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August 8, 2010

191

翁方綱見凌廷堪所作詩古文辭及他撰述,嘆曰:「此不朽之業也。」(《校禮堂文集》附次仲先生年譜1/10B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一七八三)五十一歲

正月一日,宋葆惇持趙孟頫〈送張夢符詩〉墨跡卷示先生,先生有跋。(影5/1347

元夕,吳柏泉持宋拓本《黃庭經》至蘇齋,與先生同鑒賞。先生臨寫帀月。(《黃庭經》心太平本景印本)

是日,先生錄徐用錫《圭美堂集》中有關《大觀帖》之文字一段,于宋拓《大觀帖》第六卷前,並有跋於後。(《大觀帖》第六卷景印本)

正月九日,同年公讌張模齋,先生有詩奉呈諸公,兼寄懷趙佑。真按:翁方綱之友 (《詩集》26/1B

正月十六日,先生有記七年前諸公集圖鞳布釣臺別業之菜香草堂事。「乾隆四十一年歲次丙申春三月二日,集裕軒學士釣臺別業菜香草堂真按:圖鞳布 真按:圖鞳布 真按:圖鞳布 舉修之事。真按:當作禊字! 是日,集者十六人,以『崇山峻嶺,茂林脩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分韻。今檢此册,內凡十人之詩,其六詩者,崇山茂脩湍映六字韻,蓋裕軒、竹君與慕堂、家塾師王君,其一人忘之。凡四人者,詩未成。而予得修字韻,詩雖成而紙頁不足,有待未寫也。今又七年,始記於其前,曷勝感舊之思。癸卯元夕後一日真按:國無!待查!

192

。」(影5/1353

是日,跋《大觀帖》第六卷。(《大觀帖》第六卷景印本)

正月十七日,先生於張模家觀所藏書畫,真按:翁方綱之友 計有王叔明為姚子章作〈林泉清話圖〉絹本立軸(大痴題七絕、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立軸】 注音一式 ㄌ|ˋ ㄓㄡˊ 解釋 直幅的書畫作品,裝裱時大都採用立軸形式,上端為細木條,下端裝有木軸,以便懸掛壁間,供人觀賞。              詞:【立軸】高而窄的字畫軸子。尺寸比中堂小。《壯陶閣書畫錄》卷十有《明唐子畏五十贈人山水立軸》。 俞紫芝題七絕、楊道人、吳縝題五絕)、陳元素〈蘭卷〉、仇十洲〈秋江送別圖〉。(影5/1325

正月二十二日,先生入直,同程晉芳用「新」字作詩。(《詩集》26/3A

正月,為宋葆惇臨董其昌自書像贊。先生有詩二首。(《詩集》26/1B

正月,《蘇詩補正》刻成,先生有詩紀之。顏衡齋自江南泰興季氏購得明朱蘭嵎為張鍾山摹李龍眠畫〈東坡笠屐圖〉,屬桂馥跋於後,再贈於先生。因《蘇詩補正》新刻成,而適得是圖,先生謹於蘇齋預舉是年臘月十九東坡生日之集,並邀程晉芳、張塤、顏衡齋真按:翁方綱之友 吳錫麒、宋葆惇、凌廷堪拜東坡像及賦詩,先生亦有詩一首。(《詩集》26/1A26/6A

正月,先生觀大成殿內頒周笵祭器,並有歌賦之。(《詩集》26/4B

二月十八日,凌廷堪受業於先生,習時藝。(《校禮堂集》)

二月二十三日,跋朱之蕃摹李龍眠畫〈東坡笠屐圖〉,並有詩繫於後。(影5/1360、《詩集》56/3A

193

二月二十五日,桂馥屬先生書「巾卷齋」匾。真按:桂馥 先生並有跋。(影5/1357

 二月,洪朴出守順德,先生以所藏成化七年順德守黎永明所笵銅爵贈行,兼有〈順德府學祭爵歌〉送之。又屬凌廷堪和作。(《詩集》26/5A、《校禮堂詩集》4/14

 二月,先生以宋刻本《施顧注蘇詩》示凌廷堪,命廷堪作詩題於後。「宋漫堂中丞重雕宋本《施注蘇詩》,乃邵青門所改竄者。真按:邵長蘅 原本殘蝕斷爛,僅十之七,中丞裝裱藏篋,自他山所見影寫本後,世久不知有真鼎真按:國無!待查! 乾隆癸巳,翁覃溪師以十六金得之燕市,舊題曰:『注東坡先生詩。』款書真按:國無!待查! 『吳興施氏、吳郡顧氏。』有毛子晉及宋中丞印,始知世所行者非真也。癸卯二月出以見示,命廷堪作詩題於後。」(《校禮堂詩集》4/13

