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une 30, 2009

354

  書杜十詩,惟《屋為秋風破歌》一首筆為之,真按:沈津擅改原文-原稿實是茆字! 真按:原稿實似"""",恐乃翁之筆誤.要非其前有筆記寫此,且杜詩題為據,則此字愚亦不敢遽訂為""字也. 真按:疑有誤!-此字可疑. 亦非一日所作。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換筆為之,亦非一日所作 此所謂學徐季者,真按:徐浩 真按:沈津識字功 卻非山谷所謂病於顏者也。真按:沈津識字功 真按:黃庭堅與蘇軾 真按:蘇軾與徐浩 真按:蘇軾與顏真卿 真按:黃庭堅的書學 然坡公之書,世謂學徐者,非也。坡公書正是由王僧虔得路耳,坡公亦何嘗定師古人哉?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師無常師 董文敏骨格,本自超出元人上,所以敢為此言,米老亦謂二王以上有高古,蓋有米、董之能事,而為此言則可矣。無米、董之能事,真按:米芾的書法天才 真按:米芾、董其昌 而妄效此言則豈可哉。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與米芾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法的評價 真按:董其昌的書法天才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 真按:書法界的慧能

  古人作行草,筆筆停頓,而自然入化,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行書與草書 不以連綿至數字為能也。惟董文敏竟以一氣揮灑,顯其筆力,非可為後學藉口耳。此中固自有秘妙在也,正何嘗不與處處停頓者同法,須善辨之。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法筆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行書.草書與楷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董其昌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4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41.jpg

354

跋杜詩卷(董文敏書)真按:董其昌書杜甫詩

  此卷題簽云:臨米、黃二家。予謂非也。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著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著錄學與辨偽學 試觀文敏自跋即見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題跋 文敏蓋偶會心於少陵二詩,觸煙雲戲之法真按:文海本有墨字-觸煙雲墨戲之法 一作米書,真按:董其昌與米芾 一作黃書,真按:董其昌與黃庭堅 以發揮書畫三昧。其曰庶子者畢宏,大曆二年畫松石於左省廳壁,真按:國無.詞:【左省】1. 唐 中央官署名,門下省的別稱。門下省在殿廡之左,故稱。 唐 杜甫 有《春宿左省》詩。 唐 羅隱 《酬寄右司李員外》詩:“左省望高推健筆,右曹官重得名人。”2.禮部。 宋 范祖禹 《謝禮部侍郎表》:“備員左省,久塵夕拜之詔。” 改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是也。文敏是卷,神遊目馳,唐畫家、宋書家渾而一之矣。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畫的評價 戊申為嘉靖三十六年,真按:翁方綱的筆誤-當作萬歷. 文敏五十四歲真按:下文作萬曆是也!(戊申是明萬曆卅六年,文敏時年五十四)嘉靖36年乃丁巳也. 真按:董其昌之生卒 蓋視學楚歸時也。其十月,朱涇舟次,日書《蘭亭》及《玉潤帖》一過,蓋心手純乎晉法,故能酣恣若此。真按:董其昌的書法學習過程 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乾隆己亥夏五月望日,瘦同秘閣攜過詩境小軒,真按:張塤 真按:張塤之仕履 煮茶品畫,真按:翁方綱喝茶 論秦漢金石,暢觀此卷,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真按:翁方綱與張塤論金石碑帖 作天風怒濤想。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情趣 旁觀者翰林陳崇本、程晉芳、文學沈心醇、黃景仁、袁清也。真按:袁清在翁方綱家-袁清疑即袁潔仙也. 真按:張塤與陳崇本 真按:陳崇本在翁方綱家 真按:程晉芳在翁方綱家 真按:沈心醇在翁方綱家 真按:黃景仁在翁方綱家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見: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二卷第2頁。

354

跋杜詩不見公吹笛二律(董文敏書)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旻字! 真按:標點不當-此乃二詩句首也〈跋杜詩「不見旻公」、「吹笛」二律〉 前有蘇詩定惠院夜月偶出誤分二詩,此則誤合為一矣.              今錄迪志版四庫本文本于此便參: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 不 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與淚潺湲。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棊局動隨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聞君話我為官在,頭白昏昏只醉眠。(幽一作尋,夢弼 曰:《釋氏要覧》:「袈裟者從色彰施也。梵言迦羅沙曳,華言不正正色。《四分律》云「一切上色衣不得蓄,當壞作迦沙。」葛洪撰字苑,始添衣字,言道服 也。)(集部,別集類,漢至五代,集千家註杜工部詩集,卷四)              吹笛應即此首(錄自陳郁夫故宮寒泉資料庫):吹笛 杜甫吹笛秋山風月清(山風一作風山),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傍一作倚)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楊柳今搖落(搖一作摧,一作花),何得愁中曲盡生。(曲一作卻)       []卷,冊….[2550]2317

  此書無年月,觀其二印真按:沈津取捨失當-此二印在原稿題下有小注云「日講官二印」,蓋仍以其履歷編年也. 是六十許歲間里居時所書。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藏印印鑑 予近所跋董書,如題坡公書《滿庭芳詞》、真按:董其昌與蘇軾書法 山谷書《仁亭詩卷》及予所藏《西都賦卷》,真按:董其昌與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皆此數年間書也。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作品編年 真按:翁方綱與董其昌 昨有持董畫來求售者,乃己酉春仿王叔明《青弁圖》,真按:董其昌仿王蒙畫 真按:董其昌的畫 真按:google有! 草草僅取大意,而神理迥出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畫的評價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 蓋在此前數年,匆匆未得留之,因與芝軒論董書,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翁友芝軒有二,一曹芝軒,二潘世恩.曹藏有夏承碑,疑乃曹芝軒也-名俟考! 書此以志墨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戊午仲冬二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66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67.jpg

354

跋唐人詩(董文敏書)

  文敏書用虞法,是其最高之格,但用筆之妙,隨境不同耳。真按:翁方綱論董其昌書法的批評方法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法的評騭 真按:翁方綱論董其昌書法的淵源-虞世南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九冊第236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一)\_002361.jpg        原稿題〈跋董書唐人詩〉.

