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這種說法,已和袁宏道的性靈說,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十分相似了。
此外還有于慎行、公鼐、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公】八-2-4 注音一式 ㄍㄨㄥ 解釋 平分。說文解字:公,平分也。 使多數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諸世人﹑公諸同好。 一種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 、男凡五等。 稱謂:(1)對祖父的稱呼。如:外公。(2) 對年長或有地位者的尊稱。如: 主公、老公公。(3)婦人稱丈夫的父親為公。如:公公、公婆。 對同輩的敬稱。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傳: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平正無私。如:因公忘私。書經˙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韓非子˙ 五蠹: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 有關眾人的事物。如:辦公。姓。如漢代有公儉。 屬於大眾的。如:公費、公物、公筷、公海。 雄性的。如:公雞。 不掩飾、不隱藏的。如:公然。隋書˙卷七十˙楊玄感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 國家負責的。如:公營、公告地價。 真按:國無!待查!按:明史有傳:教育部國語辭典 【朝發夕至】 注音一式 ㄓㄠ ㄈㄚ ㄒ|ˋ ㄓˋ 注音二式 ju f sh j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便利。唐˙韓愈˙祭鱷魚文: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明史˙卷二一六˙公鼐傳:三才猷略素優,家近輦轂,可朝發夕至也。 王叔承、王穉登等,甚至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都是擬古派的反對者。 真按:擬古派的反對者 同時又有嘉定人程嘉燧、 真按:嘉定四先生 李流芳、 真按:嘉定四先生 婁堅、 真按:嘉定四先生 唐時升等, 真按:嘉定四先生 俱以詩名,稱「嘉定四先生」,他們的詩風,也是與擬古諸子,大異其趣的。 真按:嘉定四先生
晚明的反擬古主義興起,一面固由於擬古派詩文空洞無物的反感,一面則實由於王陽明學說的影響。自李贄一直到公安三袁,那些反擬古的作家,幾乎無不直接間接與陽明的學說有密切的關係。 真按:王守仁對後世的影響 真按:王守仁與公安派 真按:王守仁之影響 如李贄提倡童心說,他的童心,也即是真心,所謂「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實是脫胎於陽明的「致良知」。所以公安一派的文人,最崇拜王陽明, 真按:公安派之淵源 真按:王守仁與公安派 真按:王守仁與公安派 真按:王守仁 袁宏道〈山中逢老僧〉詩云:
念珠策得定功成,絕壑松濤夜夜行。說與時賢都不省,依稀記得老陽明。 真按:王守仁 真按:好句
可見兩者淵源之深了。 真按:王守仁對後世的影響 真按:王守仁與公安派 真按:公安派之淵源 真按:公安派之淵源
二、公安派
徐渭等人,雖然對於擬古的文風不滿,但沒有形成一個運動,所以影響不大。真能形成一個運動,而大張反擬古的旗幟,而成為一個流派的,則當推三袁兄弟的公安派。 真按:公安派之淵源 真按:三袁 真按:公安派
袁宗道(一五六○—一六○○),字伯修, 真按:袁宗道 萬歷十四年(一五八六)進士,官至右庶子。袁宏道(一五六八—一六一○)字中郎, 真按:袁宏道 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終稽勳郎中。袁中道(一五七○—一六二三),字小修, 真按:袁中道 萬歷四十四年始成進士,官至南京禮部郎中。他們三兄弟是公安(今屬湖北)人,故世稱公安派。 真按:三袁 真按:公安派
912
宗道是公安一派的始倡者, 真按:袁宗道 他對前代文人,於唐好白居易,於宋好蘇軾,所以名其書齋為白蘇齋, 真按:袁宗道 著有《白蘇齋集》二十二卷。他的論文上下兩篇,都是抨擊擬古的。他認為「時有古今,語言亦有古今, 真按:語言時代的觀點 真按:袁宗道 真按:語言時代的觀點 真按:時代動態觀 今人所詫謂奇字奧句,安知非古之街談巷語耶?」一般擬古文人,句摹字擬,依宗道看來,都是本身沒有學問意見的緣故,也即是作家沒有思想修養,寫不出有內容的文章,只得在形式上摹秦擬漢了。所以他說:「故學者誠能從學生理,從理生文,雖驅之使模,不可得矣。」
