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因此在詩境上也比較單純,唐人高仲武中興閒氣集批評他的詩:「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這是他的缺點。
他寫自然詩沿王維的路線,塑景很美,但多文人悲感的調子。 真按:劉長卿與王維 真按:劉長卿詩的特色 例如: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人來少,雲峯水隔深。夕陽依舊壘,寒磐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荒村帶返照,落葉飛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野橋徑兩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長沙過賈誼宅)
文人悲秋,自古而然,然在寂寞寥落之時,去想像繁華盛日,自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淒清,劉長卿的詩境,大抵如此。 真按:劉長卿詩的特色
韋應物(七三七-七九○?),京兆長安人。天寶末葉,以三衞郎侍玄宗,行為不檢,後改悔,折節讀書。永泰年間出任洛陽丞,轉京兆功曹。建中年間,出任江州、滁州、蘇州等地的刺史,故稱為「韋江州」或「韋蘇州」。 真按:韋應物 真按:韋應物 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五百六十三首。
韋應物的詩,不論寫情寫景,都很真摯感人,當他女兒出嫁時,他寫了一首送楊氏女,因為女兒嫁給楊氏,可知他中年喪偶後,父女三人相依為命,一旦分離,依依之情,全流露於詩中:
522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泝輕舟。爾輩況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仁姷庶無尤。 真按:含造字碼原文-hzk8 真按:含造字碼原文字形名稱(FontName屬性值)-hzk8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韋應物因中年喪偶後,性情突變為孤僻, 真按:夫與妻之間 於是詩風轉為閑淡冷峭,他把潔身自愛、樂天知命的觀念,寫到山水田園詩中,流露出自然淳樸的詩境。同時他喜歡焚香靜坐,跟道士來往,造成詩歌中清澹的風味,在唐人自然詩派中,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同為山水田園詩的大家。 真按:自然詩派 真按:自然詩派之代表人物 例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所以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評韋應物的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同樣他的田園詩也可與王維的〈渭川田家〉,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相嫓美。 真按:含造字碼原文-Arial Unicode MS 真按:含造字碼原文字形名稱(FontName屬性值)-Arial Unicode MS 真按:韋應物詩的成就 如秋郊作:
清露澄境遠,旭日照林初。一望秋山淨,蕭條形迹疏。登原忻時稼,采菊行故墟。方願沮溺耦,淡泊守田廬。
他的五言詩,寫景抒情很美,繪畫性的意味很濃,跟選材布景有關, 真按:韋應物詩 如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523
尤其是他的〈滁州西澗〉,更是膾炙人口: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真按:韋應物詩的成就 真按:韋應物的名句
他的性情高潔,跟他一起酬唱的,有顧況、劉長卿、丘丹、皎然等詩人。詩風和王維相近,以描寫山水田園為主,且帶有感傷頹廢的意味。明胡震亨《康音癸籤》評彙云: 真按:康字誤 真按:唐音癸籤-康字誤 真按:本書引用材料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清澹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風神者。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孟雲卿,本子昂之古雅, 真按:陳子昂 而加以氣骨者也。」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他是唐朝出色的思想家和散文家,與韓愈提倡古文運動,尤其是他的山水遊記和寓言小品,堪稱雙絕。他的詩,清新峭拔,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今有詩一百六十一首,並有柳先生文集傳世。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半在永州或柳州寫的,他因遭貶謫,自放於山水間,因此他的詩是寄情於山水間,放嘯於山巔水涯,以此自樂。由於他的心境困厄苦悶,加以永州的山水異於中原,於是所塑造之境,無論寫境或造境,都有孤絕冷峭之情。如他為世人傳誦的〈江雪〉,便是個例子:
千山島飛絕, 真按:當作鳥字 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全詩造境巧妙,猶有一幅山水圖畫,淒清孤絕,從「絕」、「滅」、「孤」、「獨」等字烘托出來。又如他的〈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524
。