354

跋鍾、王書(董文敏臨本)

  右董文敏臨鍾、王書數段,自跋其後,在戊申寒食後七日。戊申是明萬曆卅六年,文敏時年五十四,真按:然則前作嘉靖者誤矣!「戊申為嘉靖三十六年,文敏五十四歲」 蓋自提學湘廣歸後家居時也。

  文敏臨書只落落取大意,不求肖也,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 真按:翁方綱論董其昌書法的筆法 真按:董其昌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然臨古人書,不特神欲肖,即形亦當肖,但看米老臨右軍,則無不肖矣。真按:米芾臨王羲之書法 真按:翁方綱論米芾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臨摹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對臨摹的定義 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形之不似,神於何似

  元常、右軍、大令皆有各極其至處。真按:翁方綱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王獻之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鍾繇書法的評價 司馬相如賦《上林》,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與書學 前有高山,後有深谷,忽然而睡,渙然而興。未知香光老子採茶雨屋真按:疑有誤!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茶字最可疑.然四庫若然也.一時檢不出.俟詳考! 視此何如?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648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八)\_001648.jpg

Saturday, June 27, 2009

342

跋祝枝山、文衡山真跡合冊真按:祝允明與文徵明書法的比較

  董文敏云:“小楷惟文待詔,晚歲逾工,年八十二,燈下尚作蠅頭書。”至枝山蠅楷,尤不多覯,真按:董其昌論祝允明書法 真按:董其昌論文徵明書法 真按:標點可議者-疑此句仍是董文也. 此冊可云備美矣。兩峰居士珍藏。北平翁方綱題後。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羅聘收藏祝允明的書法 真按:羅聘收藏文徵明的書法

  庚戌冬仲雪詩,先生嘗銘於硯,與此蠅楷手跡相同,當即一時所作,今亦藏兩峰處,奇跡符合,信有緣耶?真按:翁方綱論墨緣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方綱又題。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75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751.jpg          原稿題〈跋文祝真跡合冊〉.

342

跋琵琶行并畫(唐子畏書)真按:唐寅書白居易詩 真按:唐寅畫白居易詩意

  右唐子畏書《琵琶行》八段并畫,自署“正德七年九月”。真按:唐寅的畫 真按:唐寅的書法 於時子畏年四十三,蓋領解南京後,至是放棄十有四年矣。真按:唐寅的功名 真按:唐寅的退學 所謂“長好憐白多慺怨”之調者,真按:劉禹錫.白居易-憐字沈津識字誤也! 真按:google有!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長好劉白多悽怨",劉何故誤作憐,實費解也!慺怨不詞,不知慺義故也.        华程网- 电子文库- 复古文风影响下的《唐伯虎集》 - 200948以为绝诣在是,此固未知伯虎,抑岂可谓知诗也哉!”而钱氏对唐寅诗风所作出的评价,即“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审美趣味的嬗变与唐寅集的编选_君之家论文服务网---论文辅导教育论文 … -而钱氏对唐寅诗风所作出的评价,即“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漫,时复斐然”,也由此而显得较为公允恰当。    无标题页 -他称赞蔡羽“信心守古,确不可拔、他论唐寅诗“少喜浓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漫,时复斐然”,这正是吴中才子诗歌任情适意的              然則此句亦當讀作「所謂“長好劉白,多悽怨之調”者,正是時也。」唯翁引作調,網路者作詞爾. 真按:唐寅與劉禹錫.白居易 真按:唐寅與白居易 正是時也。後有衡山、真按:文徵明與唐寅 雅宜、敬美跋語三段,雅宜蓋及見子畏,而敬美則後來題入者耳。真按:王世懋與唐寅 真按:王寵與唐寅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96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965.jpg                 今錄原稿天頭筆記于此以備參:    正德七年,子畏四十三,雅宜十九。蓋雅宜及見唐子畏,而敬美之題在後也。唐卒後十三年,敬美始生。

342

跋落花詩(唐子畏書)

  《落花詩》自仍以石田原唱為最,六如、衡山、昌穀諸和作皆不及也。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徐禎卿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沈周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唐寅詩的批評 此六如三十首,與集本同異處甚多,想屢經改削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與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瑤岡得此於都門,中間闕其二首,及南歸,晤江秋史,而秋史處有其二首,宛然適合,遂以歸於瑤岡。真按:金芝原的收藏 真按:金芝原與江德量 真按:金芝原收藏唐寅書畫 千里之外,延津劍合,亦一奇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真按:翁方綱論墨緣 秋史雅意鑒藏有年,皆散失矣,今得借瑤岡所藏此冊以記之,豈僅方棠陵所云“若見故人者耶”真按:真按:方豪 翁方綱與方豪 真按:江德量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與江德量 真按:翁方綱向金芝原借閱 嘉慶二年丁巳閏六月十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47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471.jpg

342

跋千文(文衡山書)