宏道著有《袁中郎集》四十卷, 真按:袁宏道 真按:袁宏道 此外尚有明文雋、瓶花齋雜錄等。他的著作最多,得名最甚,排斥擬古派也最力,可以說是公安派的代表。所以明史文苑傳說:「先是王、李之學盛行,袁氏兄弟獨心非之。……至宏道益矯以清新輕俊,學者多舍王、李而從之,目為公安體。 真按:公安派 」
他除認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不必今不如古,進而反對句比字擬、以勦襲為復古外,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勦】力-11-13 注音一式 ㄐ|ㄠˇ 解釋 1.勞動、勞累。說文解字:勦,勞也。左傳˙宣公十二年:無及於鄭而勦民, 焉用之?文選˙張衡˙東京賦:勦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為仇。 2.討伐、滅絕。通剿。如:勦平、勦滅。書經˙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ㄔㄠ chu(08296)教育部國語辭典【勦】力-11-13 注音一式 ㄔㄠ 解釋 :1.抄襲。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2.矯健、敏捷。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ㄐ|ㄠˇ jiu(05661)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勦襲】 注音一式 ㄔㄠ ㄒ|ˊ 解釋 抄錄他人的創作、構想以為己有。 更進一步地提出公安派的文學主張,是抒發性靈,不拘格套。他在〈敍小修詩〉中說: 真按:袁中道
……(小修) 真按:袁中道 足跡所至,幾半天下,而詩文亦因之以日進。大都獨抒性靈,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不拘格套,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非從自己胸臆流出,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不肯下筆。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魂。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然予則極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色,尚不能不以粉飾蹈襲為恨,以為未能盡脫近代文人氣習故也。 真按:袁宏道的文學思想 ……
所謂「獨抒性靈」,就是抒寫情感;「不拘格套」,就是創造的精神。文學貴創造,自然不會模擬。而由於他重視「性靈」,所以並不強調「學問」、「意見」或「理」,而特別強調天真而自然的趣味,這是他跟宗道不同的地方 真按: 真按:袁宏道vs袁宗道 袁宏道vs袁宗道
913
。
他又提出「文」與「質」的問題, 真按:袁宗道的文學思想 真按:文vs質 認為質是文的基礎,文與質相結合,作品才能感染人心。擬古派的作品,只重文而不重質,華而不實,故只能悅俗,久之必定見厭。他說:
物之傳者必以質,文之不傳非曰不工,質不至也。樹之不實,非無花葉也;人之不澤,非無膚髮也。文章亦爾。行世者必真,悅俗者必媚。真久必見,媚久必厭,自然之理也。 真按:德不孤 真按:人情現實 真按:經世原理 故今之人所刻畫而求肖者,古人皆厭離而思去之。古之為文者,刊華而求質,敝精神而學之,唯恐真之不極也。(〈行素園存稿引〉)
自李贄起,就已推重小說、戲曲在文學上的價值。 真按:李贄與戲曲 真按:李贄的文學思想 真按:李贄與小說 宏道受了李贄的影響,於小說戲曲,以及民間文學,都給以很高的評價, 真按:袁宏道與李贄 真按:李贄與三袁 他在〈敍小修詩〉中說:
吾謂今之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任性而發,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慾,是可喜也。 真按:袁宏道之先見 真按:袁宗道的文學思想
他又在〈聽朱生說水滸傳〉一文中,給予《水滸傳》一書以很高的評價。公安一派,在創作實踐上,較少表現,致為後人詬病,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但是就肯定通俗文學的價值來說,公安諸子,自有不可磨滅的功績,這是不能否認的。 真按:公安派之得失
中道著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 真按:袁中道 真按:袁中道 他也主性靈之說,不拘格套,其《珂雪齋集‧自序》說:
文法秦、漢,古詩法漢、魏,近體法盛唐,此詞家三尺也。予敬佩焉,而終不學之。非不學也,古人之意至而法即至焉。吾先有成法據於胸中,勢必不能盡達吾意,達吾意而或不能盡合於古之法,合者留,不合者去,則吾之意其可達於言者有幾?而吾之言其可傳於世者又有幾?故吾以為斷然不能學也,姑抒吾意所欲言而已
914
。夫古之人豈易言戰?豈惟古人,即本朝諸君子,各有所長,成一家言,敢自謂超乘而上之耶?
