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anuary 17, 2012

上文 下文  書首

51

1-24臺灣國家戲劇院
【見原文】
1-25 法國 凡爾塞宮右側 真按:凡爾賽宮-同義詞
52

【見原文】
1-26法國凡爾塞宮大力士廳
53

1-27 德國建築 天鶴堡臥房
【見原文】
1-28 中國 山西祁縣喬家堡喬宅二號院居室內景
54

【見原文】
1-29 德國 中世紀民間建築
55

中西建築常伴隨著有繪畫與雕刻的裝飾,而這些裝飾往往也成為建築中重要的部分。因此,當欣賞一建築作品時,建築也具有如繪畫與雕刻的特性,遠觀其形色的表現,須運用視覺的感受,近繞了解其機能,又須如雕刻般的以觸覺與運動的感覺去感受其結構之美。
  書法與篆刻
   書法為中國傳統藝術,用毛筆書寫漢字如篆、隸、正、行、草的法則。在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等的安排,講究筆法、筆意與筆勢。歷代 書體如商周金文、秦代篆書、漢代隸書、魏碑、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人小楷等,面貌豐富而多樣。欣賞一件書法作品,著重於視覺方面的享受(圖1-301-31)。
【見原文】
1-30 清代 吳昌碩(18441927
  五言辭石鼓文
  吳昌碩為近代書畫、篆刻家。其書法結體雄健,善寫石鼓文。石鼓文即籀文,秦始皇統一文字前的大篆。先秦刻石的文字,石作鼓形,故又稱石鼓文。
56

【見原文】
1-31 清代 鄭燮(16931765
  李白長干行一首 行書鄭燮,又號板橋,為清代書畫、文學家。其書法以篆隸體參合而為行楷,非隸非楷,自稱六分半書。字間布置安徘,錯落有致,自行一格。
57

   篆刻為中國傳統藝術,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故稱之,是書法藝術透過刀刻以後的再現。凡鐫刻成凹狀的印文,為朱地白字,稱為白文,也 稱陰文。凡鐫刻成凸狀的印文,為白地朱字,稱為朱文,也稱陽文。形式上,有秦印、漢印、象形印、花押印、閑章等的種類。欣賞篆刻作品猶如書法與雕刻,印文 以視覺感受,印章則須併用觸覺領會(圖1-321-33)。
【見原文】
1-32 清代 鄧石如(17431805
  一日之跡(陽刻)
  鄧石如是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其篆刻作品蒼勁莊重、沉厚樸實,世稱鄧派。
1-33清代 鄧石如(17431805
  筆歌墨舞(陰刻)
58

工藝
   是以巧妙技術製作精美器物之活動,具有實用與審美的特性。因此,製作的過程,一方面要注重形態感覺的造形美,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用途材料的選擇及加工的 程序。工藝的內涵隨時代的演變而有所更異,在手工時期,是為手工技術,在近代工業文明中,則稱為工業技藝。工業技藝講求透過精巧的技能,製作出精美的產 品,使社會大眾都能以享用。在中國傳統的工藝中,種類繁多,例如:染織工藝、與刺織、 真按::緙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ㄎㄜˋ 織物的緯線。玉篇˙糸部:「緙,紩也,織緯也。」             詞:緙1k ㄎㄜˋ〕 〔《廣韻》楷革切,入麥,溪。〕織緯。參見“ 緙絲 ”。   【緙絲】我國特有的絲織手工藝。又稱刻絲。織造時,以細蠶絲為經,先架好經線,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圖畫或文字的輪廓,然後對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各種顏色的緯線,在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線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織品。織成後,當空照視,其花紋圖案,有如刻鏤而成。始於 代,主要產地為 蘇州 。參閱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緙繡】即緙絲。 代稱緙繡。亦指用緙絲法織成的衣料或物品。《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兒們送禮,誰不是緙繡,呢羽,綢緞,皮張,還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參見“ 緙絲 ”。 真按::緙絲   注音一式 ㄎㄜˋ ㄙ    我國特有的一種絲織品。以彩色絲線交錯織成。質地堅韌,色澤鮮豔,花紋圖案有如雕刻。多織成花鳥、山水、人物等圖案。亦作「刻絲」。             詞:【緙絲】我國特有的絲織手工藝。又稱刻絲。織造時,以細蠶絲為經,先架好經線,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圖畫或文字的輪廓,然後對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各種顏色的緯線,在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線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織品。織成後,當空照視,其花紋圖案,有如刻鏤而成。始於 代,主要產地為 蘇州 。參閱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按:「」為「着」字,複製時如此。 美術玻璃工藝、陶瓷器工藝、琺瑯器工藝(圖1-34)、漆器工藝、銅器製造工藝等﹝30﹞,都淵遠而流長。欣賞時視工藝的種類,用視覺覺其存在與形式,或並用觸覺來覺知其材質與結構之美。
【見原文】
1-34清代掐絲琺瑯天雞尊銅胎掐絲琺瑯也稱為景泰藍。傳說創於明宣德(14261435)間,而在景泰(14501456)間才廣為流行,當時以藍釉最出色,故稱景泰藍。此作品以鳥類為基本的造形結構,色彩絢麗。
59