  右衡山草書《千文》冊,末題“嘉靖甲辰三月既望書於陽羡舟中”。考先生是年春遊宜興,而二月望有《明送後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之作,真按:國:次  部首 欠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ㄗ    見「次且」條。    ㄘˋ ch(09711    次  部首 欠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ㄘˋ 1. 品質較差的。如:「次貨」、「次品」、「次車」。   2.第二的、副的。如:「次子」、「次年」、「次媳」、「次日」。鏡花緣˙第四十回:「走有半年之久,於次歲六月到了嶺南。」         3. 等第、順序。如:「次第」、「依次排列」、「席次」、「班次」、「名次」。         4.行列、隊伍。左傳˙桓公十三年:「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韋昭˙注:「次,行列也。」      5.官職、職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晉˙桓溫˙上疏廢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職次。」      6.外出居住的地方、處所。如:「客次」、「舟次」。         7.中、間。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8.量詞。計算動作回數的單位。如:「第三次段考」、「初次嘗試」。水滸傳˙第十回:「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說。」       9.在前項之後。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10.依序編排。呂氏春秋˙季冬紀˙季冬:「乃命太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   11.臨時駐紮或止宿。楚辭˙屈原˙離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髮乎洧盤。」左傳˙僖公四年:「師進,次於陘。」       12.至、及。文選˙潘岳˙金谷集作詩:「朝發晉京陽,夕次金谷湄。」     ㄗ zih(09372              詞:次1 c ㄘˋ〕〔《廣韻》七四切,去至,清。〕       1.敘事時後項對前項之稱。《書‧洪範》:“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九曰向用五福。”《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2.順序,次序。《國語‧周語中》:“吾曰:‘子則賢矣。抑 晉國 之舉也,不失其次,吾懼政之未及子也。’” 三國 曹操 《船戰令》:“鼓三通鳴,大小戰船以次發。” 林紓 《游西溪記》:“野柳無次,被麗水上。”3.指規矩,法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蓮花公主》:“臣蒙優渥,不覺過醉,儀節失次,幸能垂宥。”4.依次。 南朝 劉孝標 《辯命論》:“相次殂落,宗祀無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衛公 為兵部尚書,次當大用。”參見“ 次及 ”。5.降一等。《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唐 盧綸 《送鄧州崔長史》詩:“出山車騎次諸侯,坐領圖書見督郵。”6.指較差的。如:次品;次貨。7.副,貳。參見“ 次車 ”、“ 次輅 ”。8.依次接替。《漢書‧元后傳》:“ 鳳 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 平阿侯 譚 次將軍矣。’”9.隊列;行列。《左傳‧桓公十三年》:“及 鄢 ,亂次以濟。”《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 韋昭 注:“次,行列也。令,軍令也。”《晉書‧庾亮傳》:“偷存視息,雖生之日,亦猶死之年,朝廷復何理齒臣於人次。”10.職位;地位。《書‧胤征》:“惟時 羲和 ,顛覆厥德。沈亂于酒,畔官離次。” 孔 傳:“沈,謂醉冥失位次也。” 蔡沈 集傳:“次,位也……離次,則舍其所居之位。”《荀子‧君道》:“論德而定次。” 南朝 王儉 《褚淵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元史‧文宗紀四》:“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而有擅離官次之禁。”11.指位次的等級,等第。 漢 王充 《論衡‧自紀》:“ 充 性恬淡,不貪富貴。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 永 曰:‘除其宿釁,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12.即;就。《書‧康誥》:“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 封 。’” 孔 傳:“勿用以就汝 封 之心所安。”《左傳‧襄公三十年》:“使次己位。”13.編次;編纂。《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命 蕭何 次律令, 韓信 申軍法, 張蒼 定章程。”《周書‧樂運傳》:“ 梁 故都官郎 琅玡王 澄 美之,為次其行事,為《孝義傳》。”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序》:“不次歲月,異年譜也。” 章炳麟 《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其後得 嘉應 溫仲和 所次州志,有《方言》一卷。”14.比並。《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 薛綜 注:“次,比也。和,軍之正門為和也。表,門表也。” 宋 陶穀 《清异錄‧藥》:“醫之於人,功次天地。”15.近旁;旁邊。《史記‧呂太后本紀》:“ 趙王 幽死,以民禮葬之 長安 民冢次。”《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遁不仕。”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三:“轉盼之間,已至 明州 海次矣。” 林紓 《桃花塢》:“溪次有徑兩三道,咸陰沉。”16.間,際。《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於一日持缽將上堂,闔門之次,有物墜檐前。” 宋 王明清 《揮麈錄》卷二:“適揭簾之次,但見金龍丈餘蜿蜒榻上。”《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玄德 依言,尋小路投 許都 。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17.至,及。《太平廣記》卷七二引《河東記》:“既坐,談胚渾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子史,歷歷如指諸掌焉。”《隋書‧李密傳》:“行次 邯鄲 ,夜宿村中, 密 等七人皆穿牆而遁。”參見“ 次骨 ”。18.在;當。 