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421

(影14/4126
十月,翁樹培補授刑部貴州司郎中。(《家事略記》)
十一月二十日,徐松以《玉臺新詠》示先生,先生有跋。(影14/4133真按:翁方綱與徐松
十一月二十二日,跋明覆宋覆刻本《古文苑》二十一卷。(《王國維先生全集續編》第十二册,5202
十二月朔,徐松持宋刻本《周易正義》十四卷示先生,先生有跋其後。(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影14/4139
十二月十九日,拜蘇軾生日,適友持宋拓〈王略帖〉來,先生審定後,斷為寶晉本又重摹者,真按:翁方綱的鑑賞學 與董其昌題《嵩陽帖》所稱摹本恰相配。為賦詩,題於〈蘇書天際烏雲帖〉後。(《詩集》60/13A、影14/4140、商務印書館影印本《蘇書天際烏雲帖》)
臘月,吳榮光以所藏米芾書《多景樓詩》持至蘇齋,先生賞玩至二旬之久。(影14/4145
是年,馮敏昌卒,年六十。真按:馮敏昌之生卒 朱珪卒,年七十六。真按:朱珪之生卒
本年有文:跋《張東海草書墨跡卷》(影14/4112)、跋《王文成手蹟》(影14/4117)、跋城武本舊拓〈孔子廟堂碑〉(影14/4121)、跋安氏刻《書譜》(影14/4127)、跋〈江南春詞〉並圖(影14/4130)、跋行楷〈琵琶行〉(影14/4131)、跋吳雲壑書殘石本(影14/4132)、跋〈任烈婦王氏傳〉(影14/4134)、跋〈英光堂帖〉(影14/4134)、跋〈夏承碑〉。(影14/4165
422

本年有詩:〈顧茂倫「雪灘釣叟圖」〉、〈王西園山水〉、〈「樂毅論」舊本有穆倩小印,模糊不可辨,適友人持此印來補押其間,喜而賦詩二首〉、真按:翁方綱的鑑賞學 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薛道祖詩墨蹟〉、〈坡公與樞密正議大覺禪師二帖二首〉、〈文五峰畫上海顧氏園亭册〉、〈題法源寺壁〉、〈南樓老人花卉册〉、〈陳荔峰學士由順天學政調任粵東,賦贈二首〉、〈王石谷仿黃鶴山樵小幅〉、〈得「虞恭公碑」舊本,尚辨字千許,題下撰書銜名亦略可見,喜而題後〉、〈「廣川書跋」謂「樂毅論》「燕」字,真按:標點有誤!! 謂之聯飛者,今於元祐秘閣本見之廣川政和間人,此古本明証也。賦四詩記之〉、〈漁洋「秋林讀書圖」,昔年劉邑宰大紳攜歸雲南時,曲阜桂未谷為予摹本,真按:翁方綱與桂馥 予一再題詠。今劉君自滇寄此文與也原本來屬題真按:疑有誤字 感賦〉、〈董文敏書「盤谷序」並畫「茂樹清泉」句意〉、〈再題「秋林讀書圖」四首〉、〈野雲自江南來為予言,今春在焦山與墨卿憑眺,謂不得與覃溪、梧門偕也,賦此索梧門和〉、〈喜蘭雪卜居近巷之作〉、〈題「虞恭公碑」下截泐處二首〉、〈見梧門和作,賦此申前篇意〉、〈以元祐秘閣「樂毅論」證予篋中《大觀帖》第六卷真本,題此二詩〉、〈適蓮府婿以所得「虞恭公碑」全拓巨幅來,為合予本校定所得至二千八十餘字,從來鑒藏著錄家未之見也,賦此四詩〉、真按:翁方綱的鑑賞學 〈題野雲所作同遊法源寺小幀後〉、〈漁洋先生「秋林讀書圖」真本,竟得摹軸於蘇齋壁〉、真按:國無!詞無. 〈又題梧門摹軸二首〉、〈揚州甘泉山石字歌,寄阮芸臺中丞、真按:翁方綱與阮元 伊墨卿郡守〉、〈凱園將出都,以其尊人晴谿吏部所藏陳居中「獵騎圖」屬題
423

〉、〈石谷仿關仝八景卷〉、〈「馬遠小幀」,楊妹子題二首〉、〈元人立軸〉、〈黃君靜懷以自號雲泉寫圖屬題〉、〈書「虞恭公碑」全拓本後〉、真按:《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 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書36行,行77字,碑額陽文 篆書「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虞恭公溫公碑」十六字。    按:網路上頗多! 〈野雲為我作「焦山圖」二首〉、〈縮臨「鶴銘」並米題於「焦山圖」軸間題二首〉、〈再題「焦山圖」〉、〈蘇書潁州月夜泛舟聽琴詩殘石本〉、〈小池寫蘭於蘇齋壁,真按:董洵 真按:翁方綱與董洵 賦贈二首〉、〈陳白沙詩草卷二首〉、〈又和「秋林讀書圖」舊題韻二首〉、〈漁洋先生「五七言詩鈔」重訂本鋟板成,賦寄粵東葉花谿十二首〉、〈明吳中諸賢和江南春詞卷〉、〈又題休承小景〉、〈題四詩於唐栖梧書「善才寺碑」後〉、〈野雲為作「小石帆亭圖」,而「五七言詩鈔」重訂本適鋟板成,賦此邀梧門同作〉、〈次韻石君閣老餉鹿脯〉、〈室人以墨作桃柳枝〉、〈明人畫册〉、〈題「洛神十三行」宋拓本二首〉、〈寄懷方石亭二首〉、真按:疑為方式亭之訛!然下文又有石亭,應非! 〈昨寄石亭詩云「張吳有句敢先爭」,蓋季和、蘭雪近頗艱於詩思也。頃復作揚州書,若二君能少釋前嘲者,當改此句,並簡石亭〉、〈朱野雲「祭研圖」二首〉、〈三硯齋歌,為朱野雲作〉。(以見俱見《復初齋詩集》卷六十)真按:上見應作上字!
〈小孫湯餅筵間,適友人以董文敏夏午麥餅宴紀恩詩墨蹟屬題,即用其韻〉、〈又題蘭雪、石谿詩舫倩友摹「秋林讀書圖」二首〉、〈惲冰麗春〉、〈考訂馮涿鹿所刻「嵩陽帖」為卷真按:疑有誤字 書後三首〉。(以上俱見《復初齋集外詩》卷二十四)
424