三袁的文學理論,自有他們獨到之處,只惜在創作上,不能與理論相配合,因此對於文壇,只有消極的「破」,不能積極的「立」。 真按:公安派之得失 三袁本身的詩文,已不免給人內容空洞貧乏,風格輕佻淺露的感覺。 真按:此句上原有空一格,今削!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他們的羽翼,如陶望齡、黃輝、江盈科、雷思霈等,在創作上都沒有出色的表現。降而至沈承輩, 真按:國無廿五史無提要無,待查! 更在檜下無譏之列了。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檜字原文作私名號! 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這一點,的確是公安派的致命傷。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四庫提要》就他們的創作立論,話就說得很難聽了:
學七子者,不過贋古;學三袁者,乃至矜其小慧,破律而壞度,名為救七子之弊,而弊又甚焉。
一、竟陵派
竟陵派導源於公安, 真按:竟陵派之淵源 真按:竟陵派與公安派 其代表人物是鍾惺和譚元春, 真按:竟陵派之淵源 真按:竟陵派 兩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故稱為竟陵派。
鍾惺(一五七四—一六二四)字伯敬,號退谷,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進士,官至福建提學僉事。著有《隱秀軒集》。 真按:鍾惺 譚元春(一五八六—一六三七)字友夏, 真按:譚元春 著有《嶽歸堂集》。 真按:譚元春 鍾惺對於公安派反對擬古,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之說,並不反對,只是對於公安體的作品,過於輕率,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遂想以「幽深孤峭」救其弊。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所以明史文苑傳說:「自宏道矯王、 真按:袁宏道 李詩之弊,倡以清真,惺復矯其弊, 真按:鍾惺 變而為幽深孤峭。」至於譚元春,本是後輩,但倡和鍾惺之說,兩人又評選唐以前的詩為《古詩歸》;唐人的詩為《唐詩歸》,總稱《詩歸》,共五十一卷。《詩歸》一書,風行一時,所以元春得與鍾惺齊名, 真按:譚元春 時稱「鍾譚」,所以「竟陵體」也有「鍾譚體」之稱。 真按:竟陵派 真按:竟陵派 真按:譚元春之奇遇 真按:經世原理
鍾惺論詩,認為學詩當求其精神,不能流之於形式。所以學習古人,就要學習古人的精神。不過鍾惺所謂學習古人的精神,卻是在古人詩中,追求「幽靜單緒」和「孤行靜寄」, 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國無!待查! 因為鍾惺欣賞字怪句奇, 真按:鍾惺的文學思想 所以特別贊賞「
915
造語森秀,思路崎嶇」的作品。鍾惺這種欣賞孤、怪、奇、僻的詩論,流弊所及,便成了專門用怪字,押險韻,故意顛倒字句,以顯得思路崎嶇的風格。 真按:竟陵派之缺點 結果,「樸素幽真」的意境,不但不能達到,反而使讀者覺得冷僻苦澀,難以卒讀了。 真按:國無!辭亦無!待查!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416.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417.jpg教育部國語辭典 【崖略】 注音一式 |ㄞˊ ㄌㄩㄝˋ 解釋: 大略、大概。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聊齋志異˙卷二˙蓮香:約萬餘言,得卒讀,此其崖略耳。 