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上文 下文  書首

41

。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創作思想、觀念的更易,創作者駕馭材料、形式或內容的豐富,許多的藝術創作已突破上述之局限。因此,除上述八種藝術之外,尚可每含各具特殊性質之藝術創作於「其他」項,如書法與篆刻、工藝、與複合媒體等等。
貳、藝術分類的方式
   許多的創作同屬於藝術的大家庭,然而因為各個類别的藝術創作,在引用的媒介與表現的方式上,均有其獨特性質的存在,為系統性的了解各個類别藝術的特質, 在研究上,乃隨著研究者注重方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目前有關分類的方式,大體上包括以藝術外觀的媒介分類,以與自然關係的遠近分類,以美為標準 的分類,以與實用關係為標準的分類,以及以感覺為標準的分類等。其中,以感覺分類的方式較能明確的區分各個類別藝術的屬性﹝28﹞。
一、以藝術外觀的媒介分類
  這種分類,是以藝術外在形式所使用媒介的不同,予以區分。有「時間的藝術」與「空間的藝術」之別;「造形的藝術」與「音樂性的藝術」之別;「靜的藝術」與「動的藝術」之別。
42

二、以與自然關係的遠近分類
  這種分類,是以藝術表現的外在形式與自然關係的遠近予以分類,換言之,以和自然相像的程度為區分的標準,有「模仿藝術」與「非模仿藝術」之別。
三、以美為標準的分類
  這種分類,是以藝術是否純為表現美為標準予以區分,有「純藝術」與「非純藝術」之別。
四、以與實用關係為標準的分類
  這種分類,是以藝術的表現,是否受到實用因素的約束為標準,予以區分,有「自由藝術」與「實用藝術」之別。
五、以感覺為標準的分類
   這種分類,是以藝術之表現,所涵蓋到有關的感覺作為分類的標準,譬如,聽覺、視覺、觸覺、運動感覺等。其中,聽覺有關於時間的延續性,而視覺、觸覺、運 動感覺等則有關於空間的占有性,統合運用這些感覺之藝術,則同時具有時間延續性與空間占有性之綜合,因此有「時間藝術」、「空間藝術」、「綜合藝術」之 别。其概括的藝術種類如下:
43

  聽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視覺、觸覺、運動感覺—————空間藝術:繪畫、雕刻、建築、書法
  與篆刻、工藝
  聽覺、視覺、觸覺、運動感覺———综合藝術:舞蹈、戲劇、電影、複合
  媒體
  有關個別藝術的基本特性如下:
時間藝術
  音樂
   以音為媒介,依曲調,和聲與節奏的構成,直接表達各種細膩的情感與內涵。一曲作品,有賴聽覺的感受,需時間的延續。各時代、各國家、各區域、各民族的音 樂發展,各有不同,依其表現的方式區分,大致上,可包括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標題音樂如歌謠、歌劇、描寫音樂等。絕對音樂又稱純粹音樂,是單純訴之於音樂 的效果,不含敘述性與標題的意義。
  文學
   文字尚未發明之前,人與人之間的清通與傳遞,有賴口語的進行。所以,一首詩歌的表達,除依聽覺感受之外,須透過時間的延續,方能領會完整的意象。俟文字 創造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傳遞,有了更為寬廣的表達方式,透過文字的結組,敍述悲、歡、離、合、或真、或喻、或激烈、或溫剛等的情節,傳遞人類普遍性的 情感與思想,文學的表現領域,乃隨之擴大。文學中題材與形式的表達方式,亦隨各時代、各國家、各區域、各民族的發展,而有不同的風格
44

  空間藝術
  繪畫
  以形、色及各種不同的材料,在二次元的平面空間,表現三次元的幻象。其表達的方式,隨各時代、各國家、各區域、各民族的發展,而有不同的特徵。若依地理、時代、風格、材料與題材的不同區分可有不同的名稱。
   譬如,依地理分類,有中國繪畫、東洋繪畫、西洋繪畫等。依時代分類,有中國商代、周代、漢代、唐代、宋代繪畫;西方中古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時代 等。依風格分類,有中國的文人書、院體畫、吳派、浙派、揚州八怪、嶺南畫派等;西方如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等。依材料分類有 中國的金碧山水、淺絳山水、水墨畫、膠彩畫、木刻版畫、水印版畫等;西方有油畫、水彩畫、蛋彩畫等。依題材分類,有中國的人物畫、山水畫、鳥畫、四君子 畫、畜獸畫等;西方有靜物畫、風景畫、肖像畫等(圖1-141-15)。
  雕刻
  以雕、刻、塑、鑄造、與構成等的方法,透過可資運用的各種材料,在三度空間裡,表現作者的意象(圖1-161-19)。
  傳統雕刻的材料,主要包括竹、木、泥土、銅器、玉、石等,隨著材料的多樣與觀念的演變,現代雕刻創作自由而多元。欣賞一件雕刻作品往往須經由視覺、觸覺、以及運動感覺
45

【見原文】
1-14 宋人 冬日嬰戲圖
46

1-15 法國 雷諾瓦(P. Auguste Renoir 18411919)傘(18821883)畫布油彩 倫敦國家畫廊
【見原文】
雷諾瓦為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刻家。其作品在人物造形上,不用清楚的輪廓,而以自然寫實的筆調烘托出人物間之空間感,所用之色調予人夢幻式的溫馨感。
47

1-16唐代 三彩女偶
【見原文】
1-17 羅馬雕刻 法國羅浮宮
48

1-18 明代 雕刻 木雕
【見原文】
1-19 明代 雕刻 木雕此作品面部表情刻劃生動,充滿了神氣威武之壯美。
49

  雕,是以鑿、剷、削的方式,將材料中不必要的部分去掉。刻,以鐫刻的方式,在材料上刻出深淺不同的線條。塑,以可塑性的材料,逐次添加的方法完成。鑄造,是以模具經翻范、合范 真按:疑為"翻笵、合笵"之訛. 灌漿、打磨、加工等的過程製作。構成,是由各個不同的部分組合成為整體。傳統的雕刻形式,有圓雕與浮雕之分。圓雕,即立雕,占有三度空間。浮雕,係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的深淺空間。
建築
  凡以碑石、金屬、木材、混泥土、玻璃的各種材料建造的宫殿、樓閣、亭臺、寺廟、會堂、旅館、住宅、橋樑、陵墓等的立體物,並包括建物實體與其周圍自然環境的統一與處理﹝29﹞(圖1-201-29)。
【見原文】
1-20 中國宮殿建築 中和殿
50

1-21 中國宮殿建築御花園千秋亭
1-22 中國宮殿建築千秋亭藻井
【見原文】
1-23 臺灣中正紀念堂
上文 下文  書首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上文 下文  書首

21

1-7
五代 梁關仝 秋山晚翠關仝是五代後梁畫家。喜歡以秋山寒林、幽人逸士等為表現的題材,所以當時人稱其作品為「關家山水」。此圖中所使用的技法,即現在所謂「線描賦彩」的古風。
【見原文】
22

洋美術及中國北畫的一大支脈——即日本畫三種樣式,在此一島上會合,而經過一番的衝突與融合之後,終於開著燦爛的藝術之花。」每一種藝術現象,都是有關藝術整體的表現,獨特的發展,往往需藉助於歷史的理解。
從藝術的發展可以看出,藝術在社會中的功能和目的,藝術的形式狀態與意義如何受到社會內涵的影響,藝術家如何受到所處文化的影響,藝術家如何影響社會,以及普遍的文化價值如何透過藝術的形式傳遞給大眾。
23

1-3藝術的起源
摘要
藝術起源的問題,是關心藝術如何開始與發展。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與學說,可以包括三方面六種學說:
壹、心理學的研究方向
依據人類心理的發展與動機來探討。
一、模仿說
藝術的產生,是人類本能模仿外界事物的表現。
二、遊戲說
藝術是遊戲的發展,藝術與遊戲類似,是過剩精力的表現。
三、自我表現說
蕃術的產生,是人類自我情感表現的結果。
貳、歷史發生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向
依據過去的文化,或現存的土著文化予以考察探討。
一、裝飾說
藝術的產生,是人類在生活演進的過程中,兼顧實用與審美需求的結果。
24

二、勞動說
藝術的產生,是人類在生活演進的過程中,諸項勞動的表現。
參、心理學,歷史發生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向
綜合心理發展,歷史的現象與人類文化予以探討。
宗教說
藝術的產生,是人類各種信仰活動的表現。
藝術起源的問題,是關心藝術如何的開始與發展,各個領域的學者莫不就其專長貢獻新知。目前研究的方向與學說,是依據現存有跡可考的藝術品、未開化的土著民族、以及兒童的心智發展做為主要的研究資料來源,可以包括三方面六種學說的論點。
壹、心理學的研究方向
此 學理的方向,是依據人類心理的發展與動機來探討,認為人類與生俱來便具有數種本能,而人類某些活動的進行,有時候是處於一種無意識或半意識的情形之下的衝 動所產生,這時的活動,即是一種本能的反應。藝術的活動,往往便是在有關的衝動之下所形成。因此,當著重了解藝術形式中知覺特性的本質、藝術的形式如何涵 蓋這些特性、藝術創造的動機過程、藝術發展的發生過程、不同的個體對於不同心理狀況下產生的藝術品的知覺與了解等的問題時,其主要的觀點,便包括了三種主 要的學說。
25