晉 桓玄 《南游衡山詩序》:“歲次降婁夾鍾之初,理楫將遊於 衡 嶺。” 唐 韓愈 《祭董相公文》:“維 貞元 十五年,歲次己卯二月乙亥朔某日。”19.謂軍隊駐扎。《易‧師》:“左次,無咎。” 孔穎達 疏:“師在高險之左以次止,則無凶咎也。”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清史稿‧孟喬芳傳》:“八月,師自 潼關 濟……進次 寧晉 。”20.謂行軍至某處留駐三宿以上。《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孔穎達 疏:“舍者,軍行一日止而舍息也。信者,住經再宿得相信問也。《穀梁傳》曰:‘次,止也。’則次亦止舍之名。過信以上,雖多日,亦為次,不復別立名也。”21.留宿;停留。《楚辭‧離騷》:“夕歸次於 窮石 兮,朝濯髮乎 洧盤 。”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 揚都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一日,舟次 淮安 ,值仲秋之望, 汪 市酒邀 馮 賞月。”22.宿處。《易‧旅》:“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王弼 注:“次者,可以安行旅之地也。”《禮記‧檀弓上》:“ 曾子 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 曾子 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 鄭玄 注:“次,舍也。”23.謂准備住所。《左傳‧哀公二十一年》:“為僕人之未次,請除館於 舟道 。”24.臨 時搭的帳幕。用於祭祀、會同諸侯等活動。《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 鄭玄 注:“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既接祭退俟之處。”《周禮‧天官‧掌次》:“諸侯朝覲會同,則張大次小次。” 鄭玄 注:“大次,亦初往所止居。小次,即宮待事之處。”《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元年》:“壬辰,帝乘馬至 孝義 ,鎮吏 訾村 復設次,與親王望陵祭奠,近臣於幄殿東望拜。”25.指辦喪事的地方。《左傳‧僖公九年》:“冬,十月, 里克 殺 奚齊 于次。” 杜預 注:“次,喪寢。”《儀禮‧士喪禮》:“眾主人出門,哭止,皆西面于東方,闔門,主人揖就次。” 鄭玄 注:“次,謂斬衰倚廬、齊衰堊室也。” 晉 潘 岳 《楊仲武誄》:“喪服同次,綢繆累月。”《新唐書‧劉玄佐傳》:“始, 玄佐 養子 士幹 與 士朝 皆來京師, 士幹 知 玄佐 死無狀,遣奴持刀紿為吊,入殺 士朝 于次。”《宋史‧蔡確傳》:“ 紹聖 元年, 馮京 卒。 哲宗 臨奠。 確 子 渭 , 京 婿也,於喪次中闌訴。”26.古代管理市場官員的治事處,設在市場中。27.用以稱市肆。《大戴禮記‧曾子疾病》:“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28.泛指所在之處。《國語‧魯語上》:“五刑三次。” 韋昭 注:“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29.古代都市裡供瞭望的小樓。《周禮‧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次,市中候樓也。”30.髮飾。古時以受髡刑者或賤民的頭髮編成紒,供貴族婦女飾用。《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 鄭玄 注:“次,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鬄也,服之以見王。”31.我國古代將黃道帶分成十二部分,各稱之為次。《逸周書‧月令解》:“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 宋 歐陽修 《明堂慶成》詩:“辰火天文次,皋門路寢閎。”32.量詞。表示事物重複出現的數量。 唐 張籍 《祭退之》詩:“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強。”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等了你一晚上,叫人看你好幾次,你都沒回來。”33.姓。 漢 有 次公明 、 次益 。見《正字通‧欠部》。   2 z ㄗ〕   〔《集韻》津私切,平脂,精。〕通“ 趑1 ”。                 . 真按:沈津識字誤-送當作道,後當作復.- 而二月望有《與次明道復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之作 則三月望在陽羡無疑也。真按:今錄迪志版四庫文本如下:      文徵明……      二月望汎舟出江邨橋,抵上沙,登天平,飲白雲亭   舟行欲盡有人家,記得横橋是上沙。南望風煙隨鳥没,西來墟落帯山斜。暖催新緑初歸栁,水映酣紅忽見花。殘酒未醒春因劇,汲溪聊試雨前茶。(集部,總集類,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__御選明詩,卷八十)             小齋盆蘭,一幹數花,山谷所謂蕙也。初秋抽數幹,芳馥可愛,因與次明道復賞而賦之   時 雨袪殘暑,凉颷集華軒。春徂衆芳歇,晚蕙抽璚根。重兹蘭之属,不與凡卉羣。離離水蒼珮,肅肅紫霞紳。耿耿孤榻畔,燕對如髙人。啓扉得良友,列案羅清罇。於 焉撫靈植,一笑滌塵煩。微風南牖來,濃馥散氤氲。有時參鼻觀,即之已無存。譬彼孤潔士,可望不可親。如何庭階近,有此幽谷芬。相忘餘冽中,漸久不復聞。魯 哲日已逺,楚纍亦沈淪。無能被雅操,且復酬芳魂。(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甫田集,卷二)          小齋盆蘭,一幹數花,山谷所謂蕙也。初秋忽抽數幹,芬馥可愛,因與次明道復賞而賦之時 雨祛殘暑,涼颸集華軒。春徂衆芳歇,晚蕙抽璚根。重兹蘭之屬,不與几卉羣。離離水蒼佩,肅肅紫霞紳。耿耿孤榻畔,燕對如高人。啓扉得良友,列案羅清罇。於 焉撫靈植,一笑滌塵煩。微風南牖来,濃馥散氤氲。有時參鼻觀,即之已無存。譬彼孤潔士,可望不可親。如何庭階近,有此幽谷芬。相忘餘洌中,漸久不復聞。魯 哲日已逺,楚纍亦沈淪。無能被雅操,且復酹芳魂(集部,總集類,文氏五家集,卷三)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年代:【明】 作者:【文徵明】        十里扶舆渡野塘,旋穿松峤入苍苍。   风吹麦叶平畴乱,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酿晴供乐事,岩光摇翠落飞觞。   清忙刚被山灵笑,却笑担夫为底忙。   注释   【原题】: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    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第十 』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職官履歷 真按:文徵明的行程 是歲先生年七十五矣,後四甲辰之秋七月既望,方綱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7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76.jpg