所以鍾惺、譚元春的詩,雖然苦心經營,雕鏤鑱削,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鑱】金-17-25 注音一式 ㄔㄢˊ 解釋 1.古代一種掘土或挖藥草的鐵器。抱朴子˙外篇˙逸民:何假乎良史,何煩乎鑱鼎 哉? 2.針﹑錐等銳利的鐵器。宋書˙卷七十四˙臧質傳:乃作鐵床,於其上施鐵鑱。刺﹑戳。淮南子˙泰族:夫刻肌膚,鑱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南齊書˙卷五十八˙東南夷傳:蔓少子長襲殺旃,以刃鑱旃腹。 不遺餘力。作為一個詩人,固然用功至極,無奈作品卻變成艱澀隱晦,沒有一點靈秀之氣了。 真按:鍾惺的文學思想 真按:竟陵派之缺點 如:
舟棲頻易處,水宿偶依岑。山暝江逾遠,天寒谷自深。 真按:好句 隔墟煙似曉,近峽氣先陰。初月難離霧,疎燈稍著林。漁樵昏後語,山水靜中音。 真按:好句 莫數歸鴉翼,徒驚倦客心。(鍾惺〈舟晚〉)
此處果星月,南方聞薄雷。安知今夜雨,不過一村來。案帙慎新漏,溪苗危昨栽。良非山可比,天意幸加裁。(譚元春〈夏夜〉)
無一不是難解難讀的作品。所以錢謙益在《列朝詩集》中,攻訐極力: 真按:錢謙益與鍾惺 真按:錢謙益與竟陵派
以俚率為清真,以僻澀為幽峭,作似了不了之語,以為意表之言,不知求深而彌淺;寫可解不可解之景,以為物外之象,不知求新而轉陳。無字不啞,無句不謎,無一篇章不破碎斷落。一言之內,意義違反,如隔燕、吳;數行之中,詞旨蒙晦,莫辨阡陌。 真按:錢謙益與竟陵派
但是竟陵體畢竟風靡過一時, 真按:竟陵派 《詩歸》一書,洛陽為之紙貴。錢謙益又有個極好的譬喻:「譬之春秋之世,天下無王,桓、文不作。宋襄、 真按:宋襄公 徐偃,德涼力薄,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涼】水-8-11 注音一式 ㄌ|ㄤˊ 解釋 1.冷、微寒。如:涼水、涼風。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文選˙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2.冷清、不熱鬧。如:荒涼。金史˙卷八十八˙移剌道傳:咸平卿故鄉,地涼 事少,老者所宜。 3. 愁悵、悲苦。如:淒涼。文選˙江淹˙別賦:巡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4. 淡薄、不善。如:世態炎涼。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 得。5.失望、灰心。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登時倒抽了一口氣,涼了半截。 6.感冒、風寒。如:受涼。紅樓夢˙第一○九回:就怕他也像晴雯著了涼。朝代名。東晉十六國中,先後據有今甘肅之地者,國號皆稱為涼,有前涼、後 涼等。7.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涼茂。 ㄌ|ㄤˋ ling(03677)教育部國語辭典 【涼】水-8-11 注音一式 ㄌ|ㄤˋ 解釋 1.置物於通風處,以降低熱度。如:把茶涼一下。新唐書˙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別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 2.輔助、輔佐。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ㄌ|ㄤˊ ling(03659) 起而執會盟之柄,天下莫敢以為非伯也。」事實如此, 真按:錢謙益與竟陵派 這一時期,沒有好的作家。如蔡復一、 真按:竟陵派 張澤、 真按:竟陵派 華淑等人, 真按:竟陵派 都是醉心竟陵體者,但濫調浮響, 真按:陳腔濫調 卑不足道。自此以下,更不足述了。 真按:竟陵派之缺點