嘉慶十二年丁卯(一八○七)七十五歲
正月六日,跋曹文埴法書。(影14/4140
正月十三日,跋朱彝尊文稿。(影14/4146、《文集》32/8A真按:翁方綱與朱彝尊
元夕前二日,跋文徵明書畫卷。(影14/4135
正月二十日,跋《黃庭經》。(影14/4148
是日,又跋宋拓本〈醴泉銘〉。(影14/4137
是日,又跋《宋明畫像》十幅。(影14/4139
正月,跋米芾書〈多景樓詩〉。(影14/4145、《文集》29/7B
二月二十二日,跋元康里氏藏唐拓《廟堂碑》。(《蘇齋題跋》卷下)
四月望,跋雙鉤唐拓〈廟堂碑〉字。真按:標點符號不一!前作書名號! (《蘇齋題跋》卷下)
五月十日,跋自摹宋拓〈虞恭公碑〉。(〈虞恭公碑墨跡〉)
五月二十日,致樂鈞札。「得接我友札,快若面談。手山極道我友邇日所業加進,以慰以馳。此事要刻刻充之養之,又要刻刻酣放,刻刻節制,正在盛年,實至而名立,勿再遲矣。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手山亦未有專功之暇,蘭雪近日頗有荒意,可畏哉!愚亦集益漸少,真按:國無!待查! 指日當北來快談也。」(《家零札》)真按:疑為名之誤!
425

五月二十一日,吳嵩梁、金學蓮相值於城西古寺,論詩竟日,蘇齋為之作圖,有詩二首。(《詩集》61/7B
五月二十八日,跋〈蘭亭〉。(《再續楷帖三十種》)
是日,跋祝允明書〈雲江記〉真跡卷。(《夢園書畫錄》10/4
六月二十二日,跋古聖賢像。(影14/4169
六月二十六日,又跋自摹宋拓〈虞恭公碑〉。(〈虞恭公碑墨跡〉)
夏,撰《廟堂碑考》一卷。(《家事略記》)
八月二十八日,王士禎生日,於吳嵩梁詩舫作詩二首。(《詩集》61/8B
秋,奉旨賜三品銜,重預鹿鳴宴,紀恩述懷,有詩四首。和者數百家,裝為四册。是日,筵間又得二律,歸示樹培真按:翁樹培 樹崑真按:翁樹崑 (《家事略記》、《詩集》61/9A10A
九月望後二日,跋秦觀詩蹟。(影15/4211
九月,先生婿王宗誠赴山東學使任。(《家事略記》)
十月二十日,跋王守仁詩蹟。(影15/4211
十月二十五日,吳榮光持趙孟頫書〈洛神賦〉來蘇齋,先生再觀,並再題記於後。(《松雪洛神賦》)真按:趙孟頫
426

 十月二十六日,臨米芾《西園雅集圖記册》,真按:翁方綱與米芾 有跋云:「余生平書是記計百餘本,總拘於米家面目,無復本家面目,而老神味反不能肖。 真按:疑為米之訛!-而米老神味反不能肯。-2011/9/26 上午 10:59:41 今歲重邀鹿鳴恩宴,先後同科及諸故舊、諸友人日相會於余齋,亦可謂余生平第一慶幸之事矣!友人曹子慶餘,精神之健,並談及米老旣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耋】老-6-12 注音一式 ㄉ|ㄝˊ  解釋 1.高齡、高壽。說文解字:耋,年八十曰耋。    2.泛指老年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使師一二耋老而綏馬。唐˙劉禹錫˙唐故 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序:三至郎署,坐成遺耋。            復小楷書是記。噫!余衰矣,不能續是記矣,獨不能即是記而臨之乎?真按:翁方綱的書法 因提筆效之,純用本家面目,似頗得米老神味,真按:翁方綱與米芾 亟取余家藏素摹本對之,如二家書矣。友人曹子,以為與右軍、南宮相伯仲,真按:米芾 是誠虛譽。若謂生平摹是記,運以脫化之筆者,是猶寸心堪自信者耳。」(《古芬閣書畫記》)
 十月,撰〈玉延秋館詩畫卷序〉。(影15/4214、《集外文》1/18B
 十月,撰〈皇清誥授中議大夫晉封資政大夫前光祿寺卿雲林伊公墓表〉。伊氏,諱朝棟真按:伊朝棟 用侯真按:伊朝棟 雲林真按:伊朝棟 (影15/4217
 十月,撰〈皇清誥授奉政大夫刑部主事魚山馮君墓表〉。真按:馮敏昌 馮氏,諱敏昌真按:馮敏昌 伯求真按:馮敏昌 號魚山。卒於嘉慶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年六十。真按:馮敏昌之生卒 (影15/4218、《文集》14/5B
 十二月六日,方式亭以素册求先生錄唐人正書上品未盡者,真按:詞無.教育部國語辭典      【正書】 注音一式 ㄓㄥˋ ㄕㄨ 解釋 1.一種漢字書體。由隸書演變而來。見楷書條。      2.舊時經、史一類傳承道統的書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從來正書上面說,孔子貌似楊虎,以致匡人之圍。          ○楊虎當為陽虎. 先生又補以〈昭仁寺碑〉、〈王居士磚塔銘〉等,合前册所選,凡五十種。(《蘇齋唐碑選》,又見Christies Auction CatatogueNew Yorj. Wednesday 27 March真按:疑為k之訛! 1996
427