342

跋丹徒縣二學義田記(文衡山書)

  衡山書《鎮江府丹徒縣二學義田記》,嘉靖乙巳閏正月,時衡山年七十六矣。行體秀勁,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形神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術語 兼有歐、虞、褚之能事,可與高侍書《棲霞碑》抗衡矣。真按:詩集有「淵乎高侍書,天機妙開闔。何止集右軍,懷仁一老衲。」(明徵君碑)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褚遂良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虞世南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歐陽詢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61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12.jpg

342

跋陶氏世烈堂記(文衡山書)

  右文衡山書《陶氏世烈堂記》,在嘉靖戊午,先生年八十九矣。運筆古健,在唐人高正臣真按:疑前一篇所謂高侍書者即此人也.然一時查無. 王知敬之間,此周公瑕棐几所以名齋也。真按:周天球與王羲之 真按:周天球與文徵明 雲谷博雅嗜古,其善藏之。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葉夢龍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025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025.jpg

Thursday, June 25, 2009

335

跋吳匏庵與陳玉汝手札卷真按:真按:陳璚與吳寬 真按:可參見詩集〈成齋竹舫圖(陳璚玉汝,李西涯門人。)〉篇題與原稿同也.

  予藏李茶陵《移竹詩》墨跡卷云:真按:翁方綱收藏李東陽的書畫 “移竹後三日,在成齋竹舫書。”卷內《沈石田和玉汝韻》有“夜來半舫齋中月,真按:陳璚與李東陽 真按:陳璚與沈周 真按:標點不當-不該加書名號.今錄迪志版四庫本文如下:          〈和陳玉汝大理乞竹韻〉:    僮子才通醉日書,長身早見載專車。葉留宿雨鸞翎濕,鞭走新泥蠖節舒。下馬題詩添過客,借風清暑便隣居。夜來半舫齋中月,壁影蕭蕭水墨虗。(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石田詩選,卷九) 壁影肖然水墨虛”之句,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四庫本石田詩選作「壁影蕭蕭水墨虗」.蕭蕭翁稿作蕭然.-璧影蕭然水墨虛. 予因屬野雲摹《成齋竹舫圖》真按:詩集有〈五同會圖詩為陳工部〉可參也.詩句暨注有云「更摹半舫齋中月,(予藏李茶陵移竹詩卷在玉汝竹舫書,因用沈石田題「夜來半舫齋中月」之句摹成齋竹舫圖。)」 合裝於西圖卷。真按:沈津識字誤-此可見沈先生未讀前段也(前段一開始即云「.予藏西涯移竹詩墨蹟」,詳愚末所附所讀者..而今刪去,更使人莫名矣.然本段前亦李茶陵,乃未寤此乃涯字,謂西涯李東陽茶陵也.-合裝於西涯圖卷. 真按:翁方綱求朱鶴年作畫 真按:翁方綱與李東陽 又匏庵《大雨坐海月庵》詩“此巷將書莫見招”,真按:今錄迪志版四庫文如下:           大雨坐海月菴:   即看池面水平橋,旋覺孤亭勢欲漂。老父得魚過别市,誰家移竹趁明朝。西陵下馬應難避,(時世賢陪祀山陵。)北巷将書莫見招。(玉汝招飲)吾弟逺来能慰我,彭城今夜憶逍遙。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北字.-北巷將書莫見招. 真按:疑有誤!-疑為卷之訛. 自注:“玉汝招飲。”《又次前韻,辭玉汝招飲》,真按:迪志版四庫本原題實作〈玉汝以予辭不赴次韻再約来日復和辭之〉,即前一首之下一篇也.今亦錄于此便參焉:       道上蹄涔接板橋,詩筒将去却愁漂。縦横燕市雲為雨,髣髴巫山暮復朝。半舫若浮宜自繫,尺書仍至故相招。泥深我僕難忘蹶,莫使前瞻馬尾遙。(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家藏集,卷十二)          ○此接後尚有〈玉汝復次韻来速乃許赴再和答之〉〈赴飲後夜坐對月復次韻〉〈次韻朱天昭戒飲〉皆屬此「詩話」也. 有“半舫若浮自繫”之句,真按:翁稿作應,然前一則作宜,同迪志版四庫本也. 皆可作竹舫詩話也。匏庵所居海月庵,或謂在內城之西。以予考之,真按:沈津識字功-此字原稿右傾,未留意便不識也.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嘗見彭衣春學士家藏匏翁《玉延亭》卷內《趙賦序》真按: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圖字也.-嘗見彭衣春學士家藏匏翁《玉延亭圖》卷內《趙寬賦序》云 真按:沈津識字功-愚不識也.若此者多矣! 真按:標點不當-豈可加書名號.此謂趙寬所作之賦之序也. 真按:吳寬的住處 真按:『卓克艺术网欢迎您   张纯修后,又为乾隆朝侍讲彭冠所得,卷末翁方纲(1733-1818)题跋中说“衣春侍讲所藏玉延亭卷,都中旧迹也。乾隆乙未(1775年)正月,方纲从侍讲借观。”其后,诗画卷为谢佩真春草池馆所藏。谢字蕴玉,号瑶华女史,浙江吴兴(湖州)人,… 』 真按:翁方綱與彭冠-冠亦與修四庫也.檔案可見. 真按:趙寬與吳寬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的同事 迪志版四庫本《欽定日下舊聞考》卷45有:臣 等謹按玉延亭、海月菴,《析津日記》云:「訪其遺跡已不可得。」而《春明夢餘録》以為在皇墻之西,故朱彛尊原書列之中城西偏,其實亦傳聞之詞耳。今考河南 彭氏所藏張見陽補畫玉延亭圖,有趙寛《賦》,〈序〉云:「春坊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名『亦樂』,中有亭曰『玉延』。」《賦》首又云:「並東郭之青 陽,」刖斯亭應在東城。﹝真按:刖應係則之訛。﹞又考毛澄〈重建玉延亭記〉云:「園中别有菴曰『海月』,『玉延』為菴之輔。」則海月菴與玉延亭毗連亦無 疑。故移於東城,特其舊址今亦無可考耳。圖中和詩甚多,今苐取吳寛原序所有諸人之詩増載。(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史 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           而此中「河南彭氏」亦可由翁此知乃彭衣春冠家也.             另「集部,總集類,御定歷代賦彙,補遺卷十」亦有選入『〈玊延亭賦(有序)〉明趙寛』一篇也.今亦錄此,以便並考:             春坊吳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名曰「亦樂」,中有亭曰「玊延」,「玊延」,今山藥也。寛辱從遊門下,屢登斯亭,見所謂玊延之美,遂為先生賦之。其詞曰:    伊 園居之蕭爽,並東郭之青陽。惟春坊之多暇,爰日渉以徜徉。有亭玲瓏立乎中央,掖若翬飛,翕若雲翔,罄若盂縣,軒若葢張。通豁無外,空同無旁。遐瞻為圓,近 視成方。粤斯亭其何有,四環植兮芬薌。有藥物兮一種,獨策名而擅場。葢化工之佳蒔,拔衆卉之尋常。資喬佺之服餌,經炎農之口嘗。爾其茁發墳壚,蔓延藩籬, 布濩苾茀,薆薱葳蕤。承檐榮而蔭敷,縁薄櫨而芳襲。紫莖纒,綠葉葺。珊瑚掩映,玻璃潤浥。赤瑾青琅,水蒼碧琳。交加陸離,鬱鬱森森。雨濯露浣,風揚日暴。 炎景鑠兮花繁,商飇飛兮實熟。琪璚瑣屑以如綴,玫瑰的皪而可掬。扶疎幡纚,旖旎背向。峙垣垝開屛幛,秀色散餘香鬯。蕩揺軒楹之間,披拂几席之上。旦暮殊 態,紛不可狀。若乃深藏厚藴,靈根獨存,惟土之膏,惟坤之珍。條達夭矯,盤糾輪菌。孕天地之和氣,葆隂陽之清醇。如璧如瑜,如珙如璞。朝采璘▓,﹝真按: 王扁。﹞琬琰卓犖。不璺不瑕,可治可琢。剖之兮為璜,束之兮成瑴。既柔粹以靡曼,亦郁淑而精確。短鍤荷,長鑱斸,覓藍田之舊種,試昆吾之新握。但嘿然勿諤 諤,須臾盈筐,磊砢錯落。黃壤破,浮裔剝。金銚沸,竹爐煿。酥酪謝其英華,霜雪避其鮮鑿。不臐腯而腴,不資餌而膩。不蘅▓而馥,﹝真按:上艹下洍。﹞不果 蓏而脆。抱温平之至性,全冲融之正味。復含章而可貞,美在中而緇表。養精安神,外衛内保。輕體骨以飛歩,延壽齡於難老。此其功用之絶倫,又何羡乎仙家之瑶 草。於是春坊公退禁直,收金蓮,髙幘岸,野服便。登斯亭而大嚼,貯腹笥之充然,恒饔晨兮餐夕,引公年兮三千。          參見愚帖.