916
總之,公安、竟陵的文學理論,確都有可取之處,尤其能力抗擬古的飈風, 真按:飆之異體. 這是很不容易的。只是創作不能與理論相配合,以致只有消極的破壞,沒有積極的建設。末流之弊,遂較擬古更甚。 真按:竟陵派之缺點 真按:公安派之缺點 不過平心而論,公安、 真按:公安派 竟陵的影響所及, 真按:竟陵派 下開晚明抒情小品的機運。晚明時, 真按:晚明小品文 大量小品文的產生, 真按:晚明小品文 真按:晚明小品文 不能不說是公安、竟陵文學運動的一個很大的成果了。 真按:小品文與公安派 真按:公安派的影響 真按:晚明小品文之淵源 真按:晚明小品文 真按:竟陵派的影響
第六節 明末詩文
一、明末的散文
明末的散文是很盛的,崇禎時陸雲龍選輯十六名家小品,於徐渭、湯顯祖、袁宏道、袁中道、屠隆、鍾惺等六家外,又別選文翔鳳、陳繼儒、陳仁錫、李維禎、王思任、虞淳熙、董其昌、張鼐、曹學佺、黃汝亨等十家,可見散文作家之多。黃宗羲於《明文案‧序》中,稱述明代散文,有三個最盛的時期,明初、嘉靖以外,崇禎也居其一。他並舉出歸有光以下的各大家,如婁堅、唐時升、錢謙益、顧大韶、張大復、艾南英、徐巨源、曾異撰、李世熊、黃道周等,都為一時之選。 真按:黃宗羲的文學思想 真按:張大復 真按:張大復的文學成就
陸雲龍、黃宗羲二家,所舉明末散文代表作家的名單,容有未當之處,所以後人批評的很多。但是明末散文之盛,則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現在綜合各家之說,列舉有代表性的作家如下:
李日華(一五六五—一六三五)字君實,嘉興人。萬曆進士,官至太保少卿。著有《恬致堂集》及《六硯齋雜記》等
917
。日華是明代最好的畫評家, 真按:李日華 真按:李日華的藝術成就 因此他的評畫之作,就成為一種風格輕妙而別致的小品文,此於紫桃軒雜綴、畫媵等編,皆可見之。
王思任(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字季重,號謔菴,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萬曆進士,曾任九江僉事,在官場始終不得意。著有王季重十種。張岱有一篇王謔菴先生傳,記思任的生平很詳細。福王敗走時,馬士英逃到浙江,思任寫信痛罵他:「吾越乃報仇雪恥之國,非藏垢納污之地也。」一時人心大快。 真按:王思任與馬士英 清兵南下,有人勸降,他閉門大書「不降」以拒之。後來屏迹山居,病中絕食而死,可見得氣節之凜然了。
思任生性滑稽,遊迹甚廣,其遊喚、歷游記兩種遊記,往往於詼諧之中,寓意諷世,甚有價值。他的文章善於描繪社會百態,淡淡幾筆,而辛辣峭拔,直中讀者胸臆。如〈遊滿井記〉:
安定門外五里有滿井,初春,士女雲集,予與吳友張度往觀之。……有父子對酌、夫婦勸酬者;有高髻雲鬟、覓鞋尋珥者;又有醉詈潑怒、生事禍人、而厥夭陪乞者。……又有脚子抽登復墮、仰天露醜者;更有喇唬恣橫、強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從旁不平、鬭甌血流、折傷至死者。一國惑狂,予與張友酌買葦蓋之下,看盡把戲而還。
徐宏祖(一五八五—一六四○)字霞客,江蘇江陰人。宏祖為人,不慕名利,而好山水,遊跡到處,輒寫為遊記,所作《徐霞客遊記》為我國遊記文學之名著。宏祖文筆清新脫俗,不求工而自工,非一般矯揉做作者可此。
劉侗 真按:譚元春之友 字同人,號格菴,湖北麻城人。崇禎進士,赴任吳縣知縣途中,死於揚州。他與譚元春、于奕正友善, 真按:譚元春之友 曾和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記敘北平各處景物,如〈記三聖庵〉之一小段: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