一、模仿說
此學說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產生,是由於人類所具有的模仿本能,模仿外界事物的表現。
中國《易•繫傳》中記載:「庖犧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而作八卦。」八卦就是以簡單的線描,模仿自然的圖形,作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的標記。另外,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也談到:「倉頡見鳥獸啼之跡, 真按:當作迒. 而造書契。」這即是模仿自然界中鳥獸的各種姿態,而創造出書法文字,一種模仿行為的表現。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提到,品評繪畫的「六法」中之「隨類賦彩」與「傳移模寫」也是模仿的表現。 真按:一作「隨類傅采」(新漢籍:子/筆記/南村輟耕錄/卷十八/畫(P.215))疑此乃遭簡化字干擾未覈原書也.(由註26可覘其未覈原書之習) 真按:一作「傳模移寫」(新漢籍:子/筆記/南村輟耕錄/卷十八/畫(P.215))

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347B.C.)在其《共和國》中提出, 真按:理想國-同義詞 真按:『《理想國》(古希臘語:Πολιτεία)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      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 390 年所寫成的作品。它以蘇格拉底為主角,   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共分 10 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       怎麼不用理想國?實有違台灣學術習慣也. 藝術是現實世界的模仿。其學生亞理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模寫論》也有藝術不僅是模仿事物的外表,而且需深入模仿內涵的主張。英國哲學家斯賓塞(Spencer18201903)在《語言說》中談到,音樂的起源,在於摹仿感情激動時的聲調。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Grosse 真按:格羅塞(Eynst Grosse1862-1927.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美學流派目錄檢索〉)18621925)於《藝術的起源》述及,原始人類創造的藝術品之紋樣,如畫身的圖譜,大都有其模仿的來源
舉中國書法創作為例,現存的春秋越王句踐銅刃上的「鳥蟲書」就是一種模仿的表現。這是中國書法中篆書的花體 真按:國無.詞無. 往往以動物的雛形組成,似書像畫的書體,當時多用於旗幟和符信方面
26
以中國陶瓷創作為例,東漢「彩繪屋」(圖1-8)是陶製的樓閣模型,當時的一種陪葬物,是模仿當時地主莊園的建物,希望死者死後仍能享有生前的福澤。這也是一種模仿本能的物,作者模仿生活的景象為資源,假藉適當的材料予以呈現。
就埃及的雕塑為例,第四王朝(26002500B.C.)的門考拉王與皇后雕像(圖1-9),必然是藝術家模仿實際人物的作品。
從模仿衝動的觀點,藝術創作與人類的模仿本能是息息相關的。
【見原文】
1-8東漢 彩繪屋
27

【見原文】
1-9埃及 門考拉王與皇后雕像(第四王朝26002500B.C.左右)
28

二、遊戲
此學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生,是由於遊戲的發展,藝術與遊戲類似,是一種過剩精力的表現。
此類學理以兒童心智的成長作為參考,認為兒童的精神生活類似未開化的土著,也類似古代的原始人類,以此去推論早期人類是在何種況之下生動機,從事創作。因此,兒童的歌唱,類似音樂的起源;兒童堆砌積木、黏土,類似建築、雕塑的起源;兒童的塗鴉,類似繪畫的起源;兒童的歡呼雀躍,類似舞蹈的起源⑰。
當兒童作這些活動時,多屬無目的的自由活動,是一種遊戲性質的活動,而人類所從事的藝術活動,與兒童所作的遊戲性質雷同,和實際的生活並不直接相關。誠如德國的哲學家康德(Kant,17241804)在他的〈判斷力的批判〉一文中的主張,人們把藝術視為一種遊戲,它的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達到了這一點就算符合了目的。這種無所為功利目的的本能活動,乃創造了藝術的主張,德國文學家席勒(Schiller17591805)在《美感教育書簡》裡有了更進一明,他認為藝術與遊戲同為不帶實用目的的自由活動,是一種生命力餘裕的表現,也就是一種精力過剩的現象,而遊戲活動的旺盛,正代表著人類文化進的標幟⑲。
精力過剩的現象,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意義,英國學者斯賓塞(Spencer18201903)在其著作《心理學原理》中表示,
29

所有的動物都具有生命與種族保存的本能,而人類在滿足這兩種本能之外,尚有過剩的精力可隨心所欲的去從事與實際生活無關的,無所為而為的遊戲活動。因此,在精力發洩的同時,造就了藝術的創作。
然而,藝術是否就等於是兒童的遊戲?德國藝術史學者朗格(Lange18551921)於其《藝術的本質》一書中深入的剖析二者之別21。他指出藝術是形式成熟的遊戲,藝術是出於成人的觀念,意義較為深刻,容較為豐富,而且除表達自我之外,還希望能把它擴張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所以,在表達的方式上較為嚴謹與慎重。
就兒童的遊戲活動為例,譬如,當一位兒童隨興採取掃把作為馬匹,玩起打獵的遊戲時,運用了充分的想像力,把掃把假想為馬匹,使遊戲的主題意象得以有客觀化的憑藉對象,進而使遊戲得以順暢的進行。
就 藝術家的創作活動為例,譬如,當一位雕塑家構思、表現一匹戰馬矗立於現代高聳的建築之外時,除了致力於創作理念與形式結構之外,往往還必須考慮、試驗各種 有關的因素,作品與建築之間的配合、材料的選取、地理氣候等等的考量。事實上,是煞費苦心的工作。最後,當所有的材料、容、形式都融注成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時,整個藝術創作的活動方才完成。
  因此,綜合而言,藝術與遊戲相似之處在於:
   1.以模仿與創造,在現實世界之外另造一理想的世界。
30

2.在的意象表逹為外在的形式。
3.從物我合一的境界中,尋求精神上的滿足。
藝術不同於純綷遊戲活動之處:
1.藝術創作活動較純粹遊戲活動具有社會性的意義與價
2.藝術創作追求象意義與形式的結合與完美,純綷遊戲活動専注於象的意義。
藝術創作活動與純綷的遊戲活動,雖然有所不同,但就活動的本質層面仍有其相通之處。遊戲衝動的重點在於,當人類於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餘,所作的各項滿足身心愉悅的活動,造就了藝術的生與發展。
三、自我表現
此學的觀點認為,藝術的生,是由於人類自我情感表現衝動的結果。
藝術在本質上是人類部 精神的再現,藝術的目的就在於情感的自我表逹。以中國《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所言為例:「昔陰康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陽道雍塞,不行其序,民氣鬱閼而 滯著,筋骨瑟縮不逹,故作舞以宣導之。」從此文中可見舞蹈的表現,乃用以舒解情懷。另外卜商〈詩大序〉中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 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上文 下文  書首