三月十日,御試開列試差諸臣,以《韓非子》「方圓隨規矩」為題。(《家事略記》)

是日,先生有〈西苑司經局直廬作〉詩。(《詩集》26/6B

三月十三日,再跋朱之蕃摹李龍眠畫〈東坡笠屐圖〉。(影5/13611363

四月二十一日,跋《大觀帖》第六卷中〈旦極寒帖〉。(《大觀帖》第六卷景印本)

四月三十日,凌廷堪援例入成均館。(《校禮堂集》)

四月,跋桂馥藏宋拓本〈李昭公碑〉。「未谷四兄自泰興得此宋拓本,寄至京師,為題其後而歸之。家居展玩真按:國無!待查! 猶然友朋共賞之樂也。」(影5/1364

194

五月十九日,跋江德量所藏神龍本〈蘭亭〉。(影5/1381

是日,又借金壇于景趙藏神龍本〈蘭亭〉(王澍舊藏)和江德量藏神龍本〈蘭亭〉相核,無毫髮異。(影5/1381

五月二十日,跋金壇于景趙藏神龍本〈蘭亭〉。(影5/1383

六月十二日,跋宋拓孤本《群玉堂帖》殘帖。此為江德量出以見示,先生為之考定,又繫長歌於後。(《文集》25/8A、《群玉堂帖》殘帖景印本)

六月二十五日,天都洪範以石濤小楷《道德經》見贈,先生有跋。三張岳軍先生、王雪艇先生、羅志希夫人捐贈書畫特展目錄》)

六月,吳柏泉為先生購得項聖謨畫梅花,先生有跋於後。(影5/1395

七月二日,吳柏泉以吳門摹刻本《黃庭經》來,與先生藏宋拓本《黃庭經》對看,先生益信原本之妙,嘆賞彌日。(《黃庭經》心太平本景印本)

七月十五日,次男樹培婦沙氏卒。(《家事略記》)

七月,跋宋葆惇模刻〈武梁石堂像〉。(影5/1402

八月六日,先生奉命充順天鄕試副考官,正考官為劉墉,另一副考官為尹壯圖。先生為順天大興人,例不得開列順天鄕試考官,時皇上在熱河,命下即入貢院。(《家事略記》)

195

  先生有〈癸卯入闈記〉,云:「皇帝御極四十有八年秋,順天鄕試之期,特命吏部尚書臣劉墉司試事,而以內閣學士臣尹壯圖、洗馬臣翁方綱副之。伏念臣方綱生依筆穀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國無!待查! 沐浴日月光華,備官詞垣,屢膺簡畀校文之任。茲復蒙恩命,預司京闈試事,臣誠感激,悚惶倍切,祗懼入闈匝月,旣共諸臣悉心研校閱,真按:此字有異體! 錄其文藝,上呈御覽。」(《癸卯入闈記》)

  八月初八日,辰刻,宮內開內龍門,先生跪接御筆試題。試題置黃匣內,黃紙封一,上有硃筆「試題」二字,題為「在人雖愚必明舜禹,蓋相去久遠」。是日巳刻,刻起題目,申刻刷印起,至五鼓印畢。為板二付,凡進紙一萬張,印題九千六百七十張,進場人數八千九百四十人,至天明發題訖。(《癸卯入闈記》)

九月十日,榜發,取中舉人裴顯相等二百三十七人,副榜劉騰蛟等四十二人。(《家事略記》)

出闈。先生偕劉墉、尹壯圖往奉天行在復命。(《家事略記》)

九月二十三日,出山海關,於關內澄海樓望東海,推窗之外,一碧萬里。樓中懸御書「元氣混沌」四大字。(《家事略記》)

是日,先生有〈澄海樓〉詩。(《詩集》27/4A

九月三十日,先生於錦州府湯家屯道旁跪迎聖駕。巳刻於行宮遞奏摺,即蒙召見。上命尹壯圖及先生先行回京。是日即午起程。真按:國無!待查! (《家事略記》)