臘月望,朱
鶴年歲除作〈祭硯圖〉,以所得宋鐫蘭渚硯屬先生為縮臨定武本〈蘭亭〉於背,以配葉臺山、趙凡夫二硯,顏其居曰三硯圖。先生為賦詩,並題册首。(影14/4140
十二月十九日,拜蘇軾生日。題錢楷所作〈李委吹笛圖〉。(《詩集》61/13B
是日,又題吳嵩梁詩舫所摹幀。(《詩集》61/13B
十二月二十四日,跋宋拓〈化度寺碑〉響搨真本。(〈宋拓化度寺碑響搨真本〉)
是年,丁杰卒,年七十。真按:丁杰之生卒 王昶卒,年八十三。真按:王昶之生卒
本年有文:跋越州石氏小楷諸帖(影14/4136)、跋毗陵唐氏本《洛神十三行》(影14/4137)、跋董其昌書杜詩(影14/4141)、跋董其昌題畫詩墨跡(影14/4178)、跋〈廟堂碑〉唐本(影14/4154、《文集》22/1A)、跋〈善才寺碑〉(14/4158、《文集》23/1A)、跋王福祥藏扇册八幅(影14/4162)、跋秦瀛藏《王文成手牘》(影14/4163)、跋玉枕〈蘭亭〉(影14/4171)、跋遼壽昌五年陀羅尼幢(影14/4175、《文集》25/9A)、跋吳寬與陳玉汝手札卷(影14/4176)、跋趙孟頫書〈壽春堂記〉(影14/4179)、跋城武本〈廟堂碑〉(影14/4196)、跋文徵明文草(影15/4213)、跋俞紫芝臨褚遂良《陰符經》(影15/4214、《文集》23/8A)、跋《黃庭經》舊本(影15/4216)、跋〈唐釋玄奘求序疏〉(影15/4216)、跋〈虞恭公碑〉(影15/4220)、跋張惠言《儀禮圖》二首(影15/4222真按:翁方綱與張惠言 《文集》16/2B)、跋《嘉祐石經》殘本(影15/4224、《文集》16/4B)、撰〈道園遺稿序真按:翁方綱與虞集
428

〉。(影14/4174、《集外文》1/7B
本年有詩:〈得見「廟堂碑」唐石本,喜而有賦〉、〈吳仲圭竹卷,為荷屋賦〉、〈梧門為其友彭石夫求詩二首〉、〈米書「多景樓詩」墨跡〉、〈再題「廟堂碑」唐本二首〉、〈明忠節諸君子手牘〉、〈春敷宗伯蒙恩賜宋文同山水畫軸,屬為賦詩〉、〈朱仰山、辛敬堂同過齋中論五言詩〉、〈自題縮臨「蘭亭」〉、〈孫淵如觀察購得研山齋舊藏「熹平石經」殘字,為題於後〉、真按:翁方綱與孫星衍 〈學書偶述四首〉、〈遂園稧飲圖〉、〈次韻手山見贈〉、〈明晨手山出都之楚,走筆為贈〉、〈再題小峴侍郎所藏「碧山吟社圖卷」〉、〈愚所編次「虞道園詩」十卷,得鋟本於揚州,真按:翁方綱與虞集 賦示手山、蓮裳、蘭雪二首〉、〈管仲姬「長明庵圖」〉、〈趙仲穆「磵樹小幀」二首〉、〈題宋拓玉枕「蘭亭」四首〉、〈成齋「竹舫圖」〉、〈「贐詩圖」二首,為胡黃海廣文賦〉、〈五同會圖詩,為陳工部賦〉、〈書「道園遺稿」後二首〉、真按:翁方綱與虞集 〈遼壽昌五年陀羅尼幢,為秦敦夫編修題二首〉、〈送姚秋農典山東鄕試二首〉、〈寄顏衡齋二首〉、〈次答吳蘭雪〉、〈野雲為摹漁洋與崑山盛誠齋像合軸,題曰石帆詩意〉、〈再題二首〉、〈野雲為某友之任杭州,寫柳耆卿詞「楊柳外曉風殘月」句意,屬題二首〉、〈送蓮府視學山東〉、〈送李春湖視學湖南〉、〈野雲畫斷牆老樹為卷,屬題二首〉、〈送朱野雲還揚州〉、〈寄題焦山寺壁〉、〈小峴詩來,語及漁洋戊申寓保安寺街,因用漁洋己末稿月夜三詩意奉柬末章,兼示蘭雪
429

〉、〈題上海顧氏藏「廟堂碑」城武舊本二首〉、〈接葉亭〉、〈米仲詔怪石〉、〈明吳門李仰槐畫「琵琶行卷」二首〉、〈定軒給諫充內簾監試官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國無!待查! 以闈中諸公唱和詩艸裝册屬題〉、〈王麓臺「廬山圖」〉、〈蘇齋詩境歌〉、〈又題詩境石本〉、〈贈張南山孝廉二首〉、真按:翁方綱與張維屏 真按:張維屏與翁方綱 〈予臨「惠山聽松篆」贈南山,真按:翁方綱與張維屏 而南山適以「松石卷」屬題,因感聽松篆後題云「松石相望,於十步外,不知幾何,時合而相從。此語若為之緣者,賦此二詩〉、真按:張維屏與翁方綱 〈送方式亭之官江西二首〉、〈題「化度寺塔銘」,上海顧氏舊藏本〉。(以上俱見《復初齋詩集》卷六十一)
〈蘭雪來詩,若未盡得髓義,賦此並示梧門諸君〉、〈送汪東序通參視學陝西〉。(以上俱見(復初齋集外詩》卷二十四)
嘉慶十三年戊辰(一八○八)七十六歲
三月,孫女大妞歸於安邑葛廷蘭。(《家事略記》)
四月,先生借〈化度寺碑〉至蘇齋,與鮑氏〈化度寺碑〉對看兩旬之久。(《宋拓化度寺碑來去原委各札》,影印本)
五月三日,跋〈化度寺碑〉。(《宋拓化度寺碑來去原委各札》,影印本)
六月十日,跋宋石經〈檀弓〉。(影15/4231、《文集》16/4B
430