Friday, October 21, 2011

163

高家丁丑到戊寅,銅雀臺造石軬門。千二百年片石出,拭苔弔古漳河濱。安陽趙令王學使,後先拓共蘇齋論。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此臺雖是建安造,應劉七子無雄文。真按:建安七子 邪孫兒窖銘字,真按:匄从背不从亡 馬子石室謠誰聞。此銘乃計百代後,軍主幢主名猶存。真按:人死留名 真按:古今之感 爾時石書用石墨,書兼隸楷仍隸分。鐫鑱凹凸古所笑,遺刻那溯隋與陳。文深仲寶覓不得,我方日辨歐虞真。真按:翁方綱對虞世南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歐陽詢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的書畫鑑定 大河迢迢水花綠,為我柱銘洗薛純。天保八年即陳武帝永定元年,是年丁丑歐陽詢生,真按:歐陽詢之生卒 其九年即永定二年,是年戊寅虞世南生也。真按:虞世南之生卒 中州金石,愚所飢渴以佇者,砥柱銘耳。故及之。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真按:翁方綱也流口水
163
   和梧門六月九日與諸君詩龕小集之作真按:翁方綱與法式善論詩
今夏溽雨煩,微疴掩蓬戶。真按:翁方綱生病了 真按:清嘉慶間夏季的天氣 忽憶西涯句,雅集畫圖補。馳思天一涯,墨卿與蓮府。真按:伊秉綬、王宗誠 惟與金生別,惓焉北郭佇。真按:翁方綱送金學蓮南歸 墨蹟披新城,樂府怨湘楚。嗚呼論世難,真按:翁方綱的知人論世方法論 世遠心逾苦。喜得詩龕篇,鏡裏設身處。往者如可作,誰與量圃。真按:萟 新城雖韻勝,格調仍所祖。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對格調說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神韻的理解 真按:王士禛與格調說 明賢矜節真按:槩 格調即規矩。真按:翁方綱對明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格調說的批評 不有讜言執,焉作詩教主。知人乃尚友,對案接千古。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的知人論世方法論 去年詠所遺,此鬱待君吐。未及金生論,重跋新城語。真按:翁方綱與法式善論詩 真按:翁方綱與金學蓮論詩 倚風荷一笑,爾我襟遙貯。裊空詩龕雲,濛濛瓣香炷。真按:翁方綱詩的特色-末綴景致 予齋有漁洋擬西涯樂府手稿真按:稾 漁洋集所未刊也。真按:王士禛與李東陽 真按:翁方綱對李東陽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收藏王士禛的手稿
163
   文休承畫前後赤壁賦作四小幀,為芝山題二首真按:真按:翁方綱題文嘉畫 真按:翁方綱為宋葆淳題詩 文嘉與蘇軾
水光翻下界,認得笛飛聲。今古何人共,江山一氣橫。攝衣添瘦彰,喬木印寒清。如此長空外,寥寥寫月明。
烏鵲南飛後,橫江獨鶴來。扁舟如夢耳,二客更誰哉。寄意無多筆,相望曠古才。蘇齋秋樹底,重話雪堂開。
163
   瀫水舊廬圖
石蘿五圖詠,兼寫婺與杭。獨以瀫水廬,寄意蘭谿旁。自貌磐石影,竚目神蒼茫。妙哉秋盦子,淡墨雲天長。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峰迴水轉處,中有讀書堂。先世書聲在,溪泉夜琅琅。昔舉白石語,真按:姜夔 秋聲憶故鄉。今讀廬陵記,真按:歐陽修-應即此人 茂葉儼齋房。水石見本根,籤廚發古香。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質厚為本-詩的意象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勿作圖繪看,勖之經訓詳。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經術根柢 真按:翁方綱心目中的小道 真按:翁方綱對畫的態度 一卷冰雪文,以永銘誓將。角弓植嘉樹,此是真鑒藏。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對藏書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的書畫審美觀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經術根柢
163
   惲南田山水卷真按:翁方綱題惲格的畫
自題七夕後,石谷來同話。真按:惲格與王翬 因之落墨為,意在墨痕外。不知秋燈底,如何曠神會。二君畫理深,每跋意交快。一點一水石,參入造化界。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真按:翁方綱論王翬的畫 真按:翁方綱論惲格的畫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根柢經術與修身(內養)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天成非人為 豈僅格意間,區別婁東派。真按:翁方綱對詩派看法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門戶之見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詩人流派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格調說的批評 所詣微,真按:峯 真按:黃公望 真按:翁方綱論黃公望的畫 烏目誰堪對。真按:王翬 可惜此夕語,未曾卷內。真按:動詞.○國:筆  部首 竹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ㄅ|ˇ 1.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鋼筆」、「蠟筆」、「水彩筆」。 2.筆畫。如:「起筆」、「筆順」、「走筆至此」。 3.文章的寫作技巧。如:「伏筆」、「敗筆」、「驚人之筆」。 4.古稱無韻、實用之文為「筆」。南史˙卷五十七˙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5.量詞:(1 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2 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3 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6.寫作、記述。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7.直的。如:「筆挺」、「筆直」。 詞:筆1 b ㄅ〡ˇ〕 〔《廣韻》鄙密切,入質,幫。〕 1.書寫和繪畫的工具。 中國 筆以毛製筆頭。《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會須露布文,喚 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必有奇能博辯之士,為時而生,持簡操筆,從而寫之。”2.今凡可以寫字繪畫的文具都叫筆。如:粉筆;石筆;蠟筆;鋼筆;鉛筆;圓珠筆。3.泛指文具。《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注:“筆謂書具之屬。”4.今亦或指形狀像筆的東西。如:電筆。5.記述;寫作;書寫。《史記‧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 子夏 之徒不能贊一辭。”《新唐書‧杜正倫傳》:“臣職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損百姓,且筆之書,千載累德。” 趙翼 《甌北詩話‧摘句》:“今摘取古來佳句沁人心脾者隨所得筆之。” 魯迅 《墳‧論“他媽的!”》:“至於有身份的上等人,例如‘士大夫’之類,則決不出之於口,更何況筆之於書。”6.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葛洪 《抱樸子‧辨問》:“所以過絕人者,唯在才長思遠,口給筆高,德全行潔,強訓博聞之事耳。” 陸深 《春雨堂隨筆》:“一日在 仁智殿 呈畫, 文進 以得意之筆上進,第一幅是《秋江獨釣圖》。” 馮牧 《〈郭小川詩選〉代序》:“但是無論從詩人的早期的即興之作或者後期的意之筆當中,我們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些強烈的、力透紙背的特徵。”7.指散文。與詩相對待而言。 南朝 梁簡文帝 《與湘東王論文書》:“至如近世, 謝朓 沈約 之詩, 任昉 陸倕 之筆,斯實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王讜 《唐語林‧文學》:“ 韓文公 孟東野 友善, 韓公 文至高, 長于五言,時號‘ 筆’。”8.與文相對待而言,指無須講究情采聲律的敘記應用文。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至如不便為詩如 閻纂 ,善為章奏如 伯松 ,若是之流,泛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蓋其時(指 六朝 )文章界域,極可弛張,縱之則包舉萬匯之形聲,嚴之則排擯簡質之敘記。必有藻韻,善移人情,始得稱文;其不然者,概謂之筆。”9.筆觸;筆姿。 王充 《論衡‧自紀》:“口辯者其言深,筆敏者其文沈。”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有柟木版揭梁間甚大,書 詩,筆亦雄勁,體雜 ,不知何人書。”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獨斯碑者,雲蒸霞蔚,筆既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正。”如:工筆;敗筆。10. 字的筆畫。 陶宗儀 《輟耕錄‧禊帖考》:“ 姜白石 先生《禊帖偏傍考》云……‘欣’字‘欠’右一筆,作章草發筆之狀,不是捺。” 俞樾 《茶香室叢鈔‧先聖本名兵》:“昔先聖本名 ,已乃去其下二筆。”如:筆順;起筆;收筆。11.量詞。用於錢款、帳目、交易。《紅樓夢》第五五回:“一個賞過一百兩,一個賞過六十兩,這兩筆底下皆有原故。”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到了節……家家必須用粽子、桑葚、櫻桃供佛,他們就有一筆生意好作。”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好,就這麼說定了,在銀行那筆款子,我就替你調派了。”12.量詞。用於書畫筆畫。《水滸傳》第九一回:“他邀小弟到家,臨別時,將此圖相贈,他說是幾筆醜畫,弟回到營中閑坐,偶取來展看,纔知道是 三晉 之圖。”如:寫得一筆好字。13.量詞。用於書面文辭。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一揮揮就一筆詩,筆翰與 羲之 無二。”《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前日初許約時,以 金聲 朝奉設誓,尤恐怕不足為信,復要 金聲 寫了一筆婚約。” 楊朔 《百花山》:“順便補一筆,自從他參軍以後,不久便在 保定 以北立下戰功,因而提拔成班長。” 游於要眇際,脫謝時流輩。真按:翁方綱不隨波逐流 真按:翁方綱對當時學風的批判 令人空企想,擬之翻障礙。淵乎不傳妙,大川孰津逮。一藝尚如此,望古我汗愧。夢與甌香盟。真按:惲格 掩卷發長喟。真按:翁方綱對文藝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對畫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心目中的小道

Monday, October 10, 2011


剛傳了第二冊與第七冊,您可將其放在分享夾中,有利電騾上傳,也有利其他檔的下載(上傳愈多,下載愈快)
第二冊:
http://115.com/file/e6rh1lnd

第七冊太大,分二個分卷包,解壓後的那一個
http://115.com/file/aqa43se4#
5327_復初齋文集(七)復初齋文稿八、九凡2種3檔打包__.part2.rar
http://115.com/file/e6rh2a6g#
5327_復初齋文集(七)復初齋文稿八、九凡2種3檔打包__.part1.rar

5327_復初齋文集(七)復初齋文稿八、九凡2種3檔打包.rar
即此處原檔,放在分享夾中即可.