196

十月九日,到京。(《家事略記》)

十一月望,先生選刻黃仲則遺詩,真按:翁方綱與黃景仁 題曰《悔存詩鈔》,計八卷,共詩五百首。先生有序云:「今年夏,聞黃君仲則歿於解州,真按:黃景仁 其冬,運使沈公鈔寄其詩來,俾予編次。旣而洪君稚存所為仲則行狀,稱其詩可傳者凡二千首。今是鈔僅千首,予又刪其半,存五百首而已,又不知尚有可傳之作若干首落何處也。予旣惜其詩不盡鈔,而於所鈔乃從嚴刪者,何哉?予初識仲則於吾里朱竹君學使坐上,真按:翁方綱在朱筠家 真按:翁方綱與黃景仁 真按:朱筠與黃景仁 讀其詩大奇之。自此,仲則時以其詩來質,其信予之篤,出於中心之誠。予今是鈔,如見仲則真按:黃景仁 亦相待以不欺而已。」「仲則為文節後裔,真按:黃庭堅 每年吾齋,拜文節像,輒凝目沉思久之。真按:黃景仁與黃庭堅 予亦不著一語,欲與之相觀於深處,而孰知其飢寒驅迫,無刻發篋陳書之隙,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昝】日-5-9 注音一式 ㄗㄢˇ 解釋 姓。如明代有昝學易。 真按:應是晷之訛!李刻復初齋文集作晷. 而其精氣已長往矣。」(《悔存詩鈔》)

仲冬,跋胡德琳藏唐寅〈江深草閣圖〉小幅。(《夢園書畫錄》10/16

十二月十八日,孔繼涵卒,先生有聯輓之,云:「海內論交,無若孔融好士;平生著錄,不徒中麓藏書。真按:國無!詞無.待查!○疑指李開先. 真按:李開先 」(影6/1464

十二月十九日,部議磨勘順天鄕試試卷,銷去紀錄四次。(《家事略記》)

是日,蘇軾生日,同人集蘇齋拜蘇軾像。先生有詩一首。吉善以未與東坡生日之集,有詩二首並致藏香一束。先生又有詩次韻奉酬。為作東坡生日,宋葆惇為畫〈邢房悟前生圖〉,即坡詩夢僧仲殊彈琴事

197

。是日,嘉善高慕陶(育麒)真按:高育麒 真按:翁方綱之友 抱琴而至。先生即次坡詩韻三首,記於〈邢房悟前生圖〉後。(《詩集》27/8A27/8B、《集外詩》17/16B

 是日,跋漢〈范式碑〉。(《蘇齋題跋》卷上)

 十二月二十日,再跋漢〈范式碑〉。(《蘇齋題跋》卷上)

 冬至前二日,跋胡德琳藏元趙子固畫〈水仙卷〉。(《夢園書畫錄》4/32

 十二月,有詩三首,書懷仁〈聖敎序〉宋拓本後。(《詩集》27/8A、《集外詩》17/17A

 先生詩是年八月至十二月,以闈中所作曁復命道中詩為《桑梓掄才集》,是冬之詩皆附焉。(《家事略記》)

 是年,孔繼涵卒,年四十五。黃景仁卒,年三十五。

 本年又有文:跋〈嵩山三闕銘〉(影5/1354)、跋宋葆惇藏舊拓〈破邪論序〉(影5/1355)、題山陽吳進《一詠軒詩艸》(影5/1356)、跋江德量藏宋拓〈醴泉銘〉(影5/1381)、跋〈鄭子產廟殘碑〉(影5/1393)、跋吳柏泉藏宋拓〈爭坐位帖〉(影5/1395)、跋宋葆惇藏《宋元明墨跡册子》(影5/1401)、跋元康鐎斗(影5/1411)、跋汪文端書《孝經》。(影5/1424

 本年又有詩:〈題新城王文簡像二首〉、〈廣州光孝寺南漢金塗鐵塔歌〉、〈賦西湖青衣洞唐開成題字〉、〈劉松年風雨歸舟圖〉、〈書山陽吳揖堂「一詠軒詩草」後三首〉、〈瘦同於定武「蘭亭」臨本後作「鑒藏世系圖」