八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徐松購得蘇軾《寓意錄》四卷,見示先生。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此見示疑為翁公原語,而引用者豈得照用耶! 先生昔年按試惠州時,訪求此書不可得見。先生有跋其後。(影15/4235,又見北京圖書館藏《寓意錄》)
九月六日,秦瀛集同人補作王漁洋生日,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先生有詩。(《詩集》62/3A
九月七日,吳嵩梁請友人作〈蘇齋論文圖〉,頗具泉石之勝,先生有二詩傳和。(《詩集》62/3A
九月,先生依南唐壽春永慶寺本,盥手敬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三,計四十一頁。(《雲南寺續誌》卷五,見《武林掌故叢編》)
十月朔,撰〈鄱陽集序〉。(影15/4239,《集外文》1/7A
十一月十日,跋〈吳越文穆王神道碑〉。(影15/4240
十一月望日,跋《大觀帖》第六卷。(《大觀帖》第六卷,影印本)
十二月十日,為馮敏昌詩集作序。「予與及門諸子論詩,所知之最深者,無若謝、馮二生。謝蘊山自翰林出守,予誡以十年不為詩,真按:翁方綱與馮敏昌 真按:翁方綱與謝啟崑 蘊山亦知予。其吏治果逾十年,乃與友唱酬,自監司以至節鉞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節鉞】 注音一式 ㄐ|ㄝˊ ㄩㄝˋ 解釋: 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             詞:【節鉞】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志。《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假 太祖 節鉞,錄尚書事。” 唐 張祜 《送周尚書赴滑臺》詩:“鼓角雄都分節鉞,蛇龍舊國罷樓船。” 明 張煌言 《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蒙皇上綸綍頻頒,節鉞謬寄,臣感極生慚,憤極思奮。”徐興業《金甌缺》第一章:“年來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圖個太平無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甌和全軍交還朝廷……豈可謬領節鉞,再當艱巨?” 勤職之暇,無歲不以詩求定,予一序再序,期之勉之而已。馮魚山則天骨開張,更過於謝,而其自翰林改部曹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部曹】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ㄘㄠˊ 解釋: 舊時各部分曹治事,因此稱各部的司官為部曹。儒林外史˙第七回:貞臣良佐,忽為悖逆之人;郡守部曹,竟作逋逃之客。 衣食奔走於四方,遍遊五岳,窮探奇險。……乾隆乙酉,予初識魚山於未冠之年,及其舉於鄕,陸耳山典粵試,真按:陸錫熊 真按:陸錫熊 真按:翁方綱與陸錫熊 榜發,予與耳山交口稱為天才,真按:翁方綱與陸錫熊 羅臺山、李南皆同几激賞其詩筆。真按:疑又作磵字! 」「今日知馮魚山者,無若吳蘭雪,蘭雪力任刪訂,真按:吳嵩梁 真按:翁方綱與吳嵩梁-關鍵字 存此百三十首,以付其門人。予則謂存其多篇

Sunday, September 4, 2011



131

 15 討論具有情緒意義之語文表式的有義性、同義性、歧義性、混合性和動人性。
16 討論情意的可表達性。並評論下段文字:
  『情懷絕妙之處,人間哪有言語?!』
  17 疑問驚嘆號(‘?!’),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意』?試分析它的用法,並且加以例釋。驚嘆號的用法如何?傳知表信的語句,可否以此收尾?那代表些什麼意義?
  18 什麼是語詞的『情態值』?什麼是語句的『誘導值』?例釋之。兩者分別與指謂值和真假值,有沒有關聯?
  19 語句的誘導值或『誘導性』(persuasiveness),和『誘導界說』(persuasive definition),有何密切關係?(提示:所謂誘導界說是應用影響他人情緒,導引他的態度的語言,來為語詞下定義;以便達到令人對該語詞所指的事物加以擁讚或加以非難的目的)。
  20 誘導(persuasion)和說服(信服)(conviction)有何重大的區別?
  21 我們只標定正負兩種情態值。試問此一做法是否得當?我們需不需要另立一個中性值?試論之。
  22 選出五對不同的語詞,它們分別一一具有相同的所指謂項,可是彼此的情態值卻不相同。
  23 情緒意義對於思考與討論,有無害處?試細論之。
  24 分析我們目前所標定的‘認知意義’的意義,並且將它與常見的‘認知意義相比較。指出其歧義之處。
  25 我們沒把真假值看成認知意義的必要條件,只把它當做認知意義的充分條件。試問我們是不是可以採取另外一種辦法來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可否同意真假值是認知意義的充分而又必要條件,但卻進而倡議,像疑問句,導引句等也有真假值可言?這時它們的真假值應該如何決定?
  26 認知意義與情緒意義,這個二分是否共同窮盡?是否互相排斥?細密討論之。(提示:首先比較嚴格地陳示此一分類)。
132


133

35.語言的類別和語言的層次
  我們平常使用來充當傳達交流的語言,稱為『日常語言』(ordinary language)。 日常語言是在某一個文化和歷史的背景下,慢慢滋長,逐步充實起來的。像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等等,都是日常語言的例子。這樣的語言有一個很顯著的 特色,它充當我們許許多多,不計其數的語文功能。我們以前已經提過,如果缺少了語言,我們的生活會因而發生困難,產生混亂。可是這類充做多種用途的語言, 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弱點。比如,我們只要精通了日常語言,就可以獲致許許多多的目的。而且,這樣的語言,由於不嚴密區分認知意義與情緒意含,甚至不計較 語詞的歧義與混含等等,往往反而能夠滿足我們許多微妙的表達需要。可是語言除了可以用來滿足這類需要而外,往往還得用來表達精確嚴格的內容。這時,由於日 常語言在多種用途裹,夾帶著的不相干的成分,常常妨礙直截了當的認知,和正確合理的判斷。這是日常語言的弱點。
  為了彌補這個短處,人們常常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創作特別的專門藷言(或者部份語言)。比如,為了 數學系統的陳構和展演,數學家創造了特別的數學符號,以及這些符號的運用方式。這樣的符號系統,往往能夠很精確很有效地達成數學上的特定目的。這樣的語 言,我們要稱之為『專技語言』(technical 1anguage)。 一般言之,專技語言只適合於某些特定的專門問題之表達,和特定內容的陳構。比如音樂裏的五線譜,化學上的反應式,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它們通常沒有夾帶著情 緒的意義,因此使用起來,很少像日常語言那樣地,可以不知不覺地左右我們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的認知。同時,這種語言裏頭的語彙,經常是沒有歧義和混合等 影響表達明確性的成素
134