我115的容量限制,先傳這些(分享期30天).諸位有心者,可先下來放在emule分享夾中供emule上傳,上傳盡量不限量,才能下載得快些.用這些檔供上傳,再下其他較大的檔,理論上應會較便些.



http://115.com/file/e6rwew0g#
5338_復初齋文集(十八).rar
http://115.com/file/aqat1x07#
5336_復初齋文集(十六).rar
http://115.com/file/bh03fh1q#
5335_復初齋文集(十五)復初齋文稿二十、復初齋隨筆零記凡2種3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dn9207hr#
5323_復初齋文集(三)復初齋文稿四凡1種2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bh03f3ho#
5340_復初齋文集(二十).rar
http://115.com/file/bh03b8is#
5341_復初齋文集(二一).rar
http://115.com/file/clom2sjy#
5345_復初齋文集(二五).rar
http://115.com/file/dn92dcx5#
5339_復初齋文集(十九).rar
http://115.com/file/bh0333ab#
5342_復初齋文集(二二).rar
http://115.com/file/bh04gn1q#
5143_復初齋文集(二八)翁覃溪先生零記凡1種2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e6rhg3z0#
5142_復初齋文集(一)復初齋文稿一、二凡2種3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e6rh1lnd#
5322_復初齋文集(二)復初齋文稿二、三凡2種3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e6rhxtai#
5322_復初齋文稿(三)P469-475.rar
http://115.com/file/clscf8w5#
4980_菽園雜記.rar
http://115.com/file/aq7pt40i#
2488_周金文釋例.rar
http://115.com/file/bhd14gyd#
2573_書目答問補正.rar
http://115.com/file/clqib7q5#
2511_怎樣學習說文解字.rar
http://115.com/file/bhd14zh4#
5924清詩話訪佚初編(十)-杜律詩話、聲調譜說、廣聲調譜、吟齋筆存全1冊凡4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bhd145n6#
5919清詩話訪佚初編(五)-春草堂詩話、十二石山齋詩話.rar
http://115.com/file/bhd14s8b#
5918清詩話訪佚初編(四)-東泉詩話.rar
http://115.com/file/dnhaxrzg#
5917清詩話訪佚初編(三)石溪舫詩話、瓶水齋詩話、石園詩話、匏廬詩話、東泉詩話全1冊凡5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dnhaxemt#
5916清詩話訪佚初編(二)靈芬館詩話、靈芬館詩話續全1冊凡2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aq7ph2kf#
5923清詩話訪佚初編(九)-名媛詩話、雁山詩話、吳興詩話全1冊凡3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aq7phjy4#
5922清詩話訪佚初編(八)-越縵堂詩話、眠雲舸釀說、然脂餘韻全1冊凡3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dnhaxlmd#
5921清詩話訪佚初編(七)-射鷹樓詩話.rar
http://115.com/file/e6k1tk69#
5920清詩話訪佚初編(六)-十二石山齋詩話.rar
http://115.com/file/bhdng5ft#
5915清詩話訪佚初編(一)本事詩全1冊凡2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bhdng1zq#
5904_古禮今談.rar
http://115.com/file/aq78u8fi#
5703_檢察官論、5704_檢察改革白皮書凡2冊2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bhdngobd#
4162_文獻學概要暨xls文本檔打包.rar
http://115.com/file/dnhjo3f5#
2258_明詩紀事(三)(戊籤、己籤、庚籤至卷8)(明代傳記叢刊014.學林類11).rar
http://115.com/file/bhdnrqzb#
2442_樸學叢書(經傳釋詞等三種)經傳釋詞.古書疑義舉例.經詞衍釋.古書疑義舉例校錄.古書疑義舉例補.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古書疑義舉例補附.rar
http://115.com/file/e6k1p1u9#
141_六祖壇經箋註.rar
http://115.com/file/e6k1gt03#
2130_絕句一百首.rar
http://115.com/file/clqcy075#
1853_唐宋文舉要(甲編‧散文之部).rar
http://115.com/file/aq78o604#
1821-1822_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全2冊打包.rar
http://115.com/file/dnhj8kyd#
1854_唐宋文舉要(乙編‧駢文之部).rar
http://115.com/file/clqc1mxu#
1600_鄭板橋全集(板橋詩鈔.板橋詞鈔.道情十首.板橋題畫.板橋家書).rar
http://115.com/file/aq781es6#
1304_唐宋詩舉要.rar
http://115.com/file/aq781n04#
1157-1158天府廣記全2冊凡2檔打包.rar


其他傳的也都貼出來好了.一樣是放在分享夾中供電騾上傳,其他的應會方便下載些吧.加油了.我的朋友.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6394/comments/#comment12237942



我在大陸的blog:
http://13165621.blog.hexun.com/

Sunday, October 9, 2011

粟香隨筆(301-308頁)卷5:粟香隨筆卷五-復初齋王漁洋詩評一卷 [原创 2011-10-09 07:41:03]   
我顶 字号:

上文 下文 書首
301

粟香隨筆卷五
         江陰 金武祥 溎生﹝中華●●●●●●●﹞ 真按:印鑑
甲子歲暮,余在章門 真按:國無.詞:【章門】1.謂文章的綱領、要點。《北史?儒林傳下?馬光》:“嘗因釋奠,帝親幸國子學,王公已下畢集, 光 升坐講《禮》,啟發章門。”2. 贛州 的別稱。其地 漢 時屬 豫章郡 ,故稱。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身縻東觀願雖阻,目注 章門 心豈捨?” 清 朱仕琇 《羅臺山鄧先生墓表》:“ 明 陽明 王先生 講學 章門 ,而 雩 始有 何 、 黃 、 袁 、 管 四先生出。” 曾于甲戌坊書肆購有翁覃溪學士為戴可亭相國手批《漁洋山人精華錄》四冊,其評論有與《小石帆亭著錄》、《石洲詩話》可以互相發明者,因備錄之。 真按:金武祥與翁方綱著作流傳情形 真按:翁方綱著作流傳情形 真按:翁方綱與戴均元論詩-手批王士禛漁洋山人精華錄
題卷首云:「方綱生也晚,然不敢輕論漁洋也,在濟南時曾諾新城學官之請,作此《錄》序,小楷書,依式刊就,交新城學官入此矣。今見此新印本無之,蓋外間不知者或疑拙序內似有不甚滿意于此《錄》者歟?其實序意竝不如此。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的態度 拙著《小石帆亭著錄》六卷皆以發明漁洋論詩之旨,已囑兒子刷印呈鑒, 真按:翁樹培.翁樹崑在翁方綱治學中的作用與幫助.功能.角色 此序在其卷內也。」
又云:「盛、曹二君編此《錄》蓋仿任天社之《山谷精華錄》, 真按:盛符升、曹禾 真按:任淵 然《山谷精華錄》其書久亡,漁洋先生所見者已是後人偽托之本,而盛、曹二君更無從得其所以然矣。」 真按: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漁洋精華錄》的編者-非盛符升.曹禾二人 翁方綱對黃太史精華錄-山谷精華錄的辨偽
302