198

,偶檢「輟耕錄」,又得分湖陸氏,因語瘦同,補於李叔固後白函之前。瘦同以二詩來,次其韻〉、〈和東坡試院煎茶韻,呈石庵冢宰〉、真按:劉墉 真按:翁方綱與劉墉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冢宰】 注音一式 ㄓㄨㄥˇ ㄗㄞˇ 解釋 1.職官名。周制,為百官之長,六卿之首。2.後世稱吏部尚書為冢宰。文選˙劉琨˙勸進表:冢宰攝其綱,百辟輔其治。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是我們這裡做過冢宰的胡老先生的公子胡三先生。他今朝小生日,同人都在那裡聚會。 〈獲陪石庵論文校藝,次韻有感〉、〈入闈有述〉、〈賦得仙露明珠,得秋字八韻〉、〈與石庵論書,借東坡墨妙亭韻,禁用書家人名、帖名〉、〈聚奎堂閱卷,呈諸公和壁間韻〉、〈闈中聞魚門編修請假南歸,賦此為餞〉、〈宿通州〉、〈夏店〉、〈早發玉田縣〉、〈沙河驛寺老僧法源,舊衲也,出素紙索書,為題一絕〉、〈永平府鐘樓塔銘殘石歌〉、〈榆關〉、〈石庵屢欲索觀予所藏坡公書「天際烏雲帖」,予篋中適攜臨本。石庵見之,以為非真也。今日臨榆旅舍,忽枉次帖中韻九首見贈,則其傾倒於予臨本,而真跡可知矣,疊韻奉酬〉、〈恭和御製仙露明珠,得秋字八韻元韻二首〉、〈杏山〉、〈石庵以舊作歇心處四絕句見示,昨在京兆闈中,未暇和作,今日同宿錦州驛館,復以其稿來,乃次韻並邀楚珍閣學同作〉、〈潞河晚渡〉、〈典京兆試役竣,告祭先墓,有述二首〉、〈邵楚帆武部之九弟曁令子皆捷京兆,真按:邵自昌 賦此奉賀〉、〈次韻答凌仲子二首〉、真按:凌廷堪 〈次韻奉酬蘊齋二首〉、〈瘦同札來云,問諸鄕人,分湖一曰汾湖,昔人有「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吳江」之句。蓋秀水本吳地也,因自改云「艸堂一水兩湖平」,並要予改前詩「明」字韻,再和二首〉、〈松阿道士詩照二首〉、〈送同年萬梅皋歸南昌二首〉、〈心畬見招不赴,賦謝〉、〈送士直閣往盛京文溯閣庋書二首〉、真按:國無!待查!    :字號 C08799 正字 【】-08-13音讀 ㄎㄥ 釋義   1.石堅。見龍龕手鑑.石部。   2.「硜」之異體。   按:系統已有字,也已改,卻於正字處未安.〈為未谷題沈石田小幀〉