此詩題作溪居,指居永州的愚溪。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湖南零陵縣),因而領悟到人世的險惡,有超然出塵之想,所以借題發揮,實在有歸隱山林的心志。後六句寫溪居生活,給人一種寧靜之感。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云:「愚溪諸詠,處運蹇困厄之際,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柳宗元以古文名家,故詩名為文名所掩,其實他的山水詩,可與王、 真按:王維 孟、 真按:孟浩然 韋、 真按:韋應物 劉諸家相比肩。 真按:劉長卿 真按:柳宗元詩的成就 真按:柳宗元詩 真按:柳宗元 今錄他在柳州時所寫的詩如下: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二、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真按:新樂府運動史
白居易是中唐時最偉大的詩人,在元和、長慶年間, 真按:唐穆宗年號.穆宗在憲宗之後. 他和元稹共同開創長律、新樂府和諷諭詩的新境界,使唐詩經盛唐的極盛之後,依然能展現另一個高潮。在我國詩史上,為社會寫實詩和新樂府運動,寫下輝煌的一頁。時人稱元稹、白居易的詩為「元和體」或「長慶體」,他們兩人在詩壇上,同時享譽,號稱「元、白」。太和、開成以後, 真按:皆唐文宗年號也. 元稹去世,白居易跟劉禹錫和唱,結為詩客,時人稱為「劉、白」。
自居易(七七二-八四六),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邽】邑-6-9 注音一式 ㄍㄨㄟ 解釋 1.縣名。漢代所置:(1)隴西有上邽,在今甘肅省天水縣境。(2)宏農有下邽,在今 陝西省渭南縣境。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邽巽。 人。五六歲時便學做詩,十六歲來到長安,去拜謁顧況,顧況讀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句,大為激賞。白居易二十歲後,更加發憤苦讀,以至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胝】肉-5-9 注音一式 ㄓ 解釋: 手﹑腳掌因磨擦所產生的厚皮。如:胼胝。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雖累繭救宋,重胝存楚,居今觀古,曾何足云。 真按:用功苦讀 二十九歲登進士第,三十一歲又應吏部試,中甲科,任秘書省校書郎,因而認識元稹。 真按:白居易與元稹定交 真按:白居易與元稹-白居易與元稹定交 真按:白居易與元稹定交 真按:白居易與元稹 元和元年, 真按:唐憲宗年號. 白居易三十五歲,應制登第,補盩厔縣尉,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盩厔縣】 注音一式 ㄓㄡ ㄓˋ ㄒ|ㄢˋ 注音二式 ju j shin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縣名。位在陝西省長安縣東,留業河與渭水的合流處。漢武帝時始置,故城在今陝西省盩厔縣東,屬右扶風。因此地山水曲折而得名。今大陸地區改為周至縣。 作〈長恨歌〉。 真按:長恨歌之創作時間 次年,入為翰林學士,遷左拾遺,作〈秦中吟〉十首
525
,並與李紳、元稹等提倡新樂府運動, 真按:新樂府運動史 真按:李紳與新樂府運動 真按:白居易與李紳 於是新樂府五十首,便是在任左拾遺這個時期寫成的。 真按:新樂府的創作時間 元和六年,白居易四十歲,母陳氏卒,守喪期間,作歸田詩、效陶潛體詩,喪服滿後,入朝,授太子左贊善大夫。白任左拾遺以來, 真按:白居易 為諫官,常寫諷諭詩,六年間,共作諷諭詩一百五十首。辭諫官後,諷諭詩也就少寫了。 真按:白居易的諷諭詩 真按:白居易詩的分類
元和十年,白居易四十四歲,因上疏遭謗,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十二月致書給元稹,便是那篇有名的與元九書。次年,作琵琶行。 真按:琵琶行的創作時間 元和十二年,作廬山草堂記。白居易在江州,前後共四年,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二月才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白居易四十九歲,被召回長安,遇李宗閔與李德裕爭權, 真按:李德裕之為人 他自動要求外放,出任杭州太守。在杭州時,興修水利,西湖白堤,便是白居易所修築的。 真按:白居易的政績 唐敬宗寶曆元年(八二五) 真按:敬宗在憲宗穆宗之後,寶曆為其獨元. ,他改任蘇州刺史。此後曾任秘書監、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閑居洛陽履道里,作醉吟先生傳。並修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唐武宗會昌六年卒,享年七十五。宣帝曾以詩弔白居易: 真按:唐宣宗 真按:應作宣宗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真按:好句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真按:白居易詩的成就 真按:白居易詩的特色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真按:唐宣宗與白居易
可知他的詩在生前便受人重視,被人傳誦, 真按:白居易詩的成就 著有白氏長慶集,共兩千一百九十一首。白氏長慶集是白居易五十三歲時,元稹在越州時,把白居易在江州時所編的詩文集,再加以增補而編成的。今存白居易詩約三千八百餘篇,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家。 真按:白居易詩的數量 真按:白居易詩的成就
白居易在詩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真按:白居易詩的成就 他將自己的詩分成四類:即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 真按:白居易詩的分類 他主張詩歌在於「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並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理論。 真按:白居易的文學思想 白居易最重視諷諭詩 真按:白居易的文學思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