。即使有,也可以在特定的脈絡裏,加以控制。使其不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舉例來說,在數學裏,所謂『減號』和所謂『負號』,往往在形狀上是不可分的,兩者都寫成‘-’。可是在下列(1)裏,我們知道它是負號;而在(2)裏,我們知道它則是減號了:
  (1) -2-x+y+z
  (2 2-3,(x-y+z
有時加不加以區別是沒有不良的後果的。比如下列的‘-’是一減號:
  (3) x-y
可是我們可以證明,(3)等於下列的(4
  (4) x+-y
因此,若將(3)裏的‘-’瞭解為負號,則將(3)瞭解為(4)。結果並不引起任何我們不願意令其發生的結論。
  專技語言除了上面所說過的優點,亦即:(i)適合表達針對它而設計的內容與結構等。(ii)免於情緒意義的牽絆,和(iii)排除不良的歧義與混含等干擾;此外,尚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長處,就是表達上的簡單性,陳示上的明確性以及結構上的嚴密性。此三者常常相伴而生,共存共長。
  舉例來說,底下(5)裏所示的恆等式
  (5)(X-y3=x33x2y+3Xy2-y3
若要改寫成為日常語言的表達方式,則我們只好說:
  (6)兩數之差的立方,等於第一數的立方,減去第一數平方與第二數的乘積的三倍,加上第一數與第二數的平方的乘積的三倍,減去第二數的立方。
我們只要比較一下(5)和(6),詳細觀察(6)裏的表達可能引起的歧義和不準確之處,就不難明白(5)的陳構之簡單,明確和嚴密。而(5)正是(6)的專技語言版本。
135

  專技語言也和日常語言一樣,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以適合我們表達上的需要。同時,我們也 要注意,專技語言也可以取用一部份日常語言的表式,做為它的語言的一部份。甚至在許多學科裏,人們並沒有特地創造專技符號,或者只創造很少數的專技符號, 而只是把某種日常語言改以純粹化,精密化和嚴格化,以適合該一學科在表達上或陳構上的特定目的。許多社會科學裏頭,所使用的語言,就是這類(或參雜著這 類)再製過的日常語言。這樣的語言也具有專技語言的許多特色。
  所以,關於專技語言,有兩點必須強調的。第一,專技語言和日常語言的區別,主要是在用法上的分類; 而不一定是符號外貌上的分類。因為我們也可以有不帶特別符號的專技語言。第二,專技語言不必然是一個完整的語言系統。有時我們只創造一個部份語言,做為最 緊要的表達目的之用,其他的語文功能則讓日常語言去擔當。一般科學裹面,所用的語言都是兩者的湊合。
  當有兩種語言在一起交雜使用的時候,不管它們同是日常語言,或同是專技語言,或者兩者各一;有一點 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那就是這兩種語言之間,到底具有什麼關係。它們是同在平行的地位上,合併而為更廣泛的語言;或者兩者是處在不同的層次上,其中一個語 言,是用來討論另一個語言的?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外國旅行的時候,為了方便與必要,嚮導使用他自己的(日常)語言,我們使用我們自己的(日常)語言,互相 交通,達到玩賞遊樂的目的。這時,兩方面是把各自的語言,平行地結合起來,交互使用(聽的是一種語言,說的是另一種語言),暫時構成一個更廣大的語言。我 們的日常語言,經常在吸收外來語言的字彙和表達方式,總是不停地在擴充當中。
  另外一種情況就很不同。我們不是把兩種語言,合併起來,交互使用;而是以其中的一個語言為工具,把另外一個語言做為對象,拿來討論。
136

比如,我們使用自己的語言(比如中文),討論新學的語言(比如希臘文)的語彙和文法等,就是一例。這時被討論的語言和討論此一語言的語言,是在不同層次之上的。
  我們把那被拿來當做討論的對象的語言,稱為『對象語言』(object language),把用來討論此一語言的語言,稱為『討論語言』(discussion language)或者『後設語言』(metalanguage)。屬於對象語言裏的符號,稱為『對象語文符號』(object linguistic symbol);屬於後設語言裏的符號,稱為『後設語文符號』(meta linguistic symbol)。
  對於此一語言層次的區分,我們應該注意兩點:(一)對象語言和後設語言的區分,是相對的。當我們使 用甲語言,討論乙語言的時候,甲是後設語言,乙是對象語言。可是等我們使用丙語言,討論甲語言時,甲又成了對象語言,丙這時則是後設語言。倘若我們要把甲 乙丙三個語言並列,則在上述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丙是個『後設語言的後設語言』,簡稱它為『後設後設語言』。(二)對象語言和後設語言,不一定要取自不同 個日常語言或不同個專技語言。它們可以源出同一語言。此如,我們不僅可以使用中文(當做後設語言)來討論希臘文(對象語言);我們也可以使用中文(後設語 言)來討論中文(對象語言)。因此,某一符號到底是後設語文符號,或是對象語文符號,那不是依據它的外表結構來確定的;而是要看它是出現在後設語言裏,或 是對象語言裏,才可以決定。比如,在底下這個語句裏,第一次出現的‘劃’,是個對象語文符號;第二次出現的‘劃’,則是個後設語文符號了:
  (7) ‘劃’字一共才十劃嗎?
因為第一個‘劃’字是在對象語言裏,第二個‘劃’字卻在後設語言中。雖然它們同屬中文語彙。
  在平常的使用上,由於討論的目的和需要,我們常常跨越在不同的語言層次之上,來回自如。既不發生表達上的困難,也不引起思考上的混淆。
137