199

、〈湘舲移居聽鐘山房,真按:錢棨 與法源寺比鄰,相訂今春為看花小集,和香樹老人舊韻,以備山房故實,乃今春垂盡矣,而法源海棠甚稀,賦謝之〉、真按:疑為此之訛! 〈送蔣心畬歸江西〉、〈題巴俊堂所寄「酸棗令劉熊碑」雙鉤殘本,和唐人詩韻二首〉、〈袁通甫「錢唐雜詩墨跡卷」〉、〈鄭子產廟殘碑歌〉、〈元延歌〉、真按:國無!待查!詞:鋗1xun ㄒㄩㄢ〕〔《廣韻》火玄切,平先,曉。〕1.銚類溫器。一說為釜類炊具、容器。 三國 魏 曹操 《上器物表》:“今上四石銅鋗四枚,五石銅錥一枚。”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五:“古器之名,則有……盤洗盆鋗。” 清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乾部》:“鋗,小盆也……《博古圖》有 漢 梁山鋗,容二斗,重十斤, 元康 元年造。《漢書‧李廣傳》‘不擊刁斗自衛’注:‘鋗即銚也。’按皆釜之有鐶者。”《西清古鑒》有“周素鋗”圖。2.鳴玉聲。參見“ 鋗玉 ”。3.通“ 涓 ”。參見“ 鋗人 ”。【鋗人】古代宮中擔任灑掃清潔的人。《史記‧楚世家》:“ 靈王 於是獨徬徨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鋗人,今之中涓也。”參見“ 涓人 ”。【鋗玉】擊玉發聲。《漢書‧禮樂志》:“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鋗,鳴玉聲也。”《南齊書‧樂志》:“鬱祼升禮,鋗玉登聲。”《清史稿‧樂志三》:“戛瑟鳴琴兮,鋗玉鏘。” 〈未谷得「醉鄕侯」舊銅印,寄予云,以贈穀人。予因約魚門、瘦同先為詩調之二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調】言-8-15 注音一式 ㄉ|ㄠˋ  解釋 1.職務更動。如:調職、調差、轉調、外調。史記˙卷一○一˙袁 盎錯傳: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    2.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漢書˙卷八˙宣帝紀:秋,大發興 調關東輕車銳卒,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3. 互換。如:對調、調換、調位置。        4.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5.樂律、韻律。淮南子˙氾論:事猶琴瑟,每絃改調。新唐書˙卷一八三˙鄭綮 傳:綮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6. 調式的類別和主音高度。如:C大調、D大調。      7. 語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如:陽平調、去聲調、入聲調。    8.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9.言詞、意見。如:論調、老調、陳腔濫調。           10.人的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晉書˙卷五十一˙王接傳: 王接才調秀出,見賞知音。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脫俗殊常 調,潛工大有為。        11.戶稅。新唐書˙卷五十一˙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 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 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教育部國語辭典【調】言-8-15 注音一式 ㄊ|ㄠˊ  解釋 1.合適、和諧。淮南子˙說林: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漢書˙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2.使和解。如:調解、調停、協調。資治通鑑˙卷四十四˙漢紀三十六 ˙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3. 平均。如:調劑。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 奇羨,則官富貴而末民困,久矣。   4. 混合、配合。如:調色、調味、調配。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帝賜食,親為調羹。5. 嘲笑、戲弄、挑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 丞相每調之。醒世恆言˙卷十˙劉小官雌雄兄弟:老嫗看見桑茂標致,將言語調弄他。      6.和暢、正常。如:風調雨順。ㄉ|ㄠˋ diu(02209              詞:調1tio ㄊ〡ㄠˊ〕〔《廣韻》徒聊切,平蕭,定。〕“ 稠2 ”的被通假字。   1.協調;使協調。《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 鄭玄 箋:“調謂弓強弱與矢輕重相得。”《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王逸 注:“調,和也。言人不論世之貪濁,而高舉清白之行,恐不和於俗而見憎於眾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調平仄,平仄不錯;要合道理,道理盡有。”2.適合,符合。《淮南子‧說林訓》:“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 高誘 注:“調,適。”《淮南子‧本經訓》:“在內而合乎道,出外而調于義。”3.調和;調配。《禮記‧內則》:“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高誘 注:“調,調和也。”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貪食以忘軀,尟不調鹽醯。”4.調停使和解。參見“ 調停 ”、“ 調處 ”。5.調試;調弄;演奏。 北周 庾信 《春賦》:“玉管初調,鳴絃暫撫,《陽春》、《淥水》之曲,對鳳迴鸞之舞。” 唐 徐彥伯《擬古》詩之三:“纖指調寶琴,泠泠哀且柔。”祁劇《昭君出塞》第一場:“懷抱白寶金鑲琵琶,輕調,怨 劉 思 漢 。”6.調劑。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漢書‧食貨志下》:“以臨萬貨,以調盈虛。”7.調理,調養。 漢 陸賈 《新語‧道基》:“調氣養性,仁者壽長。”8.治理。 唐 溫庭筠 《會昌丙寅豐歲歌》:“風如吹煙,日如渥赭。九重天子調天下,春綠將年到西野。”9.馴養,訓練。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儒》:“無鞭策,雖 造父 不能調駟馬。” 宋 朱淑真 《絕句》:“乳燕調雛出畫簷,游蜂喧翅入珠簾。”《堅瓠五集‧曲巷垂楊》引 清 吳耳淵 《楊柳詞》:“新調小馬趁飛花,引到垂楊曲巷家。”