336

:“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中有亭名玉延。”賦首句云“東郭之青陽”。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並東郭之青陽 真按:翁方綱抄襲之嫌-此與迪志版本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內容極似也.未知是誰抄誰者! 真按:翁方綱與欽定日下舊聞考 則匏翁邸第在崇文門內大街無疑。而匏翁是詩有北巷見招語,真按:看後而忘前者-沈津讀至此乃不寤其誤認北作此耶? 真按:沈津粗心大意 真按:指前北巷將書莫見招句也. 則是陳都諫官京師時邸寓,真按:陳璚 在崇文門內海月庵之北,此其可據者也。海月庵址今雖無可考,而因吳詩得以考見都諫京寓舊跡之概,故附書此卷以識之。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的方法--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真按:陳璚在北京的住處 真按:陳璚與吳寬 真按:吳寬的住處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7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76.jpg              今錄愚所讀原稿如下:   跋吳匏庵與陳玉汝手札卷          予藏西涯移竹詩墨蹟,自識云「移竹後三日,在成齋竹舫書。」今於匏庵〈五同會圖卷〉得見成齋都憲像,因屬野雲摹成齋竹舫圖,合裝於西涯圖卷。又得見匏庵致成齋手札,并錄匏庵集中玉汝招飲大雨不赴七律「半舫若浮宜自繫」之句,并為其裔孫陳稽亭工部鶴書「半舫」扁,附識於此。             予 藏李茶陵移竹詩墨蹟卷云「移竹後三日,在成齋竹舫書。」卷內沈石田和玉汝韻有「夜來半舫齋中月,璧影蕭然水墨虛」之句,予因屬野雲摹成齋竹舫圖,合裝於西 涯圖卷。又匏庵大雨坐海月庵詩「北巷將書莫見招」,自注:「玉汝招飲」;又次前韻辭玉汝招飲有「半舫若浮應自繫」之句,皆可作竹舫詩話也。匏庵所居海月 庵,或謂在內城之西,然以予考之,嘗見彭衣春學士家藏匏翁玉延亭圖卷內趙寬賦序云:「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中有亭名『玉延』[4176]。」賦首句云「並東郭之青陽。」則匏翁邸第在崇文門內大街無疑。而匏翁是詩有「北巷見招」語,則是陳都諫官京師時邸寓在崇文門內海月庵之北,此其可據者也。海月庵北今雖無可考,而因吳詩得以考見都諫京寓舊迹之概,故附書此卷以識之。[4177](翁方綱:〈跋吳匏庵與陳玉汝手札卷〉,《復初齋文稿(十九)》(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38月,初版),卷,頁4176。)           ○今天一天幾乎都只看對此篇爾!唉!進度,不遑慮了,有點董公明其道不計功之意也.

336

題吳匏庵、沈石田詩草合卷

  明吳匏庵、沈石田二先生,并以翰墨見推於吳下。匏庵書學蘇,石田學黃,亦肩相并也。蘇、黃既并稱於前,而吳、沈復以同地同時追效之,誠韻勝矣。然宋時人已多效蘇書,黃書乃罕繼者,而匏庵之學蘇,實過於石田之學黃。真按:沈周與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書法的影響 真按:翁方綱對沈周書法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書法的影響 真按:吳寬與蘇軾 真按:翁方綱對吳寬書法的評價 蘇書神秀,吳僅得其二三耳,黃書古勁,沈或貌其十之一歟。然而爾時吳人屈指名輩,於縉紳首稱匏翁,於布衣首稱白石翁,其他或少次矣。石田雖以畫擅名,而每成一軸,手題數十百言,風流文彩,照映一時,詩文與匏庵并峙。匏庵年六十以後,手鈔所讀諸卷帙,自署吏部東廂書者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疑此當讀作「自署『吏部東廂書者』」,謂抄書者也.愚初讀作「自署『吏部東廂書』者」,豈因網路別有如此者耶?俟詳考.真按:吳寬 真按:吳寬抄書 皆晚年筆也。石田詩,自芟其少作,海虞瞿氏耕石軒為鋟板行之。真按:沈周作品出版情形 吾嘗平心論次吳門翰墨,真按:翁方綱論吳地的書法 謂文徵仲學蘇,勝於匏庵,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平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平正不欹側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吳寬書法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 其學黃,亦勝於石田。然而匏庵、石田之書,終自洋溢人口,而暉贉躞者,真按:國:曜  部首 日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ㄠˋ     1. 日光、光芒。文選˙張衡˙西京賦:「飾華榱與璧璫,流景曜之韡曄。」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2.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七星稱為「七曜」,並以此代表一星期的星期日至星期六。如日曜日代表星期日,月曜日代表星期一,…… 土曜日則代表星期六。                3.照耀。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三十四:「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      4.誇耀、炫耀。國語˙吳語:「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文選˙張衡˙東京賦:「三農之隙,曜威中原。」        (又音)ㄩㄝˋ yu(11753            曜  部首 日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又音)ㄩㄝˋ    之又音。    |ㄠˋ yo(10857                      詞:曜1 yo 〡ㄠˋ〕〔《廣韻》弋照切,去笑,以。〕       1.明亮;光輝。《詩‧檜風‧羔裘》:“羔裘如膏,日出有曜。” 朱熹 集傳:“日出有曜,日照之則有光也。”《後漢書‧王暢傳》:“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改觀。” 南朝 王儉 《褚淵碑文》:“公稟川嶽之靈暉,含珪璋而挺曜。”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蓋文明之朕,固孕於蠻荒,野人狉獉其形,而隱曜即伏於內。”2.日、月、五星均稱“曜”。《素問‧天元紀大論》:“九星懸朗,七曜周旋。”《〈穀梁傳注疏〉序》“七耀為之盈縮” 唐 楊士勛 疏:“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七曜。” 清 阮元 《登岱謁碧霞元君廟》詩:“萬山階下小,雙曜殿前逢。”3.炫耀;顯示。《國語‧吳語》:“若無 越 ,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 漢 班固 《答賓戲》:“吾子處皇代而論 戰國 ,曜所聞而疑所覿……亦未至也。”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岳湛 曜聯璧之華, 機 雲 標二俊之采。”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外道競陳旗鼓,諠談異義,各曜辭鋒。”4.照耀;輝映。《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臣聞白日曬光,幽隱皆照;明月曜夜,蚊虻宵見。” 晉 左思 《魏都賦》:“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車二六,三傾五城。”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寒空聳危闕,曉色曜修架。”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煙雨一朝霽,兩面晴山曜。”5.用同“ 躍 ”。 宋 江萬里 《宣政雜錄》:“蛇奮曜展轉,壞屋宇桑麻數里。”曜,一本作“ 躍 ”。           . 真按:原作"目翟",排版時還為其造字呢.此據文海本文集徑改. 非以其書,究以其人也。真按:物以人重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物以人重 匏庵固以清名長德,不愧臺閣耆宿,而石田風格高邁,望相城有竹莊者,不啻若神仙之居也。即後來以詩文書畫名冠東吳如衡山者,亦以師長尊禮二老。淵源有自,典型不忘,即此同卷之手跡,猶如親見其對客揮灑、煙雲盈幅時也。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品格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方法論 吾聞松陵史氏家藏有石田小畫,上有自題,記雨夜相過從事,真按:史鑑與沈周 此吳、沈二詩卷,若得一好手作二先生像於前,吾當更為歌詠之。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方法論-翁方綱對畫像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創作的動機 真按:翁方綱對畫像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對畫的態度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6~7頁。