可是有時候,不分清語言這種架構上的層次,卻足以產生誤解,添增麻煩,甚至帶來謬誤。
  比如,倘若有人說:‘世上的真理都是相對的’,我們卻回答道:‘那你那句話又怎麼樣?它也是相對的了。這麼一來,世上的真理就不必然都是相對的了’!這時我們所冒犯的,基本上就是語言層次的混淆。這是一種思考上的謬誤。
  語詞的使用,有時也有類似的困難。
  我們說過,語詞用來裝載我們心中的概念(或情意),它具有意義。同時,語詞也具有指謂值,它指謂 (或號稱指謂)著某事物或事態。因此,這時,我們有語詞、意義和事物事態三種項目。這三種項目,通常因為性質上的不同,不會引起混淆或誤認。可是有時疏於 細察,也會遭致不必要的困難和謬誤。尤其語詞不只可以用來裝載意義,指謂事物;同時也可以用來指謂該語詞本身。於是錯誤和混淆就容易發生。
  此如,在下列兩句中出現的‘獅子’一詞,用法不同:
  (8) 獅子是種兇猛的動物。
  (9) 獅子只是兩個字而已。
在(8)裏,‘獅子’一詞指謂著獅子這種動物;可是在(9)當中,‘獅子’一詞卻指謂著‘獅子’這個語詞本身。
  一般我們說,在(8)裏我們是使用(use)‘獅子’來提指(mention)獅子;可是在(9)裏,我們卻使用‘獅子’來提指它自己。為了區別語詞這種『使用與提指』之分,我們通常把(9)寫成:
  (10 ‘獅子’只是兩個字而已。
這樣我們可以避免兩者的混淆。單引號(‘……’)因而稱為『提指號』。(我們說過,雙引號(“……”),是用來指謂概念的)。
  有時人們把名與實相混,把語言世界和現實世界交亂。關於這種混淆所可能引起的不良後果
138

,我們以前業已說過。語詞的使用和提指的細心區分,有助於避免此一混淆。
  我們不但要分開名與實,也要區別事物與概念。常常有人因為基於龍的概念之存在,以為龍也存在。這種混淆也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問題與討論
  (1 有人把日常語言稱為『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把專技語言稱為『人為語言』(artificial 1anguage)。試問何故?此名稱是否很妥當?
 (2 日常語言有些什麼特色?舉例說明之。
 (3) 用語的不嚴格,不精確,歧義,混合,或情緒意義等,是不是永遠有害的?在什麼情況下有害,什麼情況下無害,什麼情況下,甚至有益?試舉例說明之。
  (4) 試舉二十種專技語言的例子。並且試述專技語言的一般特色。試以兩種專技語言,幫助說明顯現這些特色;並進而與日常語言的情況相比較。
  (5) 專技語言是不是一定不會夾雜情緒意含?其語詞是否必然不歧義,不混含?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它與日常語言又有何大異之處?
  (6) 在正文中(6)的表達方式有何可能的歧義和不準確之處?將它與(5)裡的表達方式相此較,說明(5)的陳構之簡單性、明確性和嚴密性。
  (7) 試述我們可以使用什麼方式與程序,『再製』某一日常語言,使其成為某一特殊領域的專技語言。
  (8) 舉例說明專技語言不必然是個完整的語言系統。這時所謂『完整的語言系統』,到底是什麼?
  (9) 什麼叫做『後設語言』,它與什麼相對立?什麼叫做『後設後設語言』?
  (10)在正文裡,例句(7)底下的一小段話,屬於何種語言層次?試討論之。
  11 為什麼當人家說‘世上真理都是相對的’,而我們回報以‘那麼你的話也是相對的了’!這是一種謬誤?我們可以用什麼名字稱呼此一謬誤?再舉出五個這類謬誤的例子。
  12 以前我們提過的『謊者詭論』,是不是也因為這類的混淆所致?試加以詳細分析。
139

  13 試述區別語詞之使用與提指的重要性。混淆了事物與概念,會產生些什嚴重後果?舉例說明之。
  14 下列陳述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只考慮其認知意含)?
a)花非花,霧非霧。
b) ‘花’非花,‘霧’非霧。
c)“花”非‘花’,“霧”非‘霧’。
d) ‘花’非‘花’,‘霧’非‘霧’。
e) ‘白馬’非馬。
f) “白馬”非“馬”.
8) “白馬”非馬。
h) 白馬非馬。

36.語句的樣型與內容(上)
  以前我們曾經討論過幾種樣型的語句。比如斷說句(陳述句),疑問句,導引句等等。這樣的區分主要是以語句的用法為根據。我們也知道,在文法的書本上,對於語句也有常見的分類。比如敘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等等。這是根據語句的文法結構,所做的區分。
  現在,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種種語句的樣型,注意各種樣型的語句,一般所裝載的不同內容。 可是這次我們要以不但具有認知意義,而且具有實際真假值的,所謂陳述句或斷說句為主。當然我們在此所做的解析,將間接地有助於瞭解其他種類的語句之樣型和 其相應的內容;因為以前我們已經說過,有好幾種語句都具有共同的概念內容部份,不同的只是置放概念的模態相異而已。
  我們所要做的第一種區別,是所謂『全稱述句』(universal statement)和『特稱述句』(particular statement)之分。
140