10.馴順。 唐 王勃 《夏日登韓城門樓寓望序》:“下官狂走不調,東西南北之人也,流離歲月,羈旅山川。” 唐 孫棨 《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常有不調之徒潛為漁獵。”11.戲弄;嘲笑。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行道人有見者,時客適會,問何因有是餌?客聊調之:‘石人能治病,愈者來謝之。’” 唐 李白 《越女詞》之二:“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王琦 注:“調,嘲笑也。” 金 元好問 《外黃道中楚王廟荊公有誰合軍中稱亞父卻須推讓外黃兒之句因為范增解嘲》詩:“軍中老子關何事,付與兒曹調沐猴。”12.挑逗;逗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記補編‧金友章》:“一日,女子復汲, 友章 躡屣企戶而調之曰:‘誰家麗人,頻此汲耶?’” 明 祝允明 《前聞記‧南京奸僧》:“有婦人探親獨行,一僧遙尾以去,至迥寂處,乃迫婦人,調之。” 清 沈覆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芸 初緘嘿,喜聽余議論,余調其言,如蟋蟀之用纖草,漸能發議。” 阿英 《夜》:“‘好漂亮的姊兒!’每當他們和她相遇,總得調她一句。”13.挑撥,挑唆。參見“ 調脣 ”、“ 調唆 ”。14.欺騙。參見“ 調欺 ”。15.拋擲,扔。《水滸傳》第一○四回:“ 王慶 擲了九點,那漢偏調出倒八來;無一個時辰,把五貫錢輸個罄盡。”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大捷》:“明光光十萬甲兵刀,成拋調,殘箭引弓弰。”16.見“ 調調 ”。調2dio ㄉ〡ㄠˋ〕   〔《廣韻》徒弔切,去嘯,定。〕      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莊子‧徐無鬼》:“夫或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 唐 王昌齡 《段宥廳孤桐》詩:“響發調尚苦,清商勞一彈。”《老殘游記》第十回:“ 子平 本會彈十幾調琴,所以聽得入彀。” 朱德 《南昌過春節》詩:“農家遺古調,姊妹《雙拜月》。”2.指詩的韻律、氣韻。《新唐書‧鄭綮傳》:“ 綮 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 鄭五 歇後體’。”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之二:“故詞甚古,意甚今,求鍊則傷格,求遒則傷調。”3.指人的志向,志趣。 唐 李白 《古風》之十:“ 齊 有倜儻生, 魯連 特高妙……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4.才情,才調。《三國志‧蜀志‧孟光傳》:“吾今所問,欲知其權略智調何如也。”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大家說話,即非‘國語’,又不是京話,各各帶鄉音,鄉調,卻又不是方言。”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文選‧顏延之〈秋胡詩〉》:“義心多苦調,密比金玉聲。” 李善 注:“調,猶辭也。”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然 袁盎 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 隴西 都尉。”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調,選。”《南史‧蔡徵傳》:“ 隋文帝 聞其敏贍,召見顧問,言輒會旨。然累年不調,久之,除太常丞。”《新五代史‧雜傳十‧劉審交》:“母喪,哀毀過禮,不調累年。” 巴金 《寒夜》十四:“他做經理,要調我去。”9.徵調,徵發。《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生 遂收 江 南,以 亮 為軍師中郎將,使督 零陵 、 桂陽 、 長沙 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屢佐大侯,以調兵戎。”《西游記》第六回:“今特調賢甥同義兄弟即赴 花果山 助力剿除。”10.轉動。《後漢書‧張衡傳》:“參輪可使自轉,木雕猶能獨飛,已垂翅而還故棲,盍亦調其機而銛諸。” 柳青 《銅墻鐵壁》第六章:“ 銀鳳 調過臉來,難為情地不讓說下去。”11.調換。《海上花列傳》第二三回:“煙燈罩洋貨店裏勿肯調。”12.用同“ 掉 ”。擺弄。《水滸傳》第二一回:“正是 魯班 手裏調大斧。”13.掉,落。 元 柯丹丘 《荊釵記‧會講》:“大鵬在遠方之外飛來,不想飛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說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調下去。’” 明 王錂 《春蕪記‧探遺》:“昨日同來的就是我家 清吳 小姐,因到此燒香,調下了一件東西。以此我來尋。”14.准備,置辦。《漢書‧趙廣漢傳》:“至冬當出死,豫為調棺,給斂葬具。” 顏師古 注:“調,辦具之也。”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大同志》:“罷屯田兵,大作舟船,為伐 吳 調。”15.計算。《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敕太官辦樵、米為百日調而已。” 胡三省 注:“調,徒釣翻,算度也。”參見“ 調2立 ”。16.古代賦稅的一種。 漢 末、 魏 晉 有戶調, 唐 代有租、庸、調。 晉 葛洪 《抱撲子‧詰鮑》:“調薄役希,民無飢寒,衣食既足,禮讓以興。”《北齊書‧尉景傳》:“ 景 曰:‘與爾計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爾割天子調。’ 神武 笑不答。” 清 顧炎武 《讀〈隋書〉》:“然 開皇 三年調絹一匹者減為二丈,役丁十二番者減為三十日。”   調3zhu ㄓㄡ〕〔《廣韻》張流切,平尤,知。〕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 〈未谷為予篆「及見落水蘭亭」六字小印,而柏泉為予勒定武瘦本于石,適同日成之,賦二詩兼贈二君〉、〈朱蘭嵎臨龍眠畫「東坡笠屐圖」,真按:李公麟 山陰朱蘭圃復為摹幀載其後〉、〈予旣考證李伯時畫「東坡笠屐圖」事,真按:李公麟 真按:李公麟 復題二詩於幀〉、〈題項易庵「梅花」二首〉、〈群玉堂米帖殘本歌〉、〈東坡「海市詩」石本〉、〈陳無軒學博得讀書床,有舊銘,銘後掃落葉頭陀識,拓其文寄予,為作歌〉、〈友人於揚州馬氏得厲樊榭摘選宋詩識語數紙見貽,因錄樊榭徵刻「宋詩紀事」啟稿於前,附裝此蹟,題二詩〉、〈為邵二雲編修題童二樹山人畫梅二首〉、真按:邵晉涵 真按:翁方綱與邵晉涵 〈時帆檢討「溪橋詩思圖」四首〉、〈峴山石幢拓本〉、〈編次黃仲則詩偶述五首〉、真按:翁方綱與黃景仁 〈如村二首,為裕軒賦〉、〈文休承「秋江行色圖」摹本二首〉、〈題王文簡載書圖八首〉、〈范巨卿碑〉。(以上見《復初齋詩集》卷二十六至二十七)