綜合藝術
  舞蹈
  以肢體模仿語言與心志的藝術,其姿態隨律動而運動,除模仿某種動作的性格與情感外,亦具美感的要求﹝31﹞。舞蹈包括走、跑、跳三種根本的動作,這三種基本動作的發展,舞蹈乃由簡單而複雜,從個體而集團。
  舞蹈的美感,經舞者拓展到觀賞者,觀賞者以視覺領受,並以有感於內無動於外的運動感覺予以體會,而享有另一番的美感。
  戲劇
  以演員為表演媒介,在文學、音樂、繪畫、建築、舞蹈各方面的配合之下,在限定的舞臺,成就了包含各種藝術的集體創作。
  戲劇的時空處理,是形式上的重要問題,不但關係到幕的分割,尤其關係到整齣劇的構成,受到表演的限制,所欲表現的事物情節無法任意冗長的描寫,必須予以壓縮與集中。大體上,其結構,從情節、人物、思想、語言、景觀、音樂等的發展,藉由戲劇的動作,完成戲劇的統一性。
  在演出的過程,因占有空間和時間,所以不但需用如讀小說,看繪畫、建築、舞蹈的視覺來看,也需用如聽音樂故事的聽覺來聽。各種感覺的交替錯綜並用,誠如其本身複雜多元組合的相互交織,戲劇具有獨特的素質。
  電影
  將聲、光、影像攝取於軟片上,以巧妙的剪輯技巧成為一連串變化萬千的畫面,在特定的暗室裡以表現出活動的影像與聲音,藉以傳達不同的感情和經驗
60

。這種影像是由持久的印象所造成的錯視,產生動感,是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工具。
  電影是由法國盧米爾(Lumiere)兄弟於1895年首創第一部活動電影機﹝32﹞開始,至今約有百年歷史。它是一種集結文學、音樂、繪畫、雕刻、建築、光學、電子學等藝術特點的綜合藝術。
  複合媒體
  以不同的媒體參與各種不同的技巧、或技術,所共同完成以傳達統一訊息、或多元訊息的作品。因此,其表現可能不只於平面、視覺,也可能是立體、聲光影像等媒材的綜合運用。
  媒材注重物質性,例如,水彩紙、水彩顏料是畫水彩的必備媒材,而媒體代表著方法與訊息,唯當媒材逾越了它的物質性而帶來訊息時,媒材與媒體之間便可能轉換,此時媒材即能轉變成媒體而具有媒體的功能。
  個別的藝術,在藝術大家庭中有其共享的架構與精神,唯在其專業的領域,仍分別具有其特殊性。
上文 下文  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