  所謂全稱述句具有下列的形式:
  (1) 凡A都是B。(或者:所有的A都是B。)
比如,‘凡人都愛真理’(或‘凡人都是愛真理的’),‘凡金屬加熱都會膨脹’,‘凡昆蟲皆有六隻腳’,‘凡麒麟都吃素’等等,都屬於這一類型的語句。
  這一類型的語句所具有或裝載的意義——亦即我們心中的命題——可以分析如下:當我們說:凡人皆愛真 理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說:凡是人的,也是愛真理的。說得比較呆板,但卻比較清楚些,就是:凡是屬於人的這種事物,就是屬於愛真理的這種事物。假如我們用 集合論的概念,以及以前說過的量化詞來表示,就是:對於任何的x而言,若x屬於人集,則x屬於愛真理(的事物)之集。
  讓我們以‘(x)’代表‘對於任何x而言’,這個所謂『全稱量化詞』;以‘x∈A’代表‘x屬於A集’,這一集論表詞;以‘……⊃……’代表‘若……,則……’這類條件語句。那麼‘凡人皆愛真理’,可以述寫如下:
  (x)(x∈⊃x∈愛真理者)因此,我們知道,上述的(1)具有底下的樣型:  (1') (x)(x∈A⊂x∈B
這一樣型所表示的命題內容,有一些基本特點。讓我們使用間接的辦法,把這些特點襯托出來。
  讓我們發問:像(1)這樣的語句,要怎樣加以核驗?很顯然地,如果我們考察了所有的A,發覺它們全都是B;那麼(1)也就被驗證了。比如,我們檢查所有的人,發現他們全都愛真理;那麼我們也就證實了凡人皆愛真理這一命題。可是只當A是個有窮集的時候,上述的驗證才可能。假若A是個無限集,那麼我們就得改用其他的辦法。比如我們可以假定(1)的反面(即其否定),設法推論出一個矛盾來(間接證法或歸謬法);或是採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A,看看它們是否全都是B。以此方式對(1)加以檢證(不是驗證)。我們知道,要核證(1),只列舉幾個個例出來,是不夠的。
上文 下文  首頁 回總目

Friday, September 2, 2011

上文 下文  書首

31

。」《禮記》上也云:「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這些見解,莫不表示詩、樂、舞三者都是由於情動於中,人心感於物而動的表現,屬於一種內在情感的表達。
芬蘭美學家赫恩(Yrjo Hirn)在其《藝術的根源》書中,強調人類自始就有表現自我感情的本能,藝術既然是美的感情的具體顯現,所以說藝術起源於自我表現的本能﹝22﹞。俄國文學、哲學家托爾斯泰(Tolstoy18281910)更是強調強烈情感的感染力,是好的藝術作品的必要條件,他在其著作《藝術論》中談到,藝術的起源,是由於人類為了要將自己所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以某種外在的方式表達出來﹝23﹞。
自我表現說的重點,在於強調人類與生俱來都有一種要將自己的感情表現出來的衝動,猶如兒童以聲音、語言、動作或其他的媒介,表達其各類喜、怒、哀、樂的情感,在此表現情感衝動的驅使之下,於是有了藝術活動的產生。
貳、歷史發生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向
  依據過去的文化,或現存的土著文化予以考察探討,對於個別的藝術作品,探討其起源與構成,建立它的時間與空間的分類,運用個案、相關性與發展性等的研究方法,從整個文化的構成去了解藝術的產生與意。
32

一、裝飾說
此學說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產生,是由於人類在生活演進的過程中,裝飾其本身及生活上的各項事物、環境等的活動與製作的結果,這種裝飾的活動與製作,是兼顧實用與審美的需求。
早期的藝術創作與日常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創作動機除具美的觀念之外,往往是以實用目的為導向。芬蘭美學家赫恩(Yrjo Hirn) 在他《藝術的根源》書中談到,原始時代某些民族的裝飾品,是具備著極其實際的、非審美的意義:「例如武器、家具等等的雕刻,紋身、編物等等的花樣,世人大 概都認為是純粹的審美上的藝術衝動的產物,可是這些東西,現在大多都可以說明它們有的是用來作宗教的象徵,有的是用來作為所有主的符號,大柢都含有這一類 的實用上的意義。」
這種以實用目的為導向的說法,在德國的藝術史家格羅塞(Grosse) 《藝術的起源》一書中予以折衷,並特別強調由實用性而臻於美感在裝飾活動行為上的意義:「把一件用具磨成光滑平整,原來的意思,往往是為實用的便利,比為 審美的價值來得多。一件不對稱的武器,用起來總不及一件對稱的來得準確;一個琢磨光滑的箭頭或槍頭,也一定比一個未磨光滑的來得容易深入。……澳洲人常把 巫棒削得很對稱,但據我們看來縱使不削得那樣整齊,他們的巫棒也不致於就會不適用。根據上述情形,我們如果斷定製作者是想同時滿足審美上的和實用上的需 要,也是很穩妥的。」﹝24
33

1-10希臘 阿提加黑繪式雙耳陶甕(約550B.C.
西元前六世紀希臘黑繪式陶器是在已磨過光,而以赤褐色為底的陶器上,用漆黑色將神話或英雄故事中之人物等塗黑,再以銳利的刻線來表現輪廓或細節。
【見原文】
  從現存有跡可考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若只是以實用性的目的來解釋藝術創作的動機,是無法涵蓋多數藝術作品特質。舉希臘阿提加黑繪式雙耳陶甕(約550B.C.,圖1-10)為例,如果器物只為實用目的,素甕本身便已具備可用性,作者大可不必費周章的在瓶身上作繪彩飾。因此,黑繪式的技法存在,必有其價值,其價值就在於讓使用者在好用之餘,並能賞心悅目,另一方面也帶動瓶身彩繪技法的多元與發展(圖1-11)。
34