〈和窟室畫松歌〉 「左右騰跳飛鼯鼪」 「跳」字北方多誤作去聲,先生蓋亦誤耶?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詩韻與平仄  「江南吳生昔為此」二句下 此處刪去四句,則江南吳生不可解矣。編先生詩者妄作如此,而門弟子亦竟無訂正者?予見先生原草始知之。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漁洋精華錄》的編者
〈蠡勺亭觀海〉 此先生早歲極有名之作,然亦尚非其至者。
〈周文矩莊子說劍圖〉 「君王隱逸各有態」 「隱逸」二字竊所未喻。 真按:翁方綱不知為不知  此圖卷并先生此詩手嘗得細玩, 真按:應是迹之訛.-此圖卷并先生此詩手迹嘗得細玩,而圖中亦無所為隱逸者。- 而圖中亦無所為隱逸者。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第一手資料的重要  「又恨作書非趙卿」 「趙卿」二字指松雪也。 真按:趙孟頫 然先生最講古人稱謂,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對稱謂的講究 此句似亦未妥。
〈冬日偶然作〉 此學右丞而又不專右丞。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詩的淵源-王維
〈春不雨〉 入聲亦不講韻學。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詩韻與平仄
〈海門歌〉 八集中七古,此首纔見神氣。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七言古詩
〈和吳淵穎題錢舜舉〈張麗華侍女汲井圖〉〉 先生早年最用功于淵穎集,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詩的學歷-幼讀吳萊詩 屢和其篇。今此僅存二首。 淵穎學富才贍而肌理不密,若以漁洋質地,似可過之;若專論此作,則尚未能勝其原唱也。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吳萊詩的評比
〈九日與方爾止、黃心甫、鄒訏士、盛珍示集平山堂〉 先生用韻插疊之法,尚未可以遺山例之。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用韻-押韻 真按:翁方綱論用韻-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元好問詩的評比
〈蘇門行寄劉公  真按:甬戈- 真按:王士禛為劉體仁作詩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_000007.tif 正調正局。詞意相稱而神氣完足,不支不 真按:國:跼  部首 足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4注音一式 ㄐㄩˊ      彎曲不能伸展。廣韻˙入聲˙燭韻:「跼,曲也。」後漢書˙卷六十三˙李固傳:「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       詞:跼1j ㄐㄩˊ〕 〔《廣韻》渠玉切,入燭,群。〕      1.屈 曲不伸。《後漢書?李固傳》:“亭長歎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 李賢 注:“跼,曲也。” 唐 曹唐 《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二:“ 隴 上沙蔥葉正齊,騰黃猶自跼羸蹄。” 宋 范成大 《謁南岳》詩:“松樛 唐 季枝,柏跼 隋 初根。” 清 鄒在衡 《江南行》:“羞者目,嘶者聲,顫者肉,跼者肢。”2.謂履行險阻。《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改服飭徒旅,首路跼險難。” 呂向 注:“跼,履艱難也。”3.指險阻,險要。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足。雲雷此不已,艱險路更跼。”4.小心翼翼,謹慎從事貌。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迴首追談笑,勞歌跼寢興。” 清 吳泰來 《十八盤》詩:“凌虛步彌跼,造極神乃王。”5.馬行不進貌。《西京雜記》卷四:“ 滕公 駕至 東都門 ,馬鳴跼,不肯前。” 南朝 齊 謝朓 《白馬篇》之一:“驥子跼且鳴,鐵陣與雲平。”6.局限於;囿於。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跼鑣轡之牽制,隘通都之圈束。” 唐 元稹 《制誥序》:“拘以屬對,跼以圓方,類之於賦判者流,先王之約束蓋掃地矣。” 清 邵嗣宗 《從軍行贈別徐生淦》:“男兒輕萬里,安能跼檐楹。”7.見“ 跼跼 ”。8.舉,提起。參見“ 跼足 ”。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雅正 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雅正.雅頌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
〈六朝松石歌〉 「晦冥豈非鬼物庭」句抹。 「一物亦荷皇天慈」句抹。 此則不可。
〈陳生行戲送其年歸陽羡〉  真按:王士禛送陳維崧南歸 真按:國無.詞無.詞: 【陽羨】借指 宜興 出產的茶。 宜興 ,在今 江蘇 。 秦 漢 時稱 陽羡 ,故名。 宋 梅堯臣 《得雷太簡自製蒙頂茶》詩:“顧渚及陽羨,又復下 越 茗。”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 張芸叟 《畫墁錄》云:‘ 有唐 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詞:【買田陽羨】 宋 蘇軾 《菩薩蠻》詞:“買田 陽羨 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後因以“買田陽羨”指辭官歸隱。 明 何景明 《得獻吉江西書》詩:“鼓柁 湘江 應未得,買田 陽羨 定何如?” 此種亦自成章,然讀先生七古竟以純取正調正局為是。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雅正 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雅正.雅頌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七言古詩
〈蕭尺木楚詞圖畫歌〉  真按:王士禛題蕭雲從畫 「商於六百橫相要」 此「橫」字用去聲,先生果作去聲用否?
〈黃子久、王叔明合作山水圖〉  真按:王士禛題黃公望.王蒙畫 「空堂白晝生風霆」 此七字似乎先生集中處處皆有之。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的愛用語  「意匠慘淡經營成」句抹 真按:國無.詞:【句抹】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 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 荊川 、 道思 ,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1〔u ㄍㄡ〕    〔《廣韻》古侯切,平侯,見。〕      7.勾銷。參見“ 句抹 ”、“ 句除 ”。… 真按:國:1. 抹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ㄇㄛˇ      1.塗掉。如:「塗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寶玉不待湘雲動手,便代將『湘』字抹了,改了一個『霞』字。」          2.擦拭。如:「抹桌子」、「抹眼淚」。          3.塗敷。如:「抹藥」、「抹粉」。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詞:「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4.玩牌。紅樓夢˙第七回:「一時吃過飯,尤氏、鳳姐、秦氏抹骨牌。」             5.除去。如:「抹殺」、「抹零兒」。          6.放、拉。如:「他就抹下臉來,生氣了。」       7.割。紅樓夢˙第九十二回:「把帶的小刀子往脖子裡一抹,也就抹死了。」          8.捻。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韋四太爺兩手抹著鬍子,哈哈大笑。」      9.看、瞄。董西廂˙卷一:「見人不住偷睛抹。」西遊記˙第三十三回:「那怪急回頭,抹了他一眼。」ㄇㄛˋ m(01065    2. 抹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注音一式  ㄇㄛˋ1.用水泥或石灰塗平。如:「抹牆」、「抹灰」。       2.繞。如:「拐彎抹角」。醒世恆言˙卷十五˙赫大卿遺恨鴛鴦:「抹過林子,顯出一個大寺院來。」         3.弦樂器彈奏法,食指向內為抹。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ㄇㄛˇ m(01061         詞:抹1m ㄇㄛˇ〕〔《廣韻》莫撥切,入末,明。〕1.塗 敷,塗抹。 唐 杜甫 《北征》詩:“學母無不為,曉粧隨手抹。” 宋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濃抹總相宜。”《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道士即取小瓢子傾藥一粒,如菉豆子大,呵氣抹於 徽宗 瘡上,遂揖而去。” 巴金 《春》一:“月光在淡灰色的瓦上抹了一層銀色。”2.塗掉;除去。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上試制科於 宣政殿 ,或有詞理乖謬者,即濃筆抹之至尾。”《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起初里中傳個好名,叫做‘孝弟 許武 ’,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 許 家’。” 清 鄭燮 《沁園春?恨》詞:“毀盡文章抹盡名。”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三十:“ 蕭隊長 瞅名單,又把 李毛驢 ……等等的名字抹了。”3.細切;砍割。 宋 蘇軾 《春菜》詩:“茵陳甘菊不負渠,鱠縷堆盤纖手抹。” 宋 洪巽 《暘谷漫錄》:“﹝廚娘﹞徐起,切抹批臠,慣熟條理,真有運斤成風之勢。”《元典章?刑部四?故殺》:“這 張千戶 起去了,刀子把那 吳縣令 抹死了來。”《老殘游記》第五回:“說罷,袖中掏出一把飛利的小刀,向脖子上只一抹,就沒有了氣了。”4.碰; 摸。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摺:“我和你待擺手去橫行,管教他抹著我的無乾淨。”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摺:“倉廒府庫,抹便富。”《金瓶梅詞話》第五二回:“他便和 金蓮 抹牌,抹了一回。”《紅樓夢》第七回:“一時吃過了飯, 尤氏 、 鳳姐 、 秦氏 等抹骨牌,不在話下。”5.輕微的痕跡。多與“一”連用, 猶一片。 唐 羅虯 《比紅兒》詩之十七:“一抹濃紅傍臉斜,粧成不語自攀花。” 宋 林逋 《淮甸南游》詩:“數抹晚霞憐野笛,一篩寒雨羨沙禽。” 清 納蘭性德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詞:“猶記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一抹夕陽斜照在飼養場的門墻上。”6.一 掃而過;掃視。 宋 蘇軾 《玉樓春》詞:“佳人猶唱 醉翁 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胡伶淥老不尋常,偷睛望,眼挫裏抹 張郎 。” 元 張可久 《錦橙梅》曲:“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是誰家?我不住了偷睛兒抹。”《西游記》第三四回:“那 大聖 口裏與 八戒 說話,眼裏卻抹那兩個妖魔。”7.見“ 抹剌 ”。8.見“ 抹貼 ”。    2m ㄇㄛˋ〕〔《廣韻》莫撥切,入末,明。〕亦作“ 瀎1 ”。   1.輕按。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賦琵琶》詞:“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元 王士熙 《李宮人琵琶引》:“龍柱雕犀錦面妝,春風一抹綵絲長。”2.把和好了的泥或灰塗上後再用抹子弄平。3.緊貼;緊束。 唐 劉言史 《觀繩伎》詩:“銀畫青綃抹雲髮,高處綺羅香更切。”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靜眠珍簟起來慵,繡羅紅嫩抹酥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西湖主》:“各以紅綃抹額,髻插雉尾。”4.謂蒙住。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皇甫玉 善相人,至以帛抹眼,摸其骨體,便知休咎,百不爽一。”5.緊 挨轉彎;轉。 元 王曄 《桃花女》楔子:“轉過隅頭,抹過屋角。”《水滸傳》第七二回:“﹝ 李逵 ﹞取路登程,抹過 濟州 ,路經 滕州 ,取 單州 ,上 曹州 來。” 劉白羽 《戰鬥的幸福》:“話剛說完,就聽見外面啪啪啪啪槍聲火急火燎地響起來。他一抹身不見了。”6.彎下,低。《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得文女》:“ 文女 引 義方 入去相見,大伯即時抹著腰出來。”《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長行騾子是走慣了的,便一抹頭,一個跟一個的走進店來。”7.平坦的牧場。亦指平坦。《金史?兵志》:“ 金 初因 遼 諸抹而置群牧,抹之為言無蚊蚋、美水草之地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大路……有的地方坡度很抹,有的地方很陡。”原注:“抹,陡的反義詞。北方土話。”   3m ㄇㄚ〕1.擦;揩拭。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摺:“快與我抹下淺盆,磨下刀刃。”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打臉水,倒尿壺,沏開水,抹桌子,大冷的天守夜……這還不樂!”2.用手按向某一方向移動。《西游記》第五二回:“你看他更不取下,轉往上抹了兩抹,緊緊的勒在胳膊上。”《老殘游記》第五回:“ 吳氏 就從手上抹下一副鐲子,遞給 陳頭 。” 巴金 《春》二:“ 淑英 略略洗了一會兒就站起來,用手去抹頭髮。”3.突然改變。指由和氣變得嚴厲。《老殘游記》第十三回:“天明問他要討個兩數銀子的體己,他就抹下臉來。”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當 郭振山 的面,都抹不開臉。”      ""字似表示原稿有塗抹也! 真按:國無.詞:【慘淡】亦作“慘澹”。      1.暗 淡;悲慘凄涼。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道壹道人 ……經 吳 中,已而會雪下,未甚寒。諸道人問在道所經, 壹公 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清 黃宗羲 《<庚戌集>自序》:“四野凶荒,景象慘澹,聊取平日之文自娛。” 魯迅 《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灕的鮮血。”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甚至連瑰麗奇偉的大海,在 道靜 暗淡的心目中,也漸漸變得慘淡無光。”2.謂盡心思慮。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踴躍常人情,慘澹苦士志。” 清 黃叔琳 《柏林寺觀李晉王畫像歌》:“鷹揚虎視空一世,經營慘淡傳其真。” 巴金 《家》二二:“僅僅在一剎那間,就可以毀壞她十幾年來苦心慘淡地造成的一切。”參見“ 慘澹經營 ”。    【慘澹經營】亦作“慘淡經營”。1.原指作畫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心構思,經營位置。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以經營位置為繪畫六法之一。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2.引 申指苦心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 宋 樓鑰 《它山堰》詩:“想得慘澹經營時,下上山川應飽看。” 清 侯方域 《與任王谷論文書》:“不慘澹經營便輕率命筆。”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泰西人士往往專心致志慘淡經營,自少而壯而老,窮畢生之材力心思以製造一物。” 郭孝成 《四川光復記》:“雖時勢使然,亦由任事者慘澹經營,有以致之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這房子是先人的產業,一草一木都是祖上 敬德公 慘淡經營留下來的心血。”  此亦豈可?
上文 下文 書首