 〈段家嶺〉、〈別山〉、〈石庵餉蜜漬荔枝二首〉、真按:翁方綱與劉墉 〈宿豐潤縣,寄懷小松、易田〉、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真按:翁方綱與程瑤田 真按:程瑤田 〈沙河驛寺見菊二首〉、〈清節祠〉、〈宿永平府,朱蒼湄舍人來論詩,真按:朱文翰-應即此人 真按:朱文翰-應即此人 賦贈〉、〈寧遠州道中,雪行三首〉

200

、〈長孫彌月,次魚門詩韻〉、〈祥符周小亭手篆心餘,葒谷、瘦同及方綱名,並自篆其名,以「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足成六面印見寄。予約心餘、瘦同賦詩報之,以句中三平聲字分韻,予得「兮」字〉、〈和心餘,得「千」字〉、〈和瘦同,得「明」字〉、〈黃石屏寫生册十二首〉、〈題小松所借吳門陸氏響「武梁祠像册」三首〉、真按:應是搨之訛!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周載軒「受綠亭圖」二首〉、〈春杪園林樹二首〉、〈陳濟庵納涼圖二首〉、〈孫季逑文學卜寓與予比鄰,喜而有賦,邀瘦同舍人同作〉、〈寄衡齋、未谷二首〉、〈紀曉嵐少司馬六十壽詩二首〉、真按:翁方綱與紀昀 〈桐鄕陸丹叔閣學以母氏趙夫人九十壽辰請假歸祝〉、〈瘦同舍人招飲未赴,明日以詩來次韻奉酬〉、〈潘皆山帶月荷鋤圖三首〉、〈王石谷「秋麓攜笻圖」摹本,次韻為竹軒廷尉題〉、〈代楊鈍夫作〉。(以上見《復初齋集外詩》卷十七)

師友往來:張塤有〈招胡書巢太守小集,覃溪以讌新門生下至〉(《竹葉庵文集》21/4A)、〈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同人會集蘇齋,聽高山人(育麒)彈琴〉。(《竹葉庵文集》21/13A

凌廷堪有〈古意二首,上翁覃溪師〉。三校禮堂詩集》4/12A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一七八四)五十二歲

正月四日,先生書「晉觀堂歌」於《大觀帖》第六卷後。(《大觀帖》第六卷景印本)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