1-11
希臘阿提加赤繪(520510B.C.
赤繪的技法較黑繪略晚,西元前六世紀末出現在雅典,其製作法與黑繪相反。赤繪式是首先將圖像部位留空,而將其餘部分塗上漆黑色,而後以鮮麗的赤褐色畫出主題。
  人類在生活演進的過程中,早期裝飾的行為包括美化其本身,及生活上的各項事物、環境等的活動與製作,譬如人體裝飾、器物與居住等的裝飾。原始的人體裝飾包括永久性的(permanent)與暫時性的(temporary)裝飾。永久性的裝飾,以疤或刺紋紋身,隨身體的部位而改變其造形;暫時性的裝飾,有以繪畫的形式、或以物體如羽毛、金屬、皮革等,並非實用性的被掛在身上,這種暫時性的裝飾一般較具有美感的動機,但此動機往往隨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25﹞。人體裝飾的目的,除了滿足自己快樂之外,往往還帶有愉悅別人,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的社會作用。器物與居住等的裝飾,則包括各項與生活有關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必需用品。裝飾的意義,除美化的目的之外,也代表著功能的改進
35

。而其所作的裝飾圖紋,往往隨社會的結構而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裝飾說的重點,在於肯定人類對於實用與美感的基本需求,此種需求促成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二、勞動說
  此學說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產生,是由於人類在生活演進的過程中,各種勞動行為的表現,譬如經由耕種、打獵、畜牧等的活動,而帶來相關的藝術創造活動。
芬蘭美學家赫恩(Yrjo Hirn)在他《藝術的根源》書中談到:
「我們以為最原始的野蠻人的舞蹈,如北美印第安人反黑奴的舞蹈,實在也是非單純藝術之所產生,他們是靠了這種舞蹈作為日常狩獵時射擊鳥獸的練習。那舞蹈的動作,便是他們狩獵鳥獸的動作。」﹝26﹞因此,由於狩獵生活的必須帶來舞蹈形式的產生。舉中國舞蹈的發展為例,舞蹈一直存在先民的生活之中,或用於祭神、祭祖的祀禮,或國家的慶典等,如西周時,有用於社稷祭祀的帗舞,有為兵士操練作戰的兵舞等。
以繪畫作品為例,中國西漢畫像磚與東漢畫像石的題材,如宴樂、鬥雞、出行、狩獵等的場面,莫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的景象。另如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12000B.C.,圖1-12)的洞窟壁畫中,所描繪的各種動物的形象,也與當時人們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
36

1-12 西班牙 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Altamira12000B.C.
【見原文】
  勞動說的重點,強調藝術的本源,在於人類生活過程中所從事的各項活動,如工作時共同的呼喚呐喊,可能形成詩歌或音樂;為耕耘、狩獵或戰事所作的準備練習,可能形成舞蹈的形式或繪畫的題材等。藝術的產生與人類的各項生活不可分離。
37

參、心理學,歷史發生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向
  綜合心理發展,歷史與人類文化的現象予以探討。
宗教說
   此學說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產生,是由於人類各種信仰活動的表現。早期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尚未開化,許多的自然現象非為人力所可主宰,當驚駭於大自然的神 祕力量之不可預測時,必然萌生畏敬與崇拜的意識,進而產生各種信仰,如對自然、偶像、鬼神與祖先等的崇拜,此種與信仰有關的活動與製作,乃造就了藝術。
  有關宗教之形成美國學者泰勒(Tylor)在《比較宗教》(Reader in Comparative Religion)書中談到的「萬物有靈論」(Animism),他認為宗教的根源來自於知性方面的好奇,而這種好奇是有關於精神的狀態和對未能完全了解之事物(Tylor1971)。至於美國心理學家瑪琳諾詩基(Malinowski)則主張宗教是一種個人焦慮與不確定的反應,經由宗教使人們相信死亡並非最後,生命於死後仍將持續(Malinowski1939)。此外社會學家杜漢姆(Durkheim)提到,宗教源於社會和社會的需求,一件物體如木頭、石瑰或塑像,作為一個象徵被視為神聖,是由於社會的事實與考量(Durkheim1971)。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藝術史家龔布里屈(E. H. Gombrich)在其《藝術的故事》書中述及,一件原始的雕刻或繪畫,不是美或不美的問題,而是有無它的作用,能否發生效力﹝27﹞。換言之,依其看法,藝術作品與宗教的儀式與祭禮息息相關
38

1-13
  中國 湖南長沙出土非衣彩繪帛畫
【見原文】
  中國古代繪在絲織品上的圖畫。1972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的1號漢墓,陪葬覆在內棺上為一「T」形。人物造形帶有風俗畫的性質,寫實而具裝飾性,線條規整而色彩絢麗。
39

  舉現存有跡可考的作品為例,中國湖南長沙出土的西漢帛畫中之「非衣彩繪帛畫」(圖1-13),畫面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之各種景象,作為陪葬之用,反映了當時的宗教信仰。另如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12000B.C.)的洞窟壁畫為例,圖中的景象除裝飾之外,可能與巫術有關,以祈求狩獵能滿載而歸,獵人因祈求而信心倍增,繪畫乃具有宗教的意義。
  宗教說的重點,在於強調藝術創作之動機源自於宗教信仰,而與宗教有關的各種活動或製作乃形成了藝術。
  綜合前述各論點,均有其價值與意義,提供了多元化對於藝術起源的認識與了解。
40

1-4藝術的類別
摘要
壹、藝術的種類
   一般傳統的分類方法,將藝術分為八類,包括文學、音樂、繪畫、雕則、建築、舞蹈、戲劇與電影,即所謂的「八大藝術」。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創作思想、觀 念的更易,創作者駕驭材料而致藝術形式或內容的豐富,除上述八種藝術之外,尚可包含各具特殊性質之藝術創作於「其他」項,如書法與篆刻、工藝、與複合媒體 等。
貳、藝術分類的方式
  一、以藝術外觀的媒介分類
  二、以與自然關係的遠近分類
  三、以美為標準的分類
  四、以與實用關係為標準的分類
  五、以感覺為標準的分類
壹、藝術的種類
  「藝術」為各類藝術的泛稱,其範圍非常寬廣。一般傳統的分類方法,將藝術分為八類,包括文學、音樂、繪畫、雕刻、建築、舞蹈、戲劇與電影,即所謂的「八大藝術」
上文 下文  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