336

跋徐髯仙行草墨溪居士傳真按:徐霖的書法

  右明徐髯仙行書《永定廖氏墨溪居士傳》,為餘姚孫編修清撰。真按:標點可議者-〈傳〉為餘姚孫編修清撰 真按:孫清 編修字志大,直隸武清籍,浙江餘姚人,弘治壬戌一甲第二人,真按:孫清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予同年錢籜石閣學所藏編修行書手跡,即是文後段,亦在是年九月。真按:翁方綱與錢載 真按:錢載的收藏 髯仙,字子仁,吳人,徙金陵,善畫松竹蕉石,精研六書,嘗得篆法於異人,茶陵李文正見之,嘆為不及。真按:徐霖傳記資料 真按:徐霖與李東陽 快園真按:徐霖 製小令,填南、北詞,武宗南巡幸其家,賜飛魚服,扈從還京,將授以官,固辭罷歸。真按:徐霖與明武宗 真按:徐霖的戲曲學 其歸在武宗末年,歸後又二十餘年卒,年七十有七。則此跡是其年四十許所書也。廖氏墨溪,在汀州府永定縣城南,其曰文武溪,出寒袍真按:國無.詞:崠1 dn ㄉㄨㄥ〕〔《廣韻》德紅切,平東,端。〕地名用字。 江西省 會昌縣 有 寨崠 。    2 dn ㄉㄨㄥˋ〕   〔《集韻》多貢切,去送,端。〕山脊。《集韻‧去送》:“崠,山脊。” 福建 民歌《郎當紅軍不會差》:“高山崠上一兜茶,郎當紅軍唔會差。”          .       字號 B00826       正字 【崠】山-08-11    音讀 (一)ㄉㄨㄥ (二)ㄉㄨㄥˋ   釋義 (一)ㄉㄨㄥ山名。玉篇.山部:「崠,山名。」          (二)ㄉㄨㄥˋ    山脊。集韻.去聲.送韻:「崠,山脊。」 真按:文海本文集作"山柬"下同. 真按:標點可議者-「其曰『文武溪出寒袍崠』者」. 《集韻》:“崠,音真按:文海本文集作柬也!      山名。”縣有文、武二溪,武溪出寒袍崠下,由龍潭合文溪,入大洲溪,其地名溪南里,而廖守初氏以墨名之。守初氏之名,惟見於趙文敏所藏獨孤本《蘭亭》卷,後有廖守初跋,在正德己卯冬,又有廖氏“尊樂堂書畫記”之印,蓋亦鑒藏名家也。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其跋小章墨跡,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文海本文集作艸. 今為人燒矣。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文海本文集作燬.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319頁,又見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7~8頁。

336

跋朱性甫珊瑚木難手稿

  《珊瑚木難》四冊,明朱性甫手草也。朱存理,字性甫,別號野航,長洲人,少學制科,謝去,從杜東原游。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忘學。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翁方綱研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考索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聞人有異書,必訪求手自繕錄。真按:朱存理的讀書方法 真按:朱存理抄書 居於葑門,在荻扁王氏家教書。真按:『要与芝兰同气味   当时,与王锜、王涞父子来往的多有士大夫名流,如苏州籍的名士吴宽、沈周、祝允明、唐寅、王宠等都曾过访他家,并有诗章留下,如吴宽《过荻扁留题王苇庵宅》、沈周《寄苇庵先生》、祝允明《题王元禹松关》、唐寅《和王涞诗》、祝… 』                 太平镇王家祖宗是秦桧老丈人?__苏州新闻网-资讯新天堂   王易后来搬迁到了昆山,成为东沙支的祖先;王铎留守荻扁,成为中沙支的祖先;王胤则迁居无锡,成为西沙支的祖先。这三支王氏被合称为“三沙王氏”。荻扁因为王氏家族聚居,后来就改名为王巷村(旺巷村)了。再后来,王氏子孙陆续分居,有的搬到… 』 真按:百度有! 嘗與主人晚酌罷,主人入內,適月上,性甫得句云:“萬事不如盃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喜極發狂大叫,扣扉呼主人起,詠此二句,主人亦大擊節,取酒更酌,興盡而罷。明日遍請吳中善詩者賞之,大為張具,留連數日,吳中人傳為詩話,其韻勝如此。真按:朱存理之為人 今世所傳者,有刻本《鐵網珊瑚》十六卷,又有寫本《珊瑚木難》八卷

Monday, June 22, 2009

324

,蓋院廨原名“谷園書屋”,前年奉使西江時,取夙昔瓣香山谷、道園之意為名也,及得廣信唐篆,適於廬山青原得山谷手書石刻,真按:原稿如此.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8_復初齋文稿(九)\_002010.jpg 故復以“谷緣”名之。而今歲六月十二日,恰逢山谷先生生日,薦脯賦詩之頃,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筍也.前常見,乃不知耶?或形近刊誤爾。但願。-薦筍脯,賦詩之頃 適得此卷,又有道園詩墨在焉。真按:虞集的詩 真按:虞集的書法 古今人精神感召,不謀而合有如是者乎?既為詩以報通守徐君,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徐觀海 復識其概如右。