上文 下文 書首
303

〈鑾江大雪歌,寄家兄西樵〉 原草用西樵韻。豈有用其韻而不見于題者?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用韻與詩題.篇題
南將軍廟行〉  真按:南霽雲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_000009.tif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000459.tif 「中丞侍郎同日亡」 自注:「姚公誾也。 真按:姚誾 真按: 真按:翁方綱對忠義的看法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000460.tif
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_000009.tif 此詩極有名,而其紕繆至此! 「辛壬與丁甲,世次迷夏殷。初疑周虎彝,復惑虞蜼敦。」 「敦」字如何誤押? 〈鼎〉有銘甚詳,先生何以忽云疑虞、疑夏殷耶?蓋先生于攷核之學甚疏也。 真按:翁方綱所以要講學人之詩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考訂甚疎.攷核之學甚疏  「籀書失趩 真按:"走憲" 斯篆摧■■」  真按:李斯 真按:上穴下親. 真按:"車巛" 亦非科斗籀斯之篆。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古文字學的批評  「吾兄癖好古」 西樵之作專以嚴家事成篇, 真按:王士祿與焦山鼎-對嚴嵩的批判 真按:王士祿與焦山鼎 亦非作法。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祿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焦山鼎
〈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年脩褉水繪園〉  真按:王士禛與冒襄.陳維崧 有神興而肌理不密。 真按:翁方綱的肌理說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肌理
〈送朱秋厓歸安宜兼訊陳冰壑〉 此數首皆正局正調之善者,此首更好。
〈膠東張雉畫葛洪移家圖〉 此首太熟。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
〈送同年袁秋水僉事覲事畢歸甘州〉 此等題專以懷古為正局乎?既是同年,則必有爾日之情事懷抱,似未可篇篇皆一律述古也。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 此與〈葛洪移家圖〉一首不甚相遠。
〈登石景山浮圖絕頂眺望〉  真按:國:浮圖   注音一式 ㄈㄨˊ ㄊㄨˊ      1.佛陀的別名。見「佛陀」條。       2.佛塔。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云『佛圖』。」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設法夫人救他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亦作「佛圖」、「浮屠」。                 詞:【浮圖】見“ 浮屠 ”。【浮屠】亦作“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注:“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群生也。”《新唐書?狄仁杰傳》:“后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缽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裏、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借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五古之難,蓋非一緒,而先生五古,只得就此摘記一二首耳。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五言古詩 真按:翁方綱論五言古詩
〈故明景帝陵懷古〉 先生七古如此等作,自勝其五古。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的評比
〈登高望山絕頂望峨眉三江作歌〉 固亦熟極之調矣。然尚有元遺山諸大篇在前。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元好問詩的評比
〈西涼神祠曲〉 與前卷〈南將軍廟〉一首相似。
〈朱璧揭鉢圖歌〉 後來厲太鴻窮盡巧智而不能到,方知漁洋之不可及也。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厲鶚詩的評比
〈仇英畫九成宮圖〉 正局正調,不窘不支。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正局正調 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雅正.雅頌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不窘不支
〈曹升六、謝千仞酒過飲〉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此亦〈水繪園作〉之類。 真按:前〈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年脩褉水繪園〉.
〈宣和打馬圖〉 未審此題是應如此作否?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詩題與篇題 真按:翁方綱不知為不知
304

〈張晴員外園亭聽金山人彈琴〉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於文義無損,則今皆改作通行正字矣! 「平生慕古澹,頗笑箏笛耳。愛此太古音,寥寥寄弦指」 既云「慕古」又云「愛古」。 真按:謂其意重出也.
〈同施愚山、陳藹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觀唐子華水仙圖〉  真按:王士禛與施閏章.陳僖在王弘撰僑寓住處看唐棣畫 此先生最得意,自謂傳神之作。 真按:王士禛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顏脩來吏部寄孔廟碑十二種〉  真按:顏光敏送王士禛東西 「猶傳壁書處」句抹。
 「蛟螭無錯互」句抹。 「韋蔡竟先騖」句抹。 「尤愛梁鵠書」句抹。 「椎拓亦殆庶」句抹。 梁鵠書者,黃初一碑也, 真按:國無.詞:【黃初】見“ 黃初體 ”。【黃初體】詩體之一。具有 建安 風格。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黃初體。”原注:“ 魏 年號,與 建安 相接,其體一也。”亦省稱“ 黃初 ”。 金 李純甫 《趙宜之愚軒》詩:“先生有膽乃許大,落筆突兀無黃初。” 清 趙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貽展誦之餘為題長句》:“就中突過黃初處,終屬淋灕橫槊篇。” 此是先生不深隸學,無足怪也。 真按:翁方綱所以要講學人之詩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詩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古文字學-隸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考訂甚疎.攷核之學甚疏 「蛟螭無錯互」則不成句矣。
〈和田綸霞郎中移居〉 下半首 此則趁韻而已。 真按:國:趁韻   注音一式 ㄔㄣˋ ㄩㄣˋ   作詩者就韻成句,而不顧文義是否適當。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權龍褒:「好賦詩而不知聲律……嘗吟夏日詩:『嚴霜白皓皓,明月赤團團。』或曰:『豈是夏景?』答曰:『趁韻而已。』」              詞:【趁韻】1.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左衛將軍 權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凈臣 單 趁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罵。”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員音運》:“ 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 宋 人小說,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趁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2.謂作詩硬湊韻腳,而不顧內容是否得當。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左衛將軍 權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凈臣 單 趁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罵。”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員音運》:“ 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 宋 人小說,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趁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判-趁韻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
〈東丹王射鹿圖〉 讀去亦甚可讀。 真按:詞無.國無.讀起來也.去,了.          國:…『朱子語類˙卷一○四˙自論為學工夫:「讀來讀去,一日復一日,覺得聖賢言語漸漸有味。卻回頭看釋氏之說,漸漸破綻,罅漏百出。」』 …『清˙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放翁意摹香山,取材甚廣,作態更妍,讀去歷歷落落,如數家珍。」』              "讀來".
〈瞿山畫松歌〉 此種七古與〈東丹篇〉相去不遠。 真按:東丹王射鹿圖.
〈獒圖為牧仲郎中賦〉  真按:王士禛為宋犖作詩 趙盾事何必到五句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真按:翁方綱論用典故
〈贈許生〉 許即撰《石鼓考》者,篆筆頗不俗,而所考多未確。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篆書 真按:翁方綱與石鼓文
〈送湯荊峴侍講使浙江〉  真按:王士禛送湯斌上任 送湯公豈宜僅作此等語?先生贈答詩往往不切其人。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詩的特色-毛病
〈戴氏鼎〉 「焦山鼎圖歲在巳,江海起立魚龍奔」 生生〈焦山詩〉未能稱此語。 真按:王士禛與焦山鼎
〈多父敦〉 「金敦玉敦知何求,(敦音對)」此三字据先生集中是先生自注也。而前卷〈焦山鼎詩〉此字押入十三元,乃不追改,何也? 真按:王士禛與焦山鼎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押韻用韻
〈摩崖碑〉 「道州刺史昔漫叟,振筆大放瓊琚詞」句抹。 此「昔」字已硬嵌矣,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硬嵌 下七字一句,則竟似未讀山谷詩者, 真按: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與黃庭堅詩 甘受後人譏彈而不顧者,何哉?此詩必不可存! 真按: 真按:翁方綱刪詩的標準 翁方綱選詩的標準
〈元祐黨籍碑〉 「天津橋杜鵑」句密圈 真按:一作""-天津橋下啼杜鵑- 真按:國:杜鵑   注音一式 ㄉㄨˋ ㄐㄩㄢ       1.動物名。鳥綱鵑形目。口大尾羽長,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體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橫斑,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與鷹相似,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啼叫,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歸思。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或稱為「杜宇」、「鶗鴃」、「啼鴃」、「鵜鴃」﹑「子規」。          2.植物名。常綠灌木。春夏開紅、紫或白色的花,葉子呈橢圓形,供人觀賞。亦稱為「映山紅」。          詞:【杜鵑】1.鳥名。又名杜宇、子規。相傳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晝夜啼鳴,其聲哀切。 南朝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六:“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 蜀 帝魂。其聲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鵑行》:“君不見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遙看官道直如絃,聞鶗鴃,聽杜鵑,家山應在白雲邊。” 郭沫若 《芍藥與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稱贊過我們,因為他並沒有具備阿諛的辭令,不像你們詩人們動輒就要贊美杜鵑、同情孤雁那樣。”參見“ 杜宇 ”。2.花名。又名映山紅。 唐 李紳 《新樓詩?杜鵑樓》:“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五》:“ 潤州 鶴林寺 杜鵑,今俗名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此花在 江 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仍。” 老舍 《二馬》第四段六:“春天杜鵑開花的時候,要多麼好看!”參見“ 杜鵑花 ”。 真按:詞無.國無.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方法論-評點學-對實際作品字句的分析 真按:翁方綱的評點學  「耕父已見清泠淵」句抹。 此句亦實難接。 四十年前在坤一齋中共賦此題,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偶檢漁洋先生此作,開眼讀其首七字共相咋舌拜服,是日坤一、竹君及余輩皆擱筆不敢作。 真按:翁方綱的詩友-錢載.朱筠 真按:翁方綱與朱筠在錢載家 真按:翁方綱與錢載.朱筠與王士禛詩  結直致 真按:國:直致   注音一式 ㄓˊ ㄓˋ質樸率真。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序:「至如曹劉,詩多直致,語少切對。」唐˙顧雲˙投西邊節度使啟:「盡披肝膈,布在牋毫,事逼丹誠,言多直致。」                 詞:【直致】直而沒有曲折。 唐 顧云 《投西邊節度使啟》:“盡披肝膈,布在牋毫,事逼丹誠,言多直致。”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此詩雖若直致,然情思深婉,怨而不露。” 清 黃宗羲 《南雷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 宋濂 ) 方 ( 方孝孺 )以後,直致而少曲折,奄奄無氣,日流膚淺,蓋已不容不變。”              按:"顧云"乃簡字未反正者.
上文 下文 書首

