸福之維)『昨于養心殿存貯各書內,檢有《明朝宮史》一書,其中分類敍述宮殿、樓臺及四時服食宴樂,并內監職掌、宮闈瑣悉之事。』(八七二 諭內閣著將《明朝宮史》照依原本抄入四庫全書以為殷鑒)○此尤為明白了! 語都無文,不具贅。彤三比年連守大郡,有善政。於所學既無負矣,獨愧予日事鉛槧,無毫末補也。然猶勸彤三、鶴亭自理舊作而付予論次之。吾輩年皆長大,相呼字者已少真按:蓋謂友朋多亡故矣. 實相警勉者抑更少矣,豈獨詩文哉?真按:翁方綱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真按:翁方綱交友條件-蓋重友朋之箴規也! 習氣未除耳。彤三歷官閩浙湖山數千里,聲馳海表,不以為豪真按:謂不引以自豪. 而以二十餘年不得今日四人挑燈聚話為足樂,故筆之為贈行


502



序借記體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沈津翁譜引斷句亦然也:『彤三歷官閩、浙,湖山數千里,聲馳海表,不以為豪,而以二十餘年不得今日四人挑燈聚語為足樂,故筆之為贈行,序借記體。」(影2/295、《文集》12/2B、《詩集》15/2B)』(沈津.翁方綱年譜.四十一歲~五十歲- 犬儒之家- iloveltt - 和訊博客——此亦當為愚本也


502


  送謝蘊山之任揚州序真按:翁方綱與謝啟昆


予嘗讀歐陽子〈有美堂記〉而疑之。梅公儀之守杭也,真按:梅摯 真按:歐陽修與梅摯 仁宗賜以宣化撫俗之詩,而公儀取其首句以名堂,此豈僅以湖山觀聽之為美乎?吾謂為之記者當惕以美之不易有,而冀其持盈保泰,形民以勤儉也。豈以歐陽子而不及此耶真按:真按:翁方綱交友條件 真按:翁方綱的擇友條件 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歐陽修的批評 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南康謝子良璧以翰林編修出守鎮江,真按:謝啟昆 越二年,移守揚州,又四年秩滿入覲;真按:謝啟昆之仕履 出其公暇所為筆記相質。真按:翁方綱與謝啟昆 予最取其郡守題名記,深感於化民成俗之不易。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謝子可謂知治本矣。揚之繁麗名勝不減於杭,而其所為堂者,名之曰「寄餘」,不惟不敢以文字之長自詡,且不敢以民康歲稔為已足,而益早夜孜孜求其所以報而盡職者真按:原文有挪抬或平抬.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