  明郁逢慶《續書畫題跋記》云:“趙文敏公諸賢天冠山詩。”汪珂玉《珊瑚網》云:“趙文敏天冠山題詠、行書真按:標點可議者-趙文敏天冠山題詠,行書 ”近日《安氏書畫記》云:“趙承旨行書天冠山詩,真跡,紙本如新,後有元人和詩。”第此卷止有近人王儼齋、真按:王鴻緒的收藏 張晴嵐收藏諸印,而無舊人印,即安氏印亦無之。然以予所見宋拓褚摹《蘭亭》、《丙》第三帖卷即是安氏所藏,真按:疑當作袠字.-然以予所見宋拓褚摹《蘭亭》丙袠第三帖卷即是安氏所藏 歸於張晴嵐者,其卷內亦無安氏印,豈晴嵐不欲存安氏諸印而褫去之歟?真按:翁方綱對安岐藏印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安岐典藏學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張若靄典藏學的研究 真按:張若靄與安岐 孫退谷《庚子銷夏記》云:“趙子昂自書詩稿二紙,一書《天冠山二十八詠》,一書《元洲十泳》,寄貞居先生真按:標點可議者-一書《元洲十泳寄貞居先生》.      今錄迪志版四庫本文于此便校也:   〈趙子昻自書詩稿〉:     詩稿二紙,一書天冠山二十八詠,一書元州十詠寄貞居先生;貞居乃句曲外史張雨也。字法仿黄庭、樂毅論,是其中年筆。余有文敏大字條幅,袁六完從淮上差囘, 得此卷,乃以相易,易後有持條幅來售者,書「小陸何如大陸賢」七言律一首,字更遒逸可愛。又得書唐絶句一幅,余以贈山西衛邰孫。(子部,藝術類,書畫之 屬,庚子銷夏記,卷二) 字法仿黃《樂毅論》,真按:黃庭經、樂毅論-嘉字誤也. 真按:黃庭經-王羲之書法-楷書-嘉字誤也. 真按:沈津識字誤-然此字原稿正似嘉也.疑翁公引時筆誤也.--字法仿《黃庭》、《樂毅論》. 是其中年筆。”今驗此卷,是延祐乙卯,在集賢時所作,北海以為中年筆者,未之考也。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作品的編年 真按:孫承澤之誤 然亦足見文敏書此詩不止一卷,而《道園跋》所謂“先已書一卷失去者”別有流傳世間之本,未可知也,惟今陝西碑林所刻廿四首之本則是贗書耳,詳在予後跋中。

  松雪、清容、道園、繼學四先生天冠山詩手稿,凡百十二詩,行楷書,真按:原稿作揔.蓋貫下言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8_復初齋文稿(九)\_002011.jpg 二千六百七十三字,無上稀世神品,定為趙書之冠,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騭 兼補虞集之遺,審正陝刻之偽。北平翁方綱鑒藏秘賞。戊申日南至對匡廬五老峰面落星石,滌研題記。真按:翁方綱讀書的樂趣 真按:以上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8_復初齋文稿(九)\_002011.jpg

  今行世陝碑,內有近人摹刻趙書《天冠山詩》真按:以下見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988.jpg 後有《文徵明跋》,謂天冠山在丹陽郡。按丹陽郡實無此山,而丹陽乃道士之號,祝丹陽名元衍,貴溪人,天冠山在貴溪縣城南三里,趙詩具載於志。《袁清容集》題作“信州招真觀二十八詠”,尤可證也。且趙書渾厚精勝真按:疑有誤!-詞無.二字模糊難辨. 具得《蘭亭》神髓,自今可定此為品趙書之玉尺,而陝刻之側削者,真按:此可證前削之誤也. 雖工弗矣。真按:沈津識字誤-前屢見此語,當作「雖工弗信矣」.蓋沈於前「則」因誤將「側」之「亻」作塗去筆,而此信又作言,則應同理矣.○果然!此字又在塗改之右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988.jpg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鑑定方法-懸為玉尺 真按:翁方綱論趙孟頫書法的淵源-王羲之 袖東先生以此卷見惠,真按:徐觀海送翁方綱東西 真按:翁方綱收藏趙孟頫等四先生四天冠山詩卷始末 此固江山勝跡,文字精靈,五百年得此印證,待余發之,良非偶然,爰勒石以傳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出版學 乾隆戊申秋八月廿日,北平翁方綱識。

  今日以友人所持來趙跡數種互看真按:以下見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一)\_002315.jpg 原稿題云〈題予天冠山卷〉,蓋徐觀海袖東所贈故也.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來告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以帖證帖-不同帖間的對證 皆真,而深厚者此卷第一,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術語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尖纖俗弱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真意古淡純乎天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淵穆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渾圓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騭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 大約世間趙跡,無有出此上者矣。其餘則以甜筆、辣筆衡之,辣筆與深厚近,而甜筆與深厚漸遠,此吾品趙書之玉尺也真按:此段上天頭尚有「乙酉春於廣州見趙畫一小幅絹,左邊題延祐幾年幾月子昂一行,圓厚之至! (小行楷)」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懸為玉尺

  趙書有甜與辣,而真品出焉。文書有利與鈍,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鑑定方法 而真品出焉。東坡云:“守駿莫如跛。”此書家秘密藏也。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與蘇軾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書家祕密藏也 真按:蘇軾的書學 真按:大智若愚

  天冠山道士祝丹陽以畫求松雪詩真按:以下見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64.jpg 時延祐二年,松雪時在京師,官集賢學士,未嘗到此山也。其後南城鄧某家藏趙跡書此詩,真按:疑有誤!-此字難辨.詳下文,再辨其形筆,應係「偽」字也.--其後南城鄧某家藏偽趙跡書此詩--書乃動詞,讀作"其後南城鄧某家藏偽趙跡.書此詩". 鄧官陝西,勒石於陝,世皆傳習之。又偽跋云,昨遊天冠山,且謂山在丹陽,不知丹陽乃道士號,而此山在江西貴谿也。乾隆戊申適得此真跡,因於按試廣信,攜此卷遊此山,始為辨正陝刻之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代表作 真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的日子-金石採訪 名山妙跡,四百年後乃得考正見真,真按:前作五百年. 不特趙書神品,直接山陰而已。嘉慶己巳五月,北平翁方綱識,時年七十有七。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988頁;第八冊第2008頁;第九冊第2315頁;第十五冊第4264頁;《文集》石印本第三十卷第1頁。