上文 下文 書首
303

〈鑾江大雪歌,寄家兄西樵〉 原草用西樵韻。豈有用其韻而不見于題者?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用韻與詩題.篇題
南將軍廟行〉  真按:南霽雲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_000009.tif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000459.tif 「中丞侍郎同日亡」 自注:「姚公誾也。 真按:姚誾 真按: 真按:翁方綱對忠義的看法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000460.tif
焦山古鼎詩同西樵賦〉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2_漁洋精華錄集釋(上)\__000009.tif 此詩極有名,而其紕繆至此! 「辛壬與丁甲,世次迷夏殷。初疑周虎彝,復惑虞蜼敦。」 「敦」字如何誤押? 〈鼎〉有銘甚詳,先生何以忽云疑虞、疑夏殷耶?蓋先生于攷核之學甚疏也。 真按:翁方綱所以要講學人之詩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考訂甚疎.攷核之學甚疏  「籀書失趩 真按:"走憲" 斯篆摧■■」  真按:李斯 真按:上穴下親. 真按:"車巛" 亦非科斗籀斯之篆。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古文字學的批評  「吾兄癖好古」 西樵之作專以嚴家事成篇, 真按:王士祿與焦山鼎-對嚴嵩的批判 真按:王士祿與焦山鼎 亦非作法。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祿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焦山鼎
〈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年脩褉水繪園〉  真按:王士禛與冒襄.陳維崧 有神興而肌理不密。 真按:翁方綱的肌理說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肌理
〈送朱秋厓歸安宜兼訊陳冰壑〉 此數首皆正局正調之善者,此首更好。
〈膠東張雉畫葛洪移家圖〉 此首太熟。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
〈送同年袁秋水僉事覲事畢歸甘州〉 此等題專以懷古為正局乎?既是同年,則必有爾日之情事懷抱,似未可篇篇皆一律述古也。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 此與〈葛洪移家圖〉一首不甚相遠。
〈登石景山浮圖絕頂眺望〉  真按:國:浮圖   注音一式 ㄈㄨˊ ㄊㄨˊ      1.佛陀的別名。見「佛陀」條。       2.佛塔。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云『佛圖』。」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設法夫人救他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亦作「佛圖」、「浮屠」。                 詞:【浮圖】見“ 浮屠 ”。【浮屠】亦作“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注:“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群生也。”《新唐書?狄仁杰傳》:“后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缽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裏、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借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五古之難,蓋非一緒,而先生五古,只得就此摘記一二首耳。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五言古詩 真按:翁方綱論五言古詩
〈故明景帝陵懷古〉 先生七古如此等作,自勝其五古。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的評比
〈登高望山絕頂望峨眉三江作歌〉 固亦熟極之調矣。然尚有元遺山諸大篇在前。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元好問詩的評比
〈西涼神祠曲〉 與前卷〈南將軍廟〉一首相似。
〈朱璧揭鉢圖歌〉 後來厲太鴻窮盡巧智而不能到,方知漁洋之不可及也。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厲鶚詩的評比
〈仇英畫九成宮圖〉 正局正調,不窘不支。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正局正調 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雅正.雅頌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不窘不支
〈曹升六、謝千仞酒過飲〉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此亦〈水繪園作〉之類。 真按:前〈上巳辟疆招同邵潛夫、陳其年脩褉水繪園〉.
〈宣和打馬圖〉 未審此題是應如此作否?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詩題與篇題 真按:翁方綱不知為不知
304

〈張晴員外園亭聽金山人彈琴〉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於文義無損,則今皆改作通行正字矣! 「平生慕古澹,頗笑箏笛耳。愛此太古音,寥寥寄弦指」 既云「慕古」又云「愛古」。 真按:謂其意重出也.
〈同施愚山、陳藹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觀唐子華水仙圖〉  真按:王士禛與施閏章.陳僖在王弘撰僑寓住處看唐棣畫 此先生最得意,自謂傳神之作。 真按:王士禛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顏脩來吏部寄孔廟碑十二種〉  真按:顏光敏送王士禛東西 「猶傳壁書處」句抹。
 「蛟螭無錯互」句抹。 「韋蔡竟先騖」句抹。 「尤愛梁鵠書」句抹。 「椎拓亦殆庶」句抹。 梁鵠書者,黃初一碑也, 真按:國無.詞:【黃初】見“ 黃初體 ”。【黃初體】詩體之一。具有 建安 風格。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黃初體。”原注:“ 魏 年號,與 建安 相接,其體一也。”亦省稱“ 黃初 ”。 金 李純甫 《趙宜之愚軒》詩:“先生有膽乃許大,落筆突兀無黃初。” 清 趙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貽展誦之餘為題長句》:“就中突過黃初處,終屬淋灕橫槊篇。” 此是先生不深隸學,無足怪也。 真按:翁方綱所以要講學人之詩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詩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古文字學-隸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學問的批評-考訂甚疎.攷核之學甚疏 「蛟螭無錯互」則不成句矣。
〈和田綸霞郎中移居〉 下半首 此則趁韻而已。 真按:國:趁韻   注音一式 ㄔㄣˋ ㄩㄣˋ   作詩者就韻成句,而不顧文義是否適當。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權龍褒:「好賦詩而不知聲律……嘗吟夏日詩:『嚴霜白皓皓,明月赤團團。』或曰:『豈是夏景?』答曰:『趁韻而已。』」              詞:【趁韻】1.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左衛將軍 權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凈臣 單 趁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罵。”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員音運》:“ 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 宋 人小說,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趁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2.謂作詩硬湊韻腳,而不顧內容是否得當。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左衛將軍 權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凈臣 單 趁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罵。”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員音運》:“ 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 宋 人小說,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趁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判-趁韻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
〈東丹王射鹿圖〉 讀去亦甚可讀。 真按:詞無.國無.讀起來也.去,了.          國:…『朱子語類˙卷一○四˙自論為學工夫:「讀來讀去,一日復一日,覺得聖賢言語漸漸有味。卻回頭看釋氏之說,漸漸破綻,罅漏百出。」』 …『清˙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放翁意摹香山,取材甚廣,作態更妍,讀去歷歷落落,如數家珍。」』              "讀來".
〈瞿山畫松歌〉 此種七古與〈東丹篇〉相去不遠。 真按:東丹王射鹿圖.
〈獒圖為牧仲郎中賦〉  真按:王士禛為宋犖作詩 趙盾事何必到五句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真按:翁方綱論用典故
〈贈許生〉 許即撰《石鼓考》者,篆筆頗不俗,而所考多未確。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篆書 真按:翁方綱與石鼓文
〈送湯荊峴侍講使浙江〉  真按:王士禛送湯斌上任 送湯公豈宜僅作此等語?先生贈答詩往往不切其人。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詩的特色-毛病
〈戴氏鼎〉 「焦山鼎圖歲在巳,江海起立魚龍奔」 生生〈焦山詩〉未能稱此語。 真按:王士禛與焦山鼎
〈多父敦〉 「金敦玉敦知何求,(敦音對)」此三字据先生集中是先生自注也。而前卷〈焦山鼎詩〉此字押入十三元,乃不追改,何也? 真按:王士禛與焦山鼎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押韻用韻
〈摩崖碑〉 「道州刺史昔漫叟,振筆大放瓊琚詞」句抹。 此「昔」字已硬嵌矣,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硬嵌 下七字一句,則竟似未讀山谷詩者, 真按: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與黃庭堅詩 甘受後人譏彈而不顧者,何哉?此詩必不可存! 真按: 真按:翁方綱刪詩的標準 翁方綱選詩的標準
〈元祐黨籍碑〉 「天津橋杜鵑」句密圈 真按:一作""-天津橋下啼杜鵑- 真按:國:杜鵑   注音一式 ㄉㄨˋ ㄐㄩㄢ       1.動物名。鳥綱鵑形目。口大尾羽長,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體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橫斑,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與鷹相似,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啼叫,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歸思。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或稱為「杜宇」、「鶗鴃」、「啼鴃」、「鵜鴃」﹑「子規」。          2.植物名。常綠灌木。春夏開紅、紫或白色的花,葉子呈橢圓形,供人觀賞。亦稱為「映山紅」。          詞:【杜鵑】1.鳥名。又名杜宇、子規。相傳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晝夜啼鳴,其聲哀切。 南朝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六:“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 蜀 帝魂。其聲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鵑行》:“君不見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遙看官道直如絃,聞鶗鴃,聽杜鵑,家山應在白雲邊。” 郭沫若 《芍藥與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稱贊過我們,因為他並沒有具備阿諛的辭令,不像你們詩人們動輒就要贊美杜鵑、同情孤雁那樣。”參見“ 杜宇 ”。2.花名。又名映山紅。 唐 李紳 《新樓詩?杜鵑樓》:“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五》:“ 潤州 鶴林寺 杜鵑,今俗名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此花在 江 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仍。” 老舍 《二馬》第四段六:“春天杜鵑開花的時候,要多麼好看!”參見“ 杜鵑花 ”。 真按:詞無.國無.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方法論-評點學-對實際作品字句的分析 真按:翁方綱的評點學  「耕父已見清泠淵」句抹。 此句亦實難接。 四十年前在坤一齋中共賦此題,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偶檢漁洋先生此作,開眼讀其首七字共相咋舌拜服,是日坤一、竹君及余輩皆擱筆不敢作。 真按:翁方綱的詩友-錢載.朱筠 真按:翁方綱與朱筠在錢載家 真按:翁方綱與錢載.朱筠與王士禛詩  結直致 真按:國:直致   注音一式 ㄓˊ ㄓˋ質樸率真。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序:「至如曹劉,詩多直致,語少切對。」唐˙顧雲˙投西邊節度使啟:「盡披肝膈,布在牋毫,事逼丹誠,言多直致。」                 詞:【直致】直而沒有曲折。 唐 顧云 《投西邊節度使啟》:“盡披肝膈,布在牋毫,事逼丹誠,言多直致。”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此詩雖若直致,然情思深婉,怨而不露。” 清 黃宗羲 《南雷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 宋濂 ) 方 ( 方孝孺 )以後,直致而少曲折,奄奄無氣,日流膚淺,蓋已不容不變。”              按:"顧云"乃簡字未反正者.
上文 下文 書首

上文 下文 書首
307

。 「來禽」一首 此于山左諸家似不欲專執滄溟也。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對李攀龍的態度  「九歲」一首 末二句注家皆不得其指。
〈嘉陽登舟〉 「飄零萬里一歸人」句抹。 此則實不似典試途中語矣,何怪趙秋谷譏之。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術語-不空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真按:趙執信對王士禛詩的批評
〈襄陽口號〉 此先生最得意之筆。
〈西蜀〉 此其改削壬子典試諸草之餘料耳。
〈跋傅彤臣侍御楊柳枝詞後〉 竟可自跋其〈秋柳四首〉。 真按:見前305.
〈送鄭郎赴粵西幕府〉 情致與神韻兼之。
〈題王元照仿宋元人小畫為牧仲作〉  真按:王士禛題王鑑為宋犖畫 遂成畫家故實。
〈定武蘭亭跋尾〉 「一般雲散宣和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不及陳倉十鼓存」句抹。 充類至盡即不可云通矣。 真按:國無.詞:【充類】推類。 清 章學誠 《校讎通義?補鄭》:“一隅三反,充類求之,古逸之可采者多矣。”參見“ 充類至盡 ”。 真按:國:充類至盡    注音一式 ㄔㄨㄥ ㄌㄟˋ ㄓˋ ㄐ|ㄣˋ將事物比照類推至極處,把意義引申到極點。語本孟子˙萬章:「夫謂『非其有而取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詞: 【充類至盡】謂用同類事物比照類推,把道理引申到極點。《孟子?萬章下》:“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朱熹 集注:“夫禦人於國門之外與非其有而取之,二者固皆不義之類;然必禦人乃為真盜,其謂非有而取為盜者,乃推其類至於義之至精至密之處而極言之耳。”
〈朱浙清明上河圖〉 嘗得見此手卷,乃趙浙非朱浙。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第一手資料的重要
〈汪鈍翁六十〉 此在己未,鈍翁入京與先生詩句相嘲後之四年也。 真按:翁方綱對編年的重視
〈題張力臣小照〉 「白頭更訪鴻都學,手拓陳倉石鼓文」句抹。 鴻都既非石經,亦與〈石鼓〉更不相涉,竟是金石一類話頭隨手為之。 真按:翁方綱與石經 真按:翁方綱與石鼓文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詩學 真按:翁方綱所以要講學人之詩的原因
〈憶石帆亭寄兒輩〉 不似寄兒之作。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判-不真-翁方綱的真詩觀
〈題趙承旨畫羊〉  真按:王士禛題趙孟頫畫 先生七律最上乘。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七言律詩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比-七言律詩  空際沉 真按:原作異體-"击頁".       「西歸」句 此用趙松雪詩也,而注家不知。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的精熟
〈答陳元孝寄懷〉  真按:王士禛與陳恭尹詩 先生七律神理到此為極至矣。
〈訪山史讀易廬,時久客淮南未歸〉  真按:王士禛與王弘撰 真按:王士禛在王弘撰僑寓住處 真按:王弘撰的行程 先生晚歲七律之工無有能肩隨者矣。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分期-七言律詩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比-七言律詩  「滿徑苔痕侵竹石,當窗色淨琴書」  真按:本書有岳亦有嶽. 此等句非洗刷過百遍者不能到也。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洗刷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改詩方法論
〈灞橋〉 一片神光。
〈籌筆驛〉 「祇餘愁外舊山青」 此句勝石曼卿原作。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與石延年詩的評比
〈渡涪江〉 「記取江東詩句好,澹喬木是緜州」  真按:-不復一一出校. 此句卻不及江東原句。
上文 下文 書首

上文 下文 書首
308

盤豆驛〉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4_漁洋精華錄集釋(下)\_001930.tif 「思子臺邊一懷古,不知身過玉湖」  真按:一作娘.-不知身過玉娘湖-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134_漁洋精華錄集釋(下)\_001930.tif 此則遠不及玉溪原作矣。無怪乎〈浯溪詩〉之撏撦山谷耳。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與李商隱詩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批判-抄襲黃庭堅詩處
跋卷末云:可亭先生虛懷不棄,屬為圈識,豈敢以外間輕論漁洋者乎?然亦僅圈記百卅餘篇。五古、五律太少,欲求如七古、七律之加圈——至兩圈、三圈者,再四尋研而竟不可得,何也? 真按:翁方綱論王士禛詩的特色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騭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的評價 此間分寸毫釐豈涉一執己見乎?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中秋日方綱識。 真按:翁方綱與戴均元論詩-手批王士禛漁洋山人精華錄